「讓村民成為主角」 廈門海滄區蘆塘社的兩岸社區營造交流

By 犇報編輯部 / 2021-06-18 11:35:55 /
兩岸
摘要:

2019年成立的廈門市海滄區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佩珍帶領一批來自台灣的社區營造青年,活躍在大陸鄉村振興的第一線。李佩珍表示:「我們社區營造的理念就是『先造人、後造物』,讓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角。」


在廈門市海滄區蘆塘社,800公尺長的「我想靜徑」在濃密的龍眼樹下蜿蜒穿行,沿途映入眼簾的是綠色水塘、大棚蔬菜、香蕉樹、芭樂園;蘆塘書院修舊如舊,彷彿訴說著薪火相傳的耕讀文化;鄉村民居大都呈現飛簷翹角、紅磚古厝的閩南風格,經過修整韻味更加濃厚;「愛心鄉村大舞台」下,村民悠閒地品著工夫茶……

xxx5月30日,廈門市海滄區蘆塘社,兩岸青年同台表演。(圖/受訪者供圖)

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徐徐展開,而其中活躍著多名台灣青年的身影。

2019年成立的廈門市海滄區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佩珍帶領一批來自台灣的社區營造青年,活躍在大陸鄉村振興的第一線。

「我們社區營造的理念就是『先造人、後造物』,讓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角。」李佩珍說。通俗易懂的口號就是「我們參與了,村莊就變了」「走出小家,貢獻大家」來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調動他們參與村裡的共建共治共用。

xxx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佩珍(右二),正在介紹蘆塘書院的修繕工作(圖/台海雜誌)

村民林亞花自願捐出自己名下的雜地,用於村裡的耕讀文化廣場建設。當村裡要修建「我想靜徑」步行道時,36戶村民自願讓出了沿途的一些邊角地。

鄉土歷史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紐帶。蘆塘社的陳氏宗祠是全村的一個文化地標。李佩珍團隊把它作為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出來,在街道和村裡支持下,打造成新時代的蘆塘書院,成為全村老少咸宜的好去處。兒童課堂、婦女培訓、老人書畫展等各類文化活動都在這裡舉辦,它喚醒了村民們對家鄉綿延近千年耕讀文化的記憶,激發了鄉親們的愛鄉情懷和自豪感。

李佩珍認為,農村婦女是一種溫柔而堅韌的力量,要把她們激發起來,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自台灣的社造青年刁威淇說,基金會團隊與海滄區旗袍文化促進會合作,舉辦了「姐姐妹妹贊(站)起來」活動,鼓勵她們挺起胸膛站起來,找回自信,活出生命的精彩。

xxx5月22日,台青刁威淇在為蘆塘社的孩子們講授採訪課程。(圖/陳家葳 攝)

社造青年陳家葳在台灣做過專業模特,她領著二三十名蘆塘社婦女進行形體、站姿訓練。夜深了,有的婦女還在單獨訓練,十分用功。一些婦女吃驚地發現,原來自己有這麼大的潛力,經過培訓完全可以走上舞台表演。之後,她們成立了走秀隊、小鼓隊,成為活躍鄉村文化生活的一支生力軍。

30歲的余芳是2個孩子的媽媽,在李佩珍團隊重點培育下,近年來她發生了蛻變,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變身為遠近聞名的鄉村網紅——「蘆塘小芳」。她的「大頭照」和「蘆塘小芳歡迎您」幾個大字一起掛在村口,成為蘆塘社的形象代言人。心靈手巧的她還練就了一套手工製作文創作品的手藝,並在網上銷售自己的作品。

xxx蘆塘社紅磚古厝的建築風貌。(圖/蘇傑 攝)

台灣青年在蘆塘社的工作獲得了村民的認可與支持。村民顏惠泳說,感覺台青們就像自己小孩一樣,所以經常喊他們一起過來吃飯。「我們住在村裡,與村民是鄰居,彼此擁有信任和親人般的互動。村民經常拿粽子、湯圓、餅乾、水果等給我們分享。」李佩珍說。

據介紹,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今年將繼續在海滄區選取5個村社,包括洪塘村赤土社、一農社區下陳社等,向每個村社派出2名來自台灣的社區營造人員,實施「五福臨門」社區營造計畫。

自2014年以來,已有數十名台灣青年分批來到海滄,擔任社區規劃師和營造員。而目前,福建有1.4萬多個村莊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積極推進閩台鄉建鄉創合作,為台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來閩施展才華、創造價值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和空間。

【延伸閱讀】
在台灣務農不被重視?大陸推政策邀台農登「陸」發展
台灣女孩捨棄白領工作 去大陸鄉下養土雞
有窯的地方我都想去 赴陸追求陶藝的台灣人李詩維
大陸鄉村建設的台灣身影
中國廣東核電廠核洩漏?西方媒體抹黑造謠又被抓包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