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正義接力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鐵證運到中國
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我們紀念勝利,銘記歷史,呼喚正義,珍愛和平。感謝這些年來帶著使命感傳遞歷史真相的每一位正義之士。與這個日子緊密相關的一段緣分,促成了一場跨越國界與疫情的正義接力,在這一天前夕將日本正義之士收集的侵華日軍罪行鐵證從日本送到中國。
又到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與這個日子緊密相關的一段緣分,促成了一場跨越國界與疫情的正義接力,在這一天前夕將日本正義之士收集的侵華日軍罪行鐵證從日本送到中國。
「這裡面有日軍自己記錄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戰鬥詳報》,還有與侵略南京相關的連續7個月的《陣中日誌》,實屬孤品,請一定轉交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收集這些珍貴資料的日本人大東仁受訪時如此說道。
無法抵賴的鐵證
大東仁是日本愛知縣圓光寺一位住持。從2005年起,他就在日本收集日軍侵華相關史料。16年來,他收集轉交,加上無償捐贈給南京的資料已超過3000份。
這一次,他要轉交的資料包括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委託,在日本拍賣所得的《戰鬥詳報》《陣中日誌》等。
「日本有一部分人不承認有南京大屠殺的事實,而這批珍貴的資料就是鐵證!」大東仁對記者說。
他介紹說:「《戰鬥詳報》是日軍的官方記錄,而且是當時、當天記錄下來的日誌,非常可信。這當中有殺害俘虜的記錄,也有在南京放火的記錄。可以說非常清楚地記錄了日軍在南京製造的大屠殺的歷史。」
「當時我就下決心,
必須得做點什麼!」
一個日本人為什麼會長期堅持收集侵華日軍罪行?
大東仁1965年出生於愛知縣,畢業於奈良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我大學就是學歷史的,很想瞭解戰爭的真相,也就是日軍侵華的真相。」
20歲時,大東仁去中國東北調研了1個月,參觀地點包括遼寧營口虎石溝萬人坑紀念館、遼寧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黑龍江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吉林豐滿萬人坑遺址等。
「那次去中國,我對每一處都印象深刻。但最讓我震撼的是平頂山慘案紀念館。那裡整村的人都被殺害了,既有老人的遺骸,也有嬰兒的遺骸。原來侵略是如此殘酷!我心靈感受到的震撼至今無法忘卻。當時我就下決心,必須得做點什麼!」大東仁回憶說。
從中國回來後,他開始收集日軍侵華證據,加深對戰爭的研究,揭批侵略者罪行。
大東仁說,他們多年來堅持每年春天舉辦和平展,而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總會找上門來,大喊「沒有南京大屠殺」,粗暴地要找他「理論」。大東仁既不逃避,也不爭吵,而是平靜地拿出證據給他們看,他把這種對話也視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他說:「他們來之前,我都會重讀一遍南京大屠殺相關資料,希望能更準確地回答他們的尖銳問題,也希望自己掌握的知識更深入,能更全面準確地向更多人講述史實。」
大東仁還會通過演講和教學的機會傳遞歷史真相。「雖然我個人力量微薄,但我會一直講下去,向更多日本人講述真實歷史,讓大家遠離戰爭。」他說。
新華社記者手記
一場正義的接力
「我們有一批在日本收集到的侵華日軍相關資料想運回國,但由於疫情被耽擱下來,不知道您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5月的一天,我接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來電。
2019年9月3日,日本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也將其撰寫的《迫擊第五大隊毒氣戰相關資料》捐贈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我當時報導此事,與紀念館的工作人員相識。
日本疫情依然嚴峻,往來運輸並不容易。我想到了去年為報導在日華人向國內捐贈防疫物資而採訪過的春秋航空公司日本分公司。一條求助微信發過去後不久,該公司董事長王煒爽快回復:「你放心,我們一定運回去。尊重歷史,我們也應該配合」。
經過一段時間聯繫、協調、安排,大東仁8月專程從名古屋趕來東京送資料。這批史料太珍貴,他不放心郵寄等其他方式。那天,東京非常悶熱潮濕,他下了車又拖著沉重的行李箱,沿著高低不平的坡道走了幾公里,與我見面時已汗流浹背。
顧不上歇口氣,他小心翼翼地把資料取出來一一介紹。我注意到,有的泛黃封面上,「極秘」印章尤為顯眼。
「你看這9本《陣中日誌》,其中7本是從1937年10月到1938年4月,同一個部隊連續7個月的記錄。這可是孤本。我收集資料這麼多年也是第一次見到連續這麼多冊的。」他的語調有些激動。
面對這樣滿滿一箱珍貴資料,我的內心湧動著敬意和感動。我甚至沒敢伸手翻看,生怕對這些已歲月留痕的資料造成無心傷害。
隨後,一個跨單位的「史料運輸接力微信群」建了起來。這批記錄了日軍侵華罪證的史料,在航空公司專人護送下安全運到中國。得知這一消息,大東仁終於松了口氣。他對我說:「只要身體還能動,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又到9月3日。我們紀念勝利,銘記歷史,呼喚正義,珍愛和平。感謝這些年來帶著使命感傳遞歷史真相的每一位正義之士。
【延伸閱讀】
‧ 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在世倖存者僅剩64人
‧ 不為人知的曲折:南京大屠殺伸張正義之艱難
‧ 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今年已有10位去世
‧ 七七事變84周年祭 勿忘歷史教訓
‧《帝國的慰安婦》與殖民地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