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青年農民」的返鄉創業故事

【專題】大陸青年的當代風貌
By 陳忠華 王皓 / 2019-07-08 11:40:36 /
摘要:

在山西晉中有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一群30歲上下的「新農民」,告別「海歸」、設計師和教師等身份,一頭紮進黃土高原,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奮鬥姿態,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青春答卷。 從穿梭於高樓大廈間的「海歸小資」,到奔波在田間地頭的「核桃社長」,再到策劃成立「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33歲的程子昂在「新農民」的路上走得愈加自信。

xxx今年4月29日,周磊(右)在榆次區北田鎮東祁村的「魚菜共生」基地內查看水質。

在山西晉中有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一群30歲上下的「新農民」,告別「海歸」、設計師和教師等身份,一頭紮進黃土高原,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奮鬥姿態,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青春答卷。

從「海歸小資」到「核桃社長」

從穿梭於高樓大廈間的「海歸小資」,到奔波在田間地頭的「核桃社長」,再到策劃成立「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33歲的程子昂在「新農民」的路上走得愈加自信。

程子昂是晉中市榆次區人,2011年留學歸來,先後在太原幾家公司任職,過著衣食無憂的「小資」生活。此時,父親在當地杜堡村搞起了林果豐種養專業合作社,經營起一大片核桃園。

「農民不愁種,就怕賣不出好價錢。」程子昂發現,行銷對傳統農民來說是個「短板」,但卻是年輕人的優勢。從2014年開始,返鄉的程子昂一頭紮進了核桃園。從一個農業「小白」成長為「核桃社長」,在這條路上,他沒少吃苦頭。「剛回來時血氣方剛,但缺乏對農業知識的瞭解,在推廣和銷售過程中常吃閉門羹。」

為了突破難關,程子昂每天泡在村裡,向父親和有經驗的村民請教。當地政府和機構舉辦的農業培訓,他更是一場不落地去學習。經過幾年攻關,合作社的核桃平均畝產超過300公斤。目前,程子昂的合作社已在晉中9個縣區建了示範園,推廣種植核桃6萬餘畝。

從「熱帶果園」到「魚菜共生」

在距離程子昂的合作社不遠處的楊梁村,一座火龍果種植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採摘。園子的主人叫李富春,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學建築工程的「80後」,能在黃土高坡上種出香甜可口的熱帶水果。

2005年大學畢業後,李富春在廣東做建築裝飾設計師。他發現許多熱帶水果品質非常好,但一經長途運輸口感就「打了折扣」。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李富春便利用閒暇時間去參觀熱帶果園。2014年,經過詳細規劃後,李富春在老家榆次開始研究火龍果種植。經過兩年悉心培育,李富春的火龍果初次上市,就為他帶來4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到2018年,他的果園超過30畝,有1萬多名遊客前來採摘,「每一茬新果子都被一搶而空」。

李富春種出了熱帶水果,而幾公里之外,從西安科技大學畢業的周磊和妻子李麗麗,利用所學專業優勢,建起溫室大棚,搞起了「魚菜共生」循環生態農業。「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是這一模式的核心「賣點」,用養魚的水種菜,魚進食排泄後,由微生物分解並提供養分,蔬菜吸收養分並淨化水體。「實驗完全從零開始,比如魚和菜的配比,就經歷了多次試驗,失敗了再重來,直到成功。」周磊說。

2017年,周磊的「魚菜共生」模式實驗養殖鱸魚4000斤、蔬菜3萬斤。2018年養殖的4000條新品種銀鱈魚也已預訂出去。目前,不少農戶來周磊的基地參觀學習,他也開始走出去,為更多的「魚菜共生」基地服務。

「這些充滿活力的新農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賺,正在成長為助推大陸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晉中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武建林說。

【專題】大陸青年的當代風貌
中國大陸「青年農民」的返鄉創業故事
中國大陸三位青年體育人的成長故事
西藏青年:在創業浪潮中追風逐浪

◎本文同步刊載《兩岸犇報》第203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