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最北省份 多項規劃守護濕地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6-24 12:06:34 /
保育
摘要: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烏裕爾河下游的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丹頂鶴、白枕鶴的集中繁殖地,同時又是白鶴、白頭鶴、灰鶴和蓑羽鶴的遷徙停歇地。 64歲的村民呂剛表示,現在非法捕魚、捕鳥行為已經沒了,村民的環保意識也在提高;如遇到鳥類受傷,還會主動幫助或上報管理部門。

xxx無人機拍攝的黑龍江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圖/新華社)

在中國大陸東北地區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夏季茂密的蘆葦蕩內異常靜謐。成群珍禽在天空盤旋,隨時準備俯衝下去,捕食魚類。

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萬公頃,位於黑龍江省西部烏裕爾河下游湖沼葦草地帶,是中國丹頂鶴、白枕鶴的集中繁殖地,同時又是白鶴、白頭鶴、灰鶴和蓑羽鶴的遷徙停歇地。

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煙筒屯鎮璫奈村地處紮龍保護區邊緣。64歲的村民呂剛表示,現在非法捕魚、捕鳥行為已經沒了,村民的環保意識也在提高;如遇到鳥類受傷,會主動幫助或上報管理部門。

在地積極保育濕地的成果,讓不少珍禽在距離家戶不遠處的濕地內嬉戲。近年來,黑龍江省逐步構建以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為主的濕地保護體系,明確各級政府的保護責任和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

2018年,黑龍江省相關部門對濕地邊緣違法農業開發、違規建設旅遊設施等問題進行重點處理,對還濕的土地進行補水作業。

「水質改善、濕地面積擴增、棲息候鳥越來越多……」大慶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徐愛國說,大慶市轄區內現有各類濕地49.8萬公頃。

為保護濕地生態,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批生態移民搬遷調查工作於2009年啟動,2017年開始相關居民陸續搬遷至齊齊哈爾市紮龍鄉哈拉烏蘇村新區。

2017年11月,關鐵成一家三口從紮龍保護區核心區的塘土崗子屯搬遷至哈拉烏蘇新村。「生態移民得到老百姓支持,既保護了環境,也保障了農民收入。」關鐵說道,他現在住上了樓房,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黑龍江省擁有5.56萬平方公里的濕地,是中國的濕地資源大省。該省於2003年實施《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是中國較早開展地方立法保護濕地的省份。

去年,黑龍江省又落實國家生態補償機制,完成退耕還濕面積5.19萬畝,並新增3處國家級濕地公園。

進入夏季,黑龍江富錦國家濕地公園變成了鳥類的天堂。然而,多年前這裡卻被低窪農田覆蓋。實施「退耕還濕」政策以後,這片濕地的原始生態得以重生。

專家認為,「退耕還濕」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正在逐步顯現,不僅恢復了濕地的原始生態,農民還拿到補償,享受到生態紅利。

據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對濕地加強監控管理方面,該省在不斷完善保護區地理資訊系統和監管平臺,以構建更加科學嚴格的監控體系。

◎新華社哈爾濱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