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關係75年回顧與前瞻:從無足輕重到不可或缺|海外通訊
回顧中國與拉美國家關係75年來的發展,經歷從政治到經貿再到戰略的演變,現今更呈現多領域合作發展的趨勢。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在基建和經濟領域擔任重要角色,與拉美國家共同建設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犇報編按】
2023年12月2日是美國宣告「門羅主義」200周年。1823年12月2日,美國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發表《國情咨文》,提出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歐洲列強也不得干涉美洲事務,宣告「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在美國提出「門羅主義」200周年之際,迎來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和世界之變,「東升西降」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當中國以互信互助、互利互惠、互學互鑒作為與拉美交往的準則,並成為新時期南南合作的典範時,美國仍以200年前提出的「門羅主義」作為與拉美交往的準則。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為此撰寫系列文章,在本文回顧中國與拉美國家關係75年來的發展,經歷從政治到經貿再到戰略的演變。從1949年至2001年,因冷戰時期的國際格局以政治驅動為主。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經貿合作成為主要合作方向,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拉經貿關係得到快速發展。
現今則呈現多領域合作發展的趨勢,不僅限於政治和經貿層面,還包括安全、社會、文化等領域。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在基建和經濟領域擔任重要角色,並以穩健、務實、高質量的合作方向,與拉美國家共同建設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中拉關係75年回顧與前瞻:從無足輕重到不可或缺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在過去的75年裡,中國與拉美國家關係經過從點到面、從基礎性到戰略性、從無足輕重到不可或缺的歷程。我們可以將從1949年迄今75年來的中拉關係歸納為三個階段,即政治驅動為主階段(1949-2001年),經貿驅動為主階段(2002-2012年)和戰略引領、多引擎驅動階段(2013年迄今)。
新中國成立之初,正值冷戰格局形成之際,中國和拉美分屬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兩個陣營。囿於國際格局和自身國際地位,中拉雙方在各自對外戰略都處於邊緣地位,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無足輕重。因此,在冷戰結束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拉關係以建立和發展政治關係為主要目標。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僅是中國擁抱經濟全球化的重大舉措,也有力地推動中拉關係向以經貿合作為主的方向演進,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中拉經貿也實現了「跳躍式」的加速發展,雙方在各自對外戰略中的地位與日俱增。
當前雙方關係的發展不再僅限於政治、經貿關係,而向著政治、經濟、社會、人文。國際協作、安全等領域全面發展,合作形式從雙邊關係向整體合作邁進,中國和拉美已經形成不可或缺的戰略伙伴關係。
一、政治驅動為主階段(1949-2001年)
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初的半個世紀裡,建立和促進政治關係是中拉關係發展的主要動力,這一階段也是雙方致力於關係正常化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中拉關係見證兩次建交高潮。1960年中國與古巴建交、實現對拉美外交關係的「零突破」,之後歷經十餘年,中拉關係迎來第一次建交高潮。
1970-1977年有11個拉美國家同中國建交,包括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拉美大國和主要國家。20世紀80年代中國又與哥倫比亞、安提瓜和巴布達、玻利維亞、烏拉圭等中小國家建交,形成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迄今中國共與26個拉美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拉美地區是中國「伙伴外交」的最早實踐地(犇報編注:「伙伴外交」為中國外交親疏遠近的一個指標,指互不對立、求同存異,不攻擊某個特定的第三國,且雙方已達到一定信任,在重大問題上沒有根本分歧)。1993年中國與巴西戰略伙伴關係的建立開創了中國伙伴外交的先河。但直到90年代末,中拉經貿關係仍處於緩慢發展階段,1999年,中拉貿易總額為82.61億美元,2000年才突破100億美元。
二、經貿驅動為主階段(2002-2012年)
2001年12月13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啟中拉關係進入以經貿驅動為主的階段。雙方在各自對外戰略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對中國而言,拉美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作為一個資源型大陸和擁有6億人口的潛在市場,也表現在拉美與中國經濟的互補性上。對拉美而言,中國雖然是「後來者」,但已成為其多元化戰略不能忽視的選擇之一。此外,同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和拉美在涉及發展中國家切身利益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共同訴求起相互支撐作用。
經貿往來是這一時期中拉關係發展的主要動力和「壓艙石」。雙方貿易實現跳躍式發展,2003年中拉貿易總額突破200億美元,2007年突破1000億美元,2011年突破2000億美元。2012年再創新高,達到2613億美元。通過與智利、秘魯和哥斯大黎加等三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逐漸啟動和擴展自由貿易網絡。投資和金融合作在這一階段開始發力,中國對拉美直接投資存量達到682.1億美元,拉美地區成為中國僅次於亞洲的海外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中國資金在這一時期有力地支持了拉美構建的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等項目。
這一時期中拉關係的快速發展是在雙方政治、經濟、社會全方位發展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實際上反映雙方十年來的發展進程。中拉關係日益密切,這不僅得益於雙方從戰略上給予對方的高度重視,得益於驅動雙邊關係發展的強大經濟紐帶,還得益於雙方在構建更加有效的社會經濟治理和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等方面的聯合行動和重要共識。
三、戰略引領、多引擎驅動階段(2013年迄今)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理念,對中拉關係的發展起到了戰略性、引領性的作用,中拉關係因此進入了「構建發展」的新階段。「戰略引領」表現為雙方關係的全局性和戰略性日益凸顯,雙方領導人統攬全局,主動從戰略高度規劃彼此關係的發展,包括戰略目標、戰略路徑和合作原則等方面內容,從而使得雙方關係向「主動籌畫型」朝「構建發展」模式轉變。多引擎驅動表現為推動中拉關係發展的動力不再僅限於政治、經貿關係。也不再僅限於雙邊關係,而是向著政治、經貿、社會、人文、國際協作、安全及整體合作全面發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戰略合作格局。
(一)戰略定位的提升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持續40餘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力的提升帶來國家利益的拓展和國際地位高漲,中國需要重塑國際角色和對外關係。
對於中國,拉美被視為其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建設性力量:拉美地區是中國伙伴外交戰略的重要基礎,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是中國推動「南南合作」的關鍵因素。基於以上判斷,在中國推動新型國際關係的過程中,拉美成為重要建設性伙伴。
對於拉美,中國已經成為其不可或缺的外部伙伴。儘管不同的拉美國家在發展對華關係尤其是經貿關係中受益程度不同,但加強同中國的關係已經成為地區共識。拉美國家希望借助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實現自身的發展。因此,「中國倡議」和「中國方案」得到拉美伙伴的積極回應。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多邊合作機制,是對現有全球治理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拉美國家對此進行了積極響應和參與。
迄今已有22個拉美國家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為巴西前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eeff)、阿根廷(拉美第三大經濟體)和烏拉圭於2023年加入成為新成員,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則有8個拉美國家它們是: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厄瓜多爾、薩爾瓦多、秘魯和委內瑞拉。
(二)多引擎驅動
1、首腦外交引領新階段中拉關係的發展
自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5次訪問拉美,親自擘畫中拉關係發展藍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14年,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在巴西舉行,習近平主席同與會各國領導人一致決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宣布成立「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簡稱「拉共體」)論壇」。習近平首次提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為中拉關係作出了構建「五位一體」新格局和務實合作「1+3+6」合作新框架的頂層設計。(作者按:「五位一體」分別為「堅持平等相待,始終真誠相助」、「堅持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堅持交流互鑒,鞏固世代友好」、「堅持國際協作,維護共同權益」、「堅持整體合作,促進雙邊關係」。「1+3+6」1是一個規劃,3是貿易、投資、金融三大引擎,6是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製造業、科技創新,信息技術等六大領域。)
10年來「中拉論壇」見證了中拉整體合作的騰飛和崛起。論壇已成功舉辦包括三屆部長級會議在內的80餘場活動,涵蓋20餘個領域,構築起中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話合作網絡。「中拉論壇」已成為匯聚中拉各界友好力量、強化「南南合作」、推動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平台,也為凝聚「拉共體」團結共識、助力地區一體化進程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拉政治互信持續深化,務實合作不斷拓展。近年來,巴拿馬、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先後與中國建立或恢復外交關係。越來越多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加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支持並參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攜手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
2023年以來,中拉關係在元首外交引領下,再次取得新發展。巴西、宏都拉斯、圭亞那、委內瑞拉、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烏拉圭總統及巴貝多、古巴、安提瓜和巴布達總理等11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成功訪華。此外,中拉領導人在聯合國、金磚國家、20國集團等多邊場合的積極互動也充分展示了中拉關係良好的發展勢頭。
2、中拉經貿關係向貿易、投資、金融三輪驅動模式演進
數年前巴西前總統、現任「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羅賽芙直言,中拉經貿關係需要超越互補,實現升級。正是因為注意到雙方關係中存在的不平衡性,中拉雙方通過努力使經貿領域的合作向平衡性方向發展。中拉經濟關係日益密切的同時也日益呈現貿易、投資和金融並駕齊驅的景象。
2018年中拉貿易總額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達到新高。2019年,在全球經濟增長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之下,中拉貿易增速放緩。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前三個季度,中拉貿易總額為2327.17億美元,同比增長1.9%,低於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總額2.8%的增速。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自拉美進口達1215.35億美元,同比增長3.5%,好於同期中國進口下降0.1%的表現,中國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加大從拉美進口力度的承諾。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它得到了拉美國家的積極響應,拉美有14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2018年11月5日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迪亞斯-卡內爾(Diaz-Canel)、多米尼加總統梅迪納(Danilo Medina)、巴拿馬總統巴雷拉(Juan Carlos Varela)、薩爾瓦多總統桑切斯(Salvador Sanchez)等4個國家元首應邀出席了開幕式。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所說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的大合唱」。拉美國家的積極參與推動了更多來自拉美的優勢產品進入中國。
近期,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發表的年度報告《2023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貿易展望》指出,中拉雙邊貿易額在2000年至2022年期間增加了35倍,特別是2022年中拉貿易額創歷史新高,達到4857.90億美元,實現了連續兩年突破4500億美元。
當時海關總署對2023年前三季度中拉進出口統計數據來看,中拉貿易額不足4000億美元,基於這一數據幾乎已確定,中拉貿易額2023年沒有超過2022年的表現。儘管如此,相對於全球低迷的經濟情況,中拉經貿合作依然可圈可點。中國一直保持著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的地位,而且在不少拉美國家如巴西、智利、秘魯和烏拉圭等國,中國是它們的最大貿易伙伴。按目前的發展趨勢,到2035年拉美與中國的貿易額料將超過7000億美元,屆時中國將接近甚至超過美國成為拉美最大的貿易伙伴。
中國對拉美投資更加多元化。拉美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中國也成為拉美穩定的投資來源國。除了能源、礦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對拉美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和服務業也表現出濃厚的投資興趣,中國資本更多地進入農業和食品、製造業、通信業、服務業、電子商務、航空運輸等領域,有力地推動了拉美當地的經濟發展。
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對拉美投資存量達5961.5億美元,占中國對外投資的21.6%。專家指出,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幾乎整個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資者。
中拉金融合作發展迅速,當前中國已經成為拉美國際融資的主要渠道之一,雙方建立了多層次的融資渠道,中國金融機構在拉美主要國家開設了分支機構,2017年中國銀行獲准在智利開設分行。此前,作為人民幣清算的中國工商銀行阿根廷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智利分行也正式開業,業務面向整個拉美地區。2019年4月,中拉開發性金融合作機制在北京成立,是中國與拉美國家間首個多邊金融合作機制,目的就是以更加緊密的金融合作促進更高水平的中拉合作。
3、「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拉關係發展注入新動能
拉美國家的積極加入使「一帶一路」倡議更具全球意義。2013年習近平在出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前接受三國媒體聯合書面採訪時指出,早在幾個世紀前,中拉貿易使者就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成為聯繫東西兩個半球的重要貿易通道。但彼時,拉美地區並沒有被納入「一帶一路」框架範圍內。拉美國家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經歷了從審慎評估到熱情擁抱的過程。中國對於拉美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角色和定位,也從規劃範圍外到「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再到「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的提升。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拉關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拉美國家和「一帶一路」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哥斯大黎加前計劃部長埃切維里亞(Carlos Echeverria)的思考代表了多數拉美國家的觀點,他說「為何我們要游離於絲路之外?」「如果不進行戰略性的思考,如果被排除在這個令人興奮的發展倡議之外,這將是一個嚴重錯誤。」
中國對拉美國家的訴求給予了積極回應。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與前來參加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阿根廷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會晤時強調,拉美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2018年1月,中國—拉共體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舉行,會上通過的《「一帶一路」特別聲明》特別提到,中國認為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參與方,並正式邀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自願加入該倡議。
巴拿馬是首個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拉美國家。2017年11月,中國與巴拿馬簽訂了第一份《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此後,拉美其他紛紛跟進。2018年5月,中國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簽署了首份中國與加勒比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19年4月,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期間,秘魯的加入使得拉美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達到了19個,共建「一帶一路」偉大構想已經全面延伸到拉美大陸。
「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到行動,並逐漸發展成為實際的國際合作,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就。也正因為拉美國家的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合作平台。
4、人文交流成為中拉合作的新支柱
隨著中拉關係發展進入新階段,雙方對相互間文化、價值觀、制度等要素的了解更為迫切。一方面,在中拉關係的發展過程中,文化、制度等因素所形成的制約日益顯性化。另一方面,在國際秩序轉型過程中,西方大國解決國際和全球性問題的能力貧乏,需要更多「中國思路」和「中國方案」以及「拉美思路」和「拉美方案」為之助力。「中國思路」和「拉美思路」之間能否順利對接,從根本上取決於文化、價值觀等軟實力的相互影響。正如阿根廷總統馬克里所說:「互聯互通只有真正地把不同國家的人民、不同國家的文化相互聯繫起來才有意義。
基於此,2016年11月24日中國政府發布的第二份《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中,將人文合作單獨列為中拉需要加強的一個合作領域,而並非如第一份《政策文件》那樣將人文與社會視為一個合作領域,足見中國政府對加強中拉人文領域合作的重視程度。媒體成為溝通中拉關係的使者和橋梁。在雙方急需加深相互了解的當下,傳播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真實的拉美顯得尤為重要,媒體擔當此責義不容辭。
2017年5月和9月,中國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峰會」,以及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通過媒體的報導,讓更多的拉美人了解現代中國。中國人也通過多種媒體了解拉美政治經濟發展變化。隨著雙方交往的深入,中拉人文交流的主體更加多元化,包括智庫、高校、行業協會、文化演出機構、企業以及華人華僑等都成為人文交流的主體,從而開闢了更多民間交往的渠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旅遊不僅是中拉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成為中拉經貿合作的新抓手。如中國已成為向墨西哥輸送遊客最多的亞洲國家,2019年中國赴墨遊客數量有望上升至20萬。中國赴南美旅遊在2019年尤其火熱,拉美各國推出了各種旅遊項目來吸引來自中國的遊客。巴西總統博索納羅(JairBolsonaro)表示歡迎更多中國遊客赴巴西旅遊並給予免簽待遇。一旦實施細則出台,中國遊客赴巴西旅遊人數將大幅躍升。哥斯大黎加則尋求將特色醫療旅遊推向中國。
結語
展望2024年的中拉關係,我們有理由相信,儘管拉美國家再一次面臨周期性左右搖擺的政治現象,但解決拉美經濟困境則是無論左翼還是右翼當政的拉美國家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市場、第一大製造業大國、第一大貿易國的中國,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伙伴。
中國號稱「基建狂魔」,截至2023年9月,中國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累計實施200餘項基建項目,承建了幾千公里道路、鐵路、輕軌,近百個橋梁、隧道,數十個機場、港口,極大地改善了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提升了該地區國家自主發展能力。
中國與拉美國家已經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未來將沿著穩健、務實、緊密且高質量的合作方向,攜手構建更加密切的「中拉命運共同體」。
【門羅主義200年系列】
門羅主義200年:美國如何從偽孤立主義走向帝國主義(上)
門羅主義200年:美國如何從偽孤立主義走向帝國主義(下)
門羅主義200年給拉丁美洲帶來什麼?
中拉關係75年回顧與前瞻:從無足輕重到不可或缺
中美在拉丁美洲的博弈:「美洲增長倡議」與「一帶一路」倡議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中國已悄然在美國的「後院」種花蒔草
‧ 美西方為什麼這麼慌?金磚國家歷史性擴容的深遠影響
‧ 全球南方現實主義而非道德主義的回歸,引發對西方強權的新批判
‧「77國集團和中國」提出《哈瓦那宣言》:終結掠奪的國際秩序
‧ 盧荻|「全球南方」有何寄望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