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橋下的秘密 西方各國的「再教育營」
英國倫敦橋恐襲事件曝光後,關注到DDP項目的民眾帶著被西方媒體培養出的「集中營」思維,以危害人權的心態看待英國的反極端化項目。一來可以說是西方國家致力於妖魔化中國的咎由自取,一來卻也反映出民眾對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這個國際重要議題存在普遍較弱的感知。從這個現象,我們應該反省到,接下來的每一刻,當我們忿忿不平地問出,「為什麼中共如此對待新疆人民」的時候,應該確實地對「為什麼」保持追問,若僅以疑問代替否定,不但扈隨了西方的雙重標準,也可惜了認識世界的機會。
英國倫敦橋發生恐怖襲擊,伊斯蘭國宣稱負責。犯案男子是現年28歲,正在假釋期間的烏斯曼汗(Usman Khan)。英國首相約翰遜對此表示,不應讓犯罪份子提前出獄,且未來將採取更強硬的措施。早在8月份,約翰遜即提出將花費25億英鎊增設1萬個監獄床位及2萬名警察。工黨黨魁柯賓亦為此批評政府的量刑政策,認為假釋囚犯應受監視以保障公眾安全,試圖將恐襲歸咎於預算削減。諷刺的是,恐襲發生的當下,其中一名協助制止襲擊者的路人就是正在假釋期間的殺人犯。
英國政府的秘密項目
正值英國大選期間,政治人物順應議題拋出政見無可厚非。然而,犯罪量刑政策的熱議卻掩飾了另一層讓全世界都感到棘手的問題—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威脅。各國多家媒體提到,有條件假釋的烏斯曼汗參加了由劍橋大學組織以避免重新犯罪的「共同學習」(Learning Together)項目。然而,假釋的另一個條件項目卻未受到媒體關注,即參加英國政府組織的「斷念與脫離」課程(Desistance and Disengagement Programme,DDP)。這一政府項目旨在讓涉及恐怖主義活動的人能認識極端思想的危險,重新融入社會。
英國《衛報》在4月5日曾報導過DDP項目,並稱其為「政府秘密項目」( a secretive government programme)。根據報導,英國內政部兩次拒絕《衛報》將資訊公開的申請。報導稱,內政部不會發布與成效相關的訊息,因為這個項目還處於較新階段,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找到對不同人士適當可行的方式。整個歐洲都面臨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問題,必須提前設想,在那些參與恐怖主義活動的人被釋放後,怎麼管理其所構成的社會安全風險。
雖然DDP較不為民眾所知,但英國在去極端目標上建構了多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項目。包括鼓勵民眾、社區和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反恐。從宗教、社會等層面對有極端傾向者進行引導,防止其走向恐怖主義。也有預防性舉報措施,讓市民可向地方當局或警察機構秘密舉報有極端主義傾向的人。並在伊斯蘭學者的輔助下,培養社工以宗教知識駁斥極端份子對《古蘭經》的誤讀。
11月5日,英國內政部公布了DDP的部分資訊,稱該課程為涉嫌或曾經參與恐怖主義活動者提供職業輔導、心理輔導、神學及意識形態建議。這些內容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若將課程邏輯放到新疆,就成了西方媒體不斷指控中國大陸危害少數民族及消滅宗教信仰的「集中營」。
各國反極端化行動方案
目前世界多國仍在與恐怖主義進行激烈鬥爭,而全球反恐的關鍵就在於去極端化。聯合國時任秘書長潘基文在2016年初向大會提交了「防止暴力極端主義行動計畫」(Plan of Action to Prevent Violent Extremism),呼籲國際社會採取綜合辦法,除了基於安全的基本反恐措施,還包括系統性的預防,以解決促使個人出現極端化思想的情況,並解決加入暴力極端主義組織的基本條件。
美國在聯合國提出行動計畫之前,就已嘗試用社區干預而非嚴刑懲罰的方式來幫助受到極端思想影響的青年。歐巴馬任職期間,2011年美國聯邦政府曾加大對資訊情報工作的投資,擴大與社區的接觸並授權各地社區參與執法部門的防止暴力極端主義行動。2014年,美國司法部亦提議要求政府部門共同協作,號召全國社區參與。除了動員社區與宗教團體,及早發現並制止年輕人加入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企圖,並鼓勵社工、教師、精神醫療人員從日常接觸中發現、舉報、改造潛在的極端份子。
法國「查理週刊」恐襲事件造成大量傷亡,各國政要共同參與的巴黎百萬人反恐遊行提醒世人不能向恐懼屈服。事件過後,2016年,由法國政府負責的首個去極端化中心在安德爾羅亞爾省(Indre-et-Loire)的蓬圖尼(Pontourny)開始運作。該中心採自願原則,亦可由老師或父母介紹進入,以18到30歲有極端思想傾向者為對象,接受10個月的教育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兩大項:一是藉由技能與職業培訓,讓學員重新融入社會;一是透過參加體育活動和心理輔導,穿插對宗教和世俗主義的討論,使學員獲得心理恢復。不過運作未如預期,即便法國內政部長表示「會要求警察局長找到合適的對象送到中心去」,但計畫接受30位成員的目標最多僅收到過9個人。不但法國人對這個項目表示懷疑與不滿,連英國BBC親赴採訪的報導也用了「酒莊改造營,教育還是度假」的標題。2017年7月,這項措施在最後一位學員離開的半年後關閉。
吸取了過去的失敗經驗,法國政府在2018年公布了新的去極端計畫,針對監獄、學校和社交媒體等提出了60條改革措施,除了新建1500座牢房,亦將教育、司法、科研、網路、企業等納入去極端化領域。法國政府非常重視教育領域,特別是中小學機構的防範意識,包括加強價值觀教育、提高教育人員對受到極端思想影響的年輕人的甄別能力,並向私立教學機構派駐特別督學團隊。政府也與各大社交網絡平台加強合作,計劃通過自動識別和刪除工具,避免年輕人受到網路宣傳極端思想的影響。
德國在2003年即採取預防極端化措施,當時是為學校、協會或國家機構提供培訓材料,措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德國也有過不成功的例子,2010年6月,德國情報機構建立了「熱線幫扶」(Hatif)計劃,為放棄「聖戰」的求助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尋找新住所、提供職業培訓和就業援助。但是由於此項目由聯邦安全部門管理,加深了求助者的不安全感,使用者無幾。近來,德國政府撥款1億歐元,針對校園、網際網路和監獄加強去極端化。德國情報機構監控人群的年齡也從16歲降至14歲。以校園教育為例,德國內政部要求學校安排規定時數的教學計劃,將反極端主義教育貫穿到宗教、倫理、哲學、歷史、社會、地理和德語課程中。此外,教育領域的去極端化措施還包括學校與社會組織合作開展教學和實習活動、發行網路刊物等。
除了西方國家之外,孟加拉地處恐怖勢力滲透要點,反恐形勢更顯艱辛。孟加拉的反暴力極端主義政策著眼在全面正確認識宗教教義,打造社會的包容與彈性。具體措施包括改革宗教教育,取消教材中有關聖戰的內容。並以課程和學位配套的方式,協助宗教學校融入主流,使宗教學校畢業生更容易進入就業市場。孟加拉新聞部和文化部以各項傳播管道宣傳伊斯蘭教和平理念,譴責極端組織違背伊斯蘭價值。教育部和內政部則加強對教育機構的管理,提高教育人員、學生、家長對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認識和警惕。孟加拉國家電信監測中心也加大對傳播極端主義網站進行監測的技術力度,並與宗教界人士開展合作,防控網路安全。遺憾的是,由於孟加拉投入的國家安全資源有限,應對威脅能力不足,同時因缺乏與巴基斯坦、印度等國的地區協調模式,尚未能有效阻絕恐怖主義的影響。
人權與反恐
不論是哪一個國家,為了反恐而設置的去極端計畫仍處於觀察收效階段,因而在措施宣傳上都採取保守姿態,但不難看出各國正在不斷設想並精進預防恐怖攻擊的方案。9月在烏魯木齊召開的「反恐、去極端化與人權保障」國際研討會,有來自法國、印度、土耳其、阿富汗、中國等1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6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展現了各國對話合作的積極樣貌。
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因不願支持西方對新疆的抨擊而被批評無所作為。事實上,聯合國十分注意打擊恐怖主義時面臨的人權問題。譬如巴西代表曾在大會提醒,反恐必須符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特別是國際人權法、國際人道主義法和難民法,以免對人權產生負面影響,反而助長極端主義。印度代表指出,南亞地區深受恐怖組織活動的影響,但一些國家甚至贊助這些組織,而破壞這些聯繫的唯一途徑是進行協調醫治的國際合作。古巴代表也提到,某些國家資助旨在改變政權的顛覆行為,藉助現代資訊技術散布對其他民族、文化和政治制度有敵意的訊息,這種做法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也削弱了大會打擊恐怖主義方面的核心權威。瑞士代表也說到,尊重是可持續和有效打擊恐怖主義的唯一手段。美國代表則呼籲各國在反恐問題上密切協調。可議的是,美國一方面作出呼籲表態,一方面卻又屢屢透過西方媒體針對中國去極端化措施進行惡意攻擊。美國眾議院亦在12月3日提出「2019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試圖以國內法的型態干涉他國。這些做法無視新疆3年多來再未有過恐襲的事實,也無視37國致函聯合國支持中國反恐去極端化成果的連署,當中含括多個以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國家。台灣媒體甚至附和污衊這些國家本身就有嚴重的人權問題。在台灣,即便處處強調人權價值,這種歧視性的言辭卻總是有人買帳,或許該慶幸恐怖攻擊暫時離這個島嶼還很遙遠吧。
英國倫敦橋恐襲事件曝光後,關注到DDP項目的民眾帶著被西方媒體培養出的「集中營」思維,以危害人權的心態看待英國的反極端化項目。一來可以說是西方國家致力於妖魔化中國的咎由自取,一來卻也反映出民眾對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這個國際重要議題存在普遍較弱的感知。從這個現象,我們應該反省到,接下來的每一刻,當我們忿忿不平地問出,「為什麼中共如此對待新疆人民」的時候,應該確實地對「為什麼」保持追問,若僅以疑問代替否定,不但扈隨了西方的雙重標準,也可惜了認識世界的機會。
◎本文同步刊載《兩岸犇報》第217期
【延伸閱讀】
‧ 紀錄片《中國新疆 反恐前沿》首次公布大量恐怖攻擊畫面
‧ 新疆伊斯蘭教協會:新疆人權問題我們最有發言權
‧ 新疆美女:「哈尼克孜」背後的故事
‧ 外媒走進新疆採訪紀實
‧ 你知道嗎?大陸各地穆斯林民眾仍在歡度開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