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不容質疑?明明暗潮洶湧、讓人緊張
面對疫情,超前佈署是必要之痛。但台灣到底超前佈署了什麼?從大甲媽祖繞境、旅遊禁令、要不要戴口罩,到是否需要採買物資,官方防疫從沒有超前定調,更多的是建議、提醒、警告,任由民粹形成社會壓制,出現許多歧視防疫、獵巫防疫的現象。接下來兩星期是第二波防疫的關鍵,我們要呼籲台灣社會,警惕造神、打造防疫佳績,若哪天神壇破敗,我們還能用什麼防止恐慌?
近來,隨著全球各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台灣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在短短數日暴增,3月18日更增加23例,累計確診個案突破100例。民眾的緊張體現在搶購囤積的浪潮,以及排隊買口罩的社會氣氛。衛福部長陳時中18日在立法院報告時表示,台灣第一波防疫表現出色,但第二波從歐洲回來的疫情,「沒有預期到會快到這種情況」。
陳時中的說法,足以可見第一波建立起的出色防疫,無法招架第二波全球疫情,相關佈署與安排還有待繼續「超前佈署」。然而,一路以來建立起的防疫機制,儘管成績有目共睹,但各種問題與政治操作,無不令人對之後的防疫感到擔憂。
不容質疑的防疫工作
3月17日時,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的記者會上,中國時報記者提問台灣維持二位數的確診數,是否為營造沒有社區傳播的「假象」,陳時中當下立即打斷提問,強調在沒有科學證據下的指控,「對疫調人員相當不公平」。
新聞媒體扮演監督角色,本就需要持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態度,不論該位記者的提問心態為何,面對社會大眾對疫情發展的未知與質疑,本就需要透過回應來解惑釋疑,召開記者會的目的也不正是此用意?然而其他親綠媒體、網路上的言論,卻將此事評為「親中媒體不意外」。難道面對台灣的防疫,不能有一絲質疑或困惑?
這樣不容質疑的現象,也是許多台灣民眾的隱憂,尤其是本應扮演監督角色的主流媒體,更不該協助造神,失去應有的監督功能。
先是歧視防疫、現在又獵巫防疫
新冠肺炎疫情剛發生時,因疫情集中在中國大陸,因此曾出現只看籍別不看旅遊史的防疫措施,造成從大陸轉往它地再進台灣的旅客不在管制的情形。此舉在二月時引起很大爭議,既是歧視防疫,又容易造成防疫破口。
現在疫情全球擴散,當台灣確診破百例,且大多為境外感染,社會氛圍又開始圍剿出國旅行的人,再度形成獵巫的社會氛圍。面對這樣的社會氛圍,官方態度尤其重要,應在提出具體管制時,同時提出應對措施,讓民間社會有所適從。
何況把出國的人視為防疫老鼠屎,造成的問題跟歧視防疫一樣,越是形成社會壓力來管制,越容易造成因社會壓力而隱匿疫情的情況,容易形成防疫破口。
超前佈署了什麼?
當然,面對疫情,超前佈署是必要之痛。但台灣到底超前佈署了什麼?從大甲媽祖繞境、旅遊禁令、要不要戴口罩,到是否需要採買物資,官方防疫從沒有超前定調,更多的是建議、提醒、警告,任由民粹形成社會壓制,出現許多歧視防疫、獵巫防疫的現象。
接下來兩星期是第二波防疫的關鍵,我們要呼籲台灣社會,警惕造神、打造防疫佳績,若哪天神壇破敗,我們還能用什麼防止恐慌?
【延伸閱讀】
赴台灣就讀大學的陸生其正當權益應得到合理保障
社區基層防疫最前線 公衛預防支出卻嚴重不成比例
一路量體溫 陸網友記錄伊朗包機返回大陸過程
居家隔離「擠爆」網路,陸媒揭歐洲各網路商呼籲理性上網
原住民校長寫詩:致勇敢的城市—武漢
和美國天差地別!紐時記者介紹中國防疫影片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