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保育紀錄片興起:拿起攝影機的野生動物保育員
初春的藏北高原,來自中國大陸各大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架起相機,把鏡頭對準藏野驢、野犛牛開始錄製。他們拍攝的精彩畫面,將被收入一部自然類紀錄片,通過中國大陸國家電視台向數億海內外觀眾播放。
初春的藏北高原,來自中國大陸各大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架起相機,把鏡頭對準藏野驢、野犛牛開始錄製。他們拍攝的精彩畫面,將被收入一部自然類紀錄片,通過中國大陸國家電視台向數億海內外觀眾播放。
幾天前,由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打造的《自然的力量》第二季在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區交界處的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機。總導演李文舉帶領一支20餘人的攝製組,其中包括8名「非專業」人士,5人來自新疆、四川、雲南的自然保護區,另外3人則是常年在湖北、江蘇等地自然保護區進行采風的平面攝影師。
李文舉說,《自然的力量》第二季是一部自然類紀錄片,主角是野生動植物。2016年,同名紀錄片第一季曾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播出,剛剛開機的第二季預計將在兩年後和觀眾見面。由於新片將在大陸30多個自然保護區取景,拍攝任務繁重,攝製組因此推出了「野保員計畫」。
「我們將為進入該計畫的野保員(含平面攝影師)提供攝影教學和培訓,表現優異者將加入攝製團隊。野保員熟悉動植物習性,他們大部分時間工作在動物保護一線,有大量機會拍到更多更好的東西。」李文舉說。
不過,絕大多數野保員只懂平面攝影,對影像拍攝知之甚少。為此,在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李文舉制定了教學模式。
他將13名非專業人士分為兩隊,由攝製組專業導演、攝影師負責帶隊、教學,一隊拍攝野犛牛,另一隊拍攝藏野驢。這兩個拍攝對像是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數量最多的有蹄類動物,分佈極為廣泛,很容易找到。
45歲的王康龍是四川東陽溝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經常為當地的牛角羚、紅豆杉等動植物拍照。
「我分在野犛牛組,老師教我們先去調研,觀察、記錄野犛牛主要分佈區域,它什麼時間下山喝水、吃草、回家……還提醒我們記錄下『故事』,比如,一隻狼如何攻擊一頭年邁的野犛牛,這就是一個故事。」王康龍說,「以前,我們只是拿著相機拍攝照片而已,從沒想過用視頻去展現故事。」
「照片是捕捉瞬間,視頻則是記錄過程,要有連貫性,並且具備很強的敘事能力,這才能把動植物的故事講出來。」來自江蘇的「學員」孫華金總結說。
「野保員教師」、紀錄片導演楊小肅說:「2007年,我們拍攝《森林之歌》時,野保員僅僅起到嚮導的作用,拍攝工作全由專業人員擔綱。現在,他們即將成為我們的左膀右臂。」
中國大陸的影像類網站顯示,由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製作的自然類紀錄片,單片播放次數動輒超過千萬甚至破億。楊小肅認為,中國大陸觀眾越來越關注生態與自然,中國大陸自然類紀錄片將在未來10年爆發性增長,「這對所有人都是機會,包括這些散落在民間的力量」。
資料顯示,2017年榮獲「優秀國產紀錄片導演」稱號的李文舉也並非科班出身,他在大學學習工程測量,曾在一家媒體從事編輯工作。
李文舉堅信,中國大陸野生保育員群體中一定會產生和他一樣成功的職業導演或攝影師。
◎新華社烏魯木齊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