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黨外」林正杰惜別會 眼前仍需「民主靠制衡,制衡靠黨外」
有「街頭小霸王」之稱的林正杰,於6月3日因病過世,享壽73歲。7月12日下午,「寧為黨外」林正杰惜別會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集結統獨左右、藍白紅等齊聚一堂,通過音樂與回憶,緬懷林正杰這位黨外運動的傳奇人物,並指出當前台灣仍須「民主靠制衡,制衡靠黨外」。
民進黨創黨黨員、黨外時代三劍客之一,有「街頭小霸王」之稱的林正杰,於6月3日因病過世,享壽73歲。7月12日下午,「寧為黨外」林正杰惜別會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集結統獨左右、藍白紅,包括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黃國昌、韓國瑜、楊渡、張安樂、大陸學者、許信良等齊聚一堂,通過音樂與回憶,緬懷林正杰這位黨外運動的傳奇人物,重溫那段為理想而奮鬥的歲月,並指出在當前民進黨政府走向威權下,台灣仍須「民主靠制衡,制衡靠黨外」。
知名老黨外楊祖珺串場主持,表示自己是林正杰的同志兼戰友,指出林正杰惜別會不僅是告別,更是他理想的延續,讓黨外精神在老中青世代間傳承。活動名稱「寧為黨外」源自林正杰的生命軌跡,21歲助選走遍台灣卻見證選舉的黑暗面,包括政黨操控與違反民主。1981年,29歲時參選台北市議員,提出「民主靠制衡,制衡靠黨外」的理念,並出版《黨外》一書,將「黨外」塑造成一個超越省籍、黨籍、性別與階級的理想象徵,成為台灣民主的希望之光。
1991年6月2日,民進黨強勢通過台獨黨綱,林正杰因此退出他深愛的民進黨,並發表「再度黨外」聲明,期望民進黨能容納多元,接納不同背景的黨員,卻見證派系與「公司黨員」「親戚黨員」壟斷權力,讓他無奈抽身。直到今年一月,林正杰仍抱病參加民眾黨的抗議活動,控訴民進黨以司法欺壓善良百姓,當2月底病危時,台北地檢署寄來刑事傳票指控妨害秩序,林正杰仍堅定地說:「我不出庭,叫他們來抓我!」遺憾的是,他未及見證正義,悄然離世。
民眾黨黨主席黃國昌表示,他1991年進台大法律系時,當年台灣社運正在推動廢除刑法100條,反對當局用該法條製造白色恐怖,但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在2025年的台灣,當初要廢除刑法100條的那群人,竟在掌握權力後又拿刑法100條出來,恫嚇反對、監督民進黨的異議者。1月11日,林正杰聲援民眾黨在自由廣場抗議民進黨司法不公的活動,義無反顧發出正義之聲,林正杰對抗威權所展現出來的氣魄、勇氣與人格,讓大家感動佩服,街頭小霸王的身影或許走入了歷史,但相信他留下來的精神,會感動更多更多台灣的年輕世代。
韓國瑜透過影片指出,他跟林正杰都出自台北縣中和的壽德新村,相知相交超過60年,林正杰從小就是他們這些小輩的榜樣,認為林正杰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精神,是90年代台灣在民主轉型時的大膽探索、勇敢衝撞的象徵。用衝撞的方式去累積台灣民主的可貴經驗,不怕犯錯是民主制度成長成熟的必經之路。
鹿港反杜邦運動開啟台灣第一波人民走上街頭的社會運動,知名作家楊渡表示他當年採訪完回到台北跟林正杰說了之後,林正杰馬上在台北開啟到處跑的野雞式示威遊行。楊渡指出,很多知識分子稱會在高牆和雞蛋之間選擇雞蛋,但當這個高牆變成民進黨時,卻有太多知識分子成為高牆的鞭子,對著老百姓指東道西,為民進黨搖旗吶喊。楊渡認為越是這樣艱難的時代,越要秉持林正杰這樣的勇氣,在一個時代裡總要有一個有勇氣的人站出來,站在老百姓的一邊、站在慈悲的一邊,用生命去證明可以對高牆無所畏懼。
林正杰的兩位大陸友人也錄製影片追思悼念,北京聯合大學的台灣研究院創院院長徐博東表示,自己的父親和林正杰的父親都是諜報人員,只是林正杰父親是50年代台灣派往大陸,他的父親則是台灣光復後中共派往台灣,兩人作為敵對陣營諜報人員的兒子,長大成人之後卻成了要好的朋友。徐博東表示,林正杰照理應仇恨大陸,但他卻放下個人恩怨情仇,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走上了促進兩岸交流交往,緩和兩岸關係,為實現早日兩岸統一這樣充滿荊棘的道路。
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傑也在影片中表示,林正杰說他不是親美派也不是親中派,他是中國人,他是中國派,永遠站在祖國的這一邊,堅信兩岸中國人有智慧完成統一。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讚譽林正杰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法院判他刑敢出來鬥爭,敢衝法院替司法送終,十幾天的街頭狂飆為民進黨的成立墊下基礎,在民進黨蒸蒸日上之時,卻為了反對台獨黨綱而乾脆退黨,不帶走一片雲彩,真的是華夏男兒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黃英武紀念林正杰時表示,他們這些政治犯在黨外時期,非常關心一波波的政治行動,因不能現身只能一直默默贊助並抱期待,因此政治犯跟林正杰關係也非常好。台灣的政治受難人遍布每一個鄰里、村鎮,從日據時期反抗日本殖民威權,戒嚴時期白色恐怖,到黨外運動,幾十年來一波一波,乾柴烈火不斷加薪助燃、添柴加火,讓烈火在地底下一直燃燒著。
黃英武表示,政治受難人們一直以來的立場與相信的方向,就是台灣跟中國大陸的整體命運是分不開的,大陸壞你絕對跑不掉,好的也少不了你,海峽之間的距離與質量關係,從根本上就避不開。台灣的前途是各方面累積起來,眼前迎來非常大的時代轉折,跟過去犧牲的幾千人、坐牢的幾萬人相比,我們並沒那麼悲慘,希望大家要有信心,學習他們的陽光,繼續奮鬥。
惜別活動最後由林正杰的兒子林家民作為家屬代表發言,他回憶小時候爸爸坐牢時,都對著月亮跟爸爸說晚安,因為媽媽說月亮會幫他告訴爸爸;自己從小也會去牢裡隔著玻璃窗看爸爸,長大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受刑人接見。他在這樣的環境裡頭長大,也常被媽媽帶著到很多政治訴求的場合,長大之後才了解這些記憶代表什麼,而爸爸他們的理想也深深的刻在他的骨子裡。
林家民認為,在爸爸的那個年代,敢站出來的,人人都是英雄。但我們是一個沒有英雄的年代,不過這些傳承下來的理念跟經驗,也幫助我們反思,當人人都不是英雄,也就是人人都是英雄,這可能是接近全民民主的理想的一個解方吧。林家民最後表示,爸爸仍是他心目中的英雄,而爸爸流的血照亮的路,我們會繼續往前走。林家民最後感性說道:「爸,現在我又只能對著月亮跟你說話了。」
惜別會上也播放林正杰當年街頭狂飆與衝法院抗議的影像紀錄,會場牆壁上貼滿很多傳單,是林正杰四十多年參與黨外、選舉、政治活動等的文宣,此外還有被警總調查局打報告或被造謠誹謗的各種傳單,這些傳單最後都在政治檔案裡頭被找到了,反映了林正杰反抗威權四十幾年來的遭遇,而牆上被尖刺圍籬貼住的玫瑰,強調了愛與和平,象徵著對理念的追尋。
◎文字、攝影|陳崇真
【您可能有興趣】
‧「黨外在野大聯盟」成立 不同政治光譜集結制衡一黨獨大
‧ 龍紹瑞|淡江「時事研習社」:曾經從台灣內部產生的左派青年
‧ 白色恐怖「鹿窟事件」倖存者王文山逝世 生前反對民進黨加深兩岸敵對
‧ 2024白色恐怖秋祭受難者遺族代表致詞:致敬一群孤獨的勇者
‧ 搶救白色恐怖死刑犯:那些熱血的人、那些熱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