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中國首次挑戰從月球「挖土」回來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11-25 12:26:48 /
太空
航太
探月任務
摘要:

11月24日4時30分,大陸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大陸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3次飛行。

xxx11月17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畫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圖/新華社)

11月24日4時30分,大陸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大陸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首次從月球「挖土」回來

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動作。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太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按計畫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據悉,嫦娥五號任務計畫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視窗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大陸航太技術水準;二是實現大陸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科技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大陸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嫦娥五號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開展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為什麼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淩晨?

為什麼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選擇淩晨升空?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總體部設計師錢航表示,主要原因是便於奔月軌道設計、減少太陽活動影響、利於信號傳播及觀測等。

xxx這是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圖/新華社)

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錢航說,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此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在滿足地球與月球位置關係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時間的約束、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條件下,選擇最合適的發射時間,也就是確定火箭的發射視窗,而淩晨發射最有利於奔月軌道的設計。

「太陽活動特別是太陽風會干擾電子信號傳播,影響地面科研人員操控。」錢航介紹,長征五號選擇在淩晨飛向宇宙,此時地球正好把太陽光直接遮蔽住,避免了過多太陽輻射的影響。

錢航還表示,天氣條件對於航太發射至關重要。在淩晨,天氣狀況比較穩定,雲層更少,有利於火箭發射及信號的傳播。同時,可更好地利用望遠鏡等天文設備,對觀察到的發射情況做出總結。此外,由於淩晨整體環境亮度較低,火箭噴射火焰飛向太空時非常顯眼和突出,有利於地面光學和測量設備跟蹤到目標,收集相關資訊。

xxx這是航太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太發射場慶祝發射成功。(圖/新華社)

嫦娥五號任務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

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3次飛行。

◎新華社海南文昌訊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41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RCEP協定,一個沒有美國的亞洲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中國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
出發吧,飛向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俄媒:中國做成了美國沒做成的事
新華社發表評論:「九二共識」是打破兩岸僵局的解方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