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成果發表 玉兔二號揭示月球物質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5-16 18:08:24 /
航太
摘要:

玉兔二號月球車首次在月球背面「踩下的足印」,留在來自月球深部的月幔物質上。這為解答長期困擾科學家的月幔詳細物質構成問題提供了直接證據,可以幫助人類進一步認識月球的形成與演化。

xxx圖為嫦娥四號著陸器彩色全景圖。(國家航天局供圖)

中國科學家驚喜地發現,玉兔二號月球車首次在月球背面「踩下的足印」,留在來自月球深部的月幔物質上。這為解答長期困擾科學家的月幔詳細物質構成問題提供了直接證據,可以幫助人類進一步認識月球的形成與演化。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李春來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利用玉兔二號攜帶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儀的探測數據,證明了嫦娥四號落區月壤中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月球深部物質。

國際科學期刊《自然》於北京時間16日淩晨線上發表了這一重大發現。這是嫦娥四號今年初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後首次發表重要科學成果。

李春來介紹,與地球相似,月球由核、幔、殼構成。科學家推斷,隨月球岩漿演化,較輕的斜長石組分上浮形成月殼,而橄欖石、輝石等較重的礦物下沉形成月幔。

xxx月球由核、幔、殼構成。(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但是月殼比較厚,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月球樣品都來自月球最表面的一層。而且月球已經基本沒有火山和板塊運動,所以在月球表面找到月球深部月幔物質的機會很少。」李春來說。

科學界關於月幔物質組成的推論一直沒有被很好地證實。無論是美國、蘇聯采回的月球樣品,還是環月探測器的遙感數據,都沒有發現與月幔準確物質組成相關的直接證據。

中國在制定嫦娥四號任務時,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月球背面一片特殊區域:南極-艾特肯盆地。這個四十多億年前因天體撞擊形成的直徑約2,500公里、深度約13公里的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擊盆地。科學家認為這裡有可能會發現月球深部物質。美國科學家曾計畫去那裡採樣,但是未能實施。

帶著儘快揭開月球深部物質成分神秘面紗的使命,嫦娥四號於今年1月3日成功登陸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

玉兔二號月球車駛上月面後,其攜帶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儀在兩個探測點獲得了品質良好的光譜數據。

「我們一看到數據就感到眼前一亮。」李春來說,「我們發現玉兔二號探測到的譜線與玉兔號在月球正面探測到的有很大不同。」

「通過初步分析我們發現,嫦娥四號著陸區的月壤成分明顯不同於嫦娥三號著陸區的月海玄武岩,其中含有低鈣輝石,並可能有大量橄欖石存在。」李春來說。

然而,探測點是否真的富含橄欖石,科學家們對此產生了分歧。帶著疑惑,他們對光譜數據進一步處理分析,結果證實這一區域月壤中橄欖石含量最高,低鈣輝石次之,並含有很少量的高鈣輝石。

「這種礦物組合很可能是源於月幔。」李春來說。

那麼這些月球深部的物質又是怎樣跑到玉兔二號的腳下的?

科研人員隨即對覆蓋嫦娥四號著陸區域的高解析度遙感圖像數據和高光譜數據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這些物質是從馮·卡門撞擊坑東北部的一個直徑為72公里的芬森撞擊坑濺射出的。

李春來說,南極-艾特肯盆地在形成後,繼續遭到小天體撞擊形成更多的小撞擊坑。而當芬森撞擊坑形成時,有可能撞穿了月殼,將月幔物質挖掘出來並拋射到了馮·卡門撞擊坑。

李春來說,科研人員當初在選擇嫦娥四號落點時為保證安全,儘量選擇平坦區域,而月球上平坦的地方一般都是岩漿凝固後形成的玄武岩。對於科學家來說,嫦娥四號能落在濺射出的月幔物質碎屑上是非常幸運的。

「玉兔二號正好處在濺射物的邊緣地帶。我們測算,等它走出約兩公里後,就能達到玄武岩月面。所以我希望玉兔二號能快點跑,等到玄武岩區域後,我們就能對比分析兩種月壤成分。」李春來說。

他說,這一研究可為中國未來的月球採樣甚至月球基地建設提供參考。如果嫦娥六號到這一區域採樣,不但能獲取人類第一份月球背面的樣品,還有機會採集到月球深部物質的樣品。

「月球是地球之外我們研究得最深刻的星球。月球的演化主要發生在30億年前,而地球上的地質運動早已將30億年前的歷史抹去。月球就像化石,我們可以通過月球一窺地球的早期歷史。」李春來說。

◎新華社北京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