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王川到晴望川:古絲路文化旅遊興起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6-21 17:05:14 /
摘要:

古時秦王川一帶地勢平坦,寬闊空曠,晴天遠望常會看到海市蜃樓的幻境,古人就給這片土地取名「晴望川」,意為「天晴方可望見川之雄闊」。隋末,金城校尉薛舉屯牧於此,號稱「西秦霸王」,遂將「晴望川」改名「秦王川」,並沿用至今。 如今,這裡早已不復當年金戈鐵馬的景象。2012年,蘭州新區獲批成為大陸第五個、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一座承擔西北地區經濟增長極的新城在秦王川上拔地而起,文化旅遊業成為當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途徑之一。

xxx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一角。蘭州新區辦公室供圖。

旅遊旺季已到來,晴望川民俗文化村裡遊人如織。達培香經營的「晴望川成衣店」也迎來不少遊客光顧。「我這家店就開在景區裡,占了個『天時地利』,生意一天比一天火。」達培香一邊忙著趕制衣服,一邊高興地說道。

今年51歲的達培香是蘭州市永登縣樹屏鎮哈家咀村人。這裡海拔高,乾旱少雨,人均耕地少,外出打工是當地人的主要收入來源。

上世紀80年代,達培香外出學習裁縫,1991年開了自己第一家成衣店。由於製作的衣服款式新穎、價格公道,周邊的村民都慕名前來找她定做衣服。

隨著學徒越來越少,店裡少了幫手,加上商場增多,達培香的店鋪逐漸難以維持,多年的手藝沒了用武之地。2009年,她關了店鋪,轉行開起了飯店。「一直到去年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招聘成衣店經理時,經過報名應聘,我又重新幹起了老本行。」

在這家寬敞的店鋪裡,陳列著中山裝、唐裝、旗袍、書童裝等各類服裝,店內四周還陳列著從各處搜集來的縫紉機,機器上斑駁的油漆瞬間讓人們回想起過去。整個店鋪就像一座服裝主題博物館。

「中山裝和旗袍最受歡迎,高檔一點的六七百元(文忠皆為人民幣),便宜的一兩百。」達培香說,店裡的設備都由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提供,自己只負責制衣。「每月有固定工資,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喜歡幹的事。」

晴望川是蘭州新區所在地秦王川的古稱。據史料記載,古時秦王川一帶地勢平坦,寬闊空曠,晴天遠望常會看到海市蜃樓的幻境,古人就給這片土地取名「晴望川」,意為「天晴方可望見川之雄闊」。隋末,金城校尉薛舉屯牧於此,號稱「西秦霸王」,遂將「晴望川」改名「秦王川」,並沿用至今。

如今,這裡早已不復當年金戈鐵馬的景象。2012年,蘭州新區獲批成為大陸第五個、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一座承擔西北地區經濟增長極的新城在秦王川上拔地而起,文化旅遊業成為當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途徑之一。

在晴望川民俗文化村裡可以看到,青石板的街巷曲曲折折,兩旁店鋪鱗次櫛比,西北民俗小吃街、海派建築春申飯店、徽派祠堂、民居、牌樓等,風格各異的建築使小小的民俗文化村成為天南海北民俗文化的博物館。

「我們將其命名為『晴望川』,目的就在於傳承這裡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的開發者、甘肅萬象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明虎說。

郭明虎介紹,去年6月晴望川民俗文化村運營;截至2018年底,僅半年時間就接待旅遊人數50多萬人次。目前,這裡已經建成民俗文化博物館、傳統民俗飲食街、手工藝展示作坊、中國特色民居展示街、生態農業研究基地等,帶動周邊鄉鎮農民150多人在這裡就業。

從秦王川到「晴望川」,時過境遷,絲路重鎮上迎來一批批文化旅遊專案,包括西部恐龍園、長城影視城、兒童體驗教育中心等,累計投資43億餘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此觀光體驗。

◎新華社蘭州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