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禁城到人民的博物院:見證中國變遷的大陸故宮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5-10 17:19:57 /
摘要:

建成於1420年,即將600歲的大陸故宮,曾是明清兩代皇宮;如今,它已成為世界上來訪觀眾最多的博物館。大陸故宮也把中國文物展到海外,在3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組織了200餘項重大文物對外展覽交流專案,觀眾人數過億。在傳播中華文化、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方面,大陸故宮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xxx即將600歲的大陸故宮。(網路圖片)

建成於1420年,即將600歲的大陸故宮,曾是明清兩代皇宮;如今,它已成為世界上來訪觀眾最多的博物館。

1919年的春天,英國人莊士敦第一次走進故宮,那時大部分宮殿仍是「非請勿入」。他在回憶錄裡哀歎「紫禁城的黃昏」,紅牆之外,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政權更迭,整個世界則剛結束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

xxx莊士敦。(網路圖片)

2019年的春天,中國大陸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最大旅遊市場之一。參觀者只要在網上訂票,憑身份證或護照就可以參觀故宮。故宮博物院拍紀錄片,上電視綜藝,開淘寶文創商店,在社交網路上被眾多粉絲親暱地評論「萌萌噠」。

人民的故宮


故宮,也就是「過去的皇宮」。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這麼描述過去的北京:「北京城所有的民宅官宅都是低矮的,只有紫禁城是高大的,還有寬河護著,高牆圍著。」「從高牆外可以望見少許黃色的屋脊,普通人只能想像裡面的樣子。」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屢曆艱困,慘澹經營,抗日戰爭期間為躲避戰火將大批文物南遷。1949年初,故宮站在一個歷史轉捩點上。北平和平解放,故宮倖免於炮火侵襲,順利被人民解放軍接管。數月後,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故宮學學者、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吳十洲說,孫中山曾稱之為「一盤散沙」的中國,迅速地凝聚成一個具有強烈民族使命感的強大現代國家。「故宮博物院才最終從危難與惶恐中解放出來,身心開始甦醒了,機能得到了更新,迎來了燦爛的時光。」

「從紫禁城的『禁』字就可以看出,老百姓是不能進的。」宮廷史專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說,「紫禁城是皇家私有,皇宮裡等級森嚴;而故宮博物院是屬於國家和全體人民的,從工作人員到觀眾,人人平等。」

中國大陸政府成立後,故宮博物院得到了人民政府的持續撥款,建立庫房,繼續深入清點藏品,進行了大規模建築修繕,文物保護制度不斷健全,文物研究和修復工作全面展開。大陸政府更大力徵集回購流失的故宮藏品。

擁有186萬件文物藏品的故宮博物院現在正維修古建築、舉辦特展、遷址辦公、籌建新館舍,把越來越多的珍貴文物「請」出庫房供觀眾觀賞。

展覽也更加「親民」。任萬平說:「我們策展非常注意選題與普通參觀者有共鳴,慎用生僻字,展覽介紹的字體要大,還配備免費語音導覽器,掃二維碼提供多媒體介紹。」

這些年,博物院持續擴大開放區域,進行環境整治,提升展陳,並通過全網購票、大量增設座椅、設立母嬰室等措施提供更好的服務,向更人性化的博物館邁進。

56歲的張建華喜歡給故宮拍照,去年來了10趟。「今年恐怕10次也打不住。現在宮殿修得好,拍起來好看,配套設施也更完備,歇腳的椅子多,衛生間好找,吃飯也很方便。」她說。

「很多觀眾對故宮文創體驗館、故宮書店、故宮商店和冰窖餐廳等標誌性服務場所已經非常熟悉。這些服務場所的設立,是故宮博物院對自身文化內涵的發掘,更是對觀眾參觀遊覽需求的理解,遵循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任萬平說。

故宮是世界上來訪觀眾最多的博物館。2018年,1,754萬人參觀了故宮,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包括舊地重遊的老北京人和熱愛傳統的年輕人,以及天南地北的外國人。

xxx參觀故宮的外國人。(圖片來源:搜狐網)

世界的故宮


英國人克裡斯托弗·艾倫初遊故宮時,覺得很不可思議:昔日如此神秘的「禁」城,如今向這麼多人開放。「走進故宮,就是置身數百年的歷史當中,我被深深地震撼。」艾倫說,「來一次絕對不夠,我來了三次,故宮越來越開放。」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故宮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每年接待眾多海外觀眾。

故宮博物院不僅迎來全球參觀者,也把中國文物展到了海外,已在3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組織了200餘項重大文物對外展覽交流專案,觀眾人數過億。僅2018年,故宮就舉辦了9個赴外展覽。

「故宮的展覽每到一處均會引起文化轟動。」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說,「在傳播中華文化、展示國家形象、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方面,故宮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年輕的故宮


「故宮淘寶」文創商店裡,史書上一本正經的皇帝有另一個樣子。雍正在奏摺上的禦批「絲毫勿慮,儘量發胖」被印在「白胖」的骨瓷杯子上,收到了14,000多條買家好評,許多人留言「很可愛」。

xxx雍正在奏摺上的禦批「絲毫勿慮,儘量發胖」被印在「白胖」的骨瓷杯子上(網路截圖)

故宮文創產品出現在年輕人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行李箱上掛著「奉旨旅行」的小掛飾,化妝包裡裝著中國風的故宮文創口紅。截至2017年底,故宮文創產品已經突破1萬種。

故宮不僅僅是「網紅」,也紅到了「線下」。家住北京的許靜第二次到神武門外的故宮角樓咖啡廳才點到店裡最受歡迎的飲品「康熙最愛巧克力」。「上次來排隊更長,所以放棄了。」

年輕觀眾正逐漸成為這座古老宮殿群的參觀「主力」。2018年的1,750餘萬觀眾中,30歲以下觀眾占40%,30-40歲觀眾占24%。

故宮博物院的各類展覽中,尤其是書畫展,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文物修復專家成了年輕人心中的「男神」與「女神」,文物修復工作崗位收到了上萬份求職申請。

許靜小時候常到午門外廣場上練習騎自行車,對博物院卻沒什麼印象。「倒是最近看了《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這些電視綜藝節目,對故宮又有了興趣,想再來看看。」她說。

◎來源|新華社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