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年味:為什麼我們總懷念小時候的過年?
有時想,為什麼我們總懷念小時候的過年?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貧瘠,過年才有新衣美食,感覺一年沒有白忙;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純澈,快樂很簡單,撿到一把「啞炮」便如獲至寶;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古樸,滿滿的儀式感,滌蕩一年的心塵。 或許,只是因為那是故鄉,當年自己也還是小孩!懷念那些年,那濃濃的年味兒!
◎作者|景橋先生
◎來源|你的景和我的橋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歲月漸深,年歲漸增,便越是懷念小時候的過年。
我就常生出這種感慨。
其實那時,故鄉貧瘠的小山村,物資極是匱乏,日子也過得單調,唯獨那年味,卻比現在濃烈得多。
有一種年味,叫小時候的年味,叫故鄉的年味。
終此一生,我們沉浸其中,年年反芻,永難忘懷。
01
年味的滋生
老師說,你們要認真複習呀,馬上就期末考試了。
說這話時,臘月的北風呼嘯,從窗戶透明薄膜紙沖擠進來,呼啦啦作響。孩子們凍得紅腫的小手,用力地握著鉛筆,寫著算著,興奮想著:馬上就要過年啦!
放學後,聽說村東頭的小伍哥從廣東打工回來了,賺了大錢,趕緊奔了過去看熱鬧。
只見小伍哥西裝革履,皮鞋錚亮,領帶鮮豔,一看就混出了人樣,見了人就裝煙,笑著打招呼,舉手投足間,說不出的時髦氣派。
見我們來了,小伍哥從裡屋抓出一大把糖,挨個分派,間或溫柔地摸摸孩子們的頭。含著甜到心底的糖果,我捨不得吞下,忍不住心想,等長大了,也要去廣東去打工,天天吃冰糖。
接下來的日子,每天都有打工的人歸來,發財煙、發財酒、發財糖,讓村子一天比一天熱鬧。而孩子們,期末考試了,領通知書和寒假作業了,放假了。
晚上,不知是誰,在村子裡放了一個響炮,「啪」。
靜謐的小山村,久久回蕩,一下子,仿佛在向整個村子宣告:年來啦!
02
年味的醞釀
爺爺定了初九解年豬,請了鄰居幫手,約了殺豬匠老泰叔。
奶奶說,「細伢細伢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細伢細伢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
欄裡的豬,膘肥體壯,一年裡,奶奶不知投喂了多少豬草、米糠、剩飯菜,就指望養一頭肥壯的年豬過節呢。
年豬解好了,場面血腥,哀嚎淒厲,但似乎並不令人害怕。
中午,是一頓殺豬菜大餐,幫手的人,左鄰右舍,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滿滿一大桌。鮮美的豬肉、內臟、豬紅,久未嘗葷的農人們的味蕾,一下便重拾了年的滋味。
下午,奶奶給子女們以及走得近的鄰居,送去了豬肉或是內臟,圖的是大家吃個新鮮。接著,便忙著將肥膘熬豬油,爺爺趕著醃豬肉。
隨著一陣吱吱的熬油聲,一股豬油的清香,彌漫在整個屋子。禾場裡,還散發著豬屎尿的臭味,混雜成一種獨一無二的年味。
約莫一個禮拜,肉醃好了,穿繩涼幹水分,便掛上火塘炕梁上薰制了,俗稱「炕臘肉」。
為了熏出火候和香味,奶奶會多燒一些松枝、稻草、鋸末、細糠,伴著日子的煙薰火燎,炕上的臘肉在人間煙火之中,熏得金黃流油,臘香味滲透進肉的肌理深處,特別惹人垂涎。
臘味,是最香的年味兒。
除瞭解年豬,年前的十來天裡,家家戶戶還會燙粉皮、打糍粑、磨豆腐、炸油豆腐、裁新衣、洗邋遢,緊鑼密鼓,不亦樂乎。
炸爆米花的師傅,剃頭的師傅,做紅薯米花糖的師傅,釀小灶酒的師傅,仿佛約好了一般,次第進村了。
印象最深的,是炸爆米花。
一種老式的爆米花機,將大米裝進機子的圓肚子,放兩粒糖精,鎖緊盒蓋,平放在幹劈柴火上,不停地搖滾著機器。
大概五分鐘後,師傅看了看手搖柄上的壓力錶,說了一聲,好了。
這時,將機子倒扣在附帶長蛇皮袋的圓筒上,用一根鐵棍翹著機器的蓋扣,對圍觀的孩子們說,快捂住耳朵,話音剛落,用腳在鐵棍上用力一踩,「砰」,一聲巨響,一整袋爆米花便脫肚沖出,向蛇皮袋底邊望去,裝滿了。
一股濃濃的熱浪彌散開來,是熱氣騰騰的米花香,整座寬敞的堂屋裡,每個人都貪婪地呼吸著。
年味,隨著那「砰」的一聲,似乎也噴薄而出了。
03
年味的爆發
大年三十,這一天終於到了。
天濛濛亮,就有或近或遠、或長或短的爆竹聲,此起彼伏響起。
躺在床上,聽聲辨戶。父親說,這一掛鞭是哪家的,那一掛鞭是哪家的,甚至哪一家發了財,放的是一千響的大地紅,父親都能聽出來。又喊我趕緊起床,也去燃鞭,迎接大年。
母親早已經燒火了,開始做早飯,大多是下一鍋雞湯麵。
之所以早飯簡單,是因為一吃過早飯,奶奶和母親、嬸嬸們就要聚在一起,忙著準備一大家近二十人的大年飯了,那才是過年最大的一場盛宴。
我和弟弟妹妹溜出門,去各家門口撿「啞炮」,一掛鞭燃放盡,總有被炸開未燃放過的「漏網之魚」,撿起來,還可以燃放玩兒。
半晌午,父親喊我,要我寫對子。村裡子讀過舊私塾的尚爹,一肚子墨水,毛筆字更是鐵畫銀鉤,去求對子的人很多。
父親卻固執地要鍛煉我,儘管我的毛筆字十分稚嫩。他和我一起裁紅紙、量尺寸、折字位,然後要我選取萬年曆裡的春聯,用毛筆寫到紅紙上。
爺爺在旁邊看著,說給我也寫一副吧,父親說這副要得,「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很快,堂屋的地上鋪滿了對子,等待著墨痕的風乾了,墨香也成了一種年味。奶奶端來剛熬制的熱米糊,裡面一把稻草紮的刷子。
父親帶著我,舉著木梯子,將一幅幅對子端正地貼到每一個門框上,到處洋溢著喜氣。
這時,年飯也做好了,女人們忙活一上午的佳餚,擺滿了整整一桌。
我的故鄉,年飯是中午吃的。父親去大門口燃放起一掛長鞭,然後趕緊將大門關上,取意財神進門,不讓他跑了。
闔家的人,圍坐一大桌。爺爺端坐上邊,念念有詞,請列祖列宗回家過年,祈來年風調雨順飽暖安康。他端起酒盞,吆喝一聲,一起回來過個熱鬧年喲。
而除夕之夜,一大家人,圍著老樹蔸火,燒得紅紅火火,烤得暖暖和和,夜話守歲,扯著各種家常閒話。
村裡的孩子,臉上洋溢著激動的喜悅,都不想睡覺,生怕一覺睡過去年就過完了,真應了蘇軾的那句「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村裡的女人們,則約在一起成群結隊,給一年裡新出生的小孩送壓歲錢。母親也給我壓歲錢,不多,但總是小心翼翼藏進貼身的衣兜,興奮得像個百萬富翁。
一直到了12點,快要轉鐘之時,父親早把長鞭掛好了,眼睛不停地看一下手錶。
這個時間要把控好,馬上就是新年了,轉鐘那一刻,就如春晚的倒數,一定要用最響亮的爆竹聲,迎接財神壽仙福星進門,這叫「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一地,燦若雲錦,俗稱「滿堂紅」。
有人性子急,爆竹先響了起來,不一會,「劈啪劈啪」,整座村子裡響起密密麻麻、急急切切的爆竹聲,裡面還夾著「嗚……啪」的春雷炮,一股嗆人的爆竹喜氣,彌散在整個村子裡。
「爆竹一聲除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
這一刻,年味瞬間爆發,掀起高潮。
04
年味的蔓延
大年初一,年味更是高潮迭起。
一大早,在不絕如縷的爆竹聲裡,我從被窩裡鑽了出來。母親說,來,穿新衣服咯。
那年月,只有到了過年,渾身上下才能煥然一新。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渾身都覺得輕飄飄,走路格外地小心翼翼,生怕弄髒了扯壞了。
還記得有一年,母親給我在鎮上集市置了一身小西裝。除夕當晚,母親想將西裝熨得更筆挺,讓兒子更帥氣,卻因為不大會用剛添置的電熨斗,溫度過高,將褲子燙了一個大洞。
那晚,母親自責地哭了,我也難過,跟著哭,因為第二天沒有一身新了。
一大早,父親便帶著我們給村中長輩拜年,打躬作揖,說吉祥話。首先去自家的爺爺奶奶,「大爹細爹,拜年了,祝您健康長壽」,爺爺奶奶笑著,連聲說好。
路上碰到左鄰右舍,個個滿面春風、喜氣洋洋,拜年啦,拜年啦,恭喜過個熱鬧年呀!
拜完年後,村子裡的男人們,還要敲鑼打鼓,去給合村的祖宗墳前拜新年,還要去給頭一年去世的老人拜新香。
敬生重死的力度,一環扣一環,演繹得緊湊有序。
忙完這些,爺爺還要帶我們去自家祖墳拜新年,拎著祭品和爆竹,爬上一座山腰,來到曾祖父曾祖母的墳前,跪拜祭奠。
爺爺說,要保佑孫子們長大了個個當大官、發大財呀。
而接下來整個正月,一大家子走親串友,登門祝福,吃喝玩樂。鄉間田塍路上,隨處都能碰到走親的人們,長長一串,笑語相聞,互道賀喜,很是熱鬧。
那會兒的人情味兒特別濃。
去了外公家拜年,媽媽的兄弟姊妹,也都要輪流去拜年,每家住一晚。回到家,父親這邊的兄弟姊妹,也要每家每戶吃一頓。
一整個正月裡,幾乎都是在走親戚、做客人、吃酒席,容不得你歇火。
絡繹不絕的走親串友的山路上,常會遇到玩龍舞獅的隊伍,敲鑼打鼓,年味兒,鬧騰騰地蔓延在十裡八鄉。
05
年味的尾巴
似乎很快,又似乎很久,便到了元宵節了——這是年的尾聲了,卻也是最後一個高潮。
那時都窮,但整個正月有三天必須燃放爆竹,一天除夕,一天初一,還有一天便是十五,也有送年的意思。
俗話說,「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燈」。元宵夜裡,整個村子裡家家戶戶一片燈火通明。
而元宵當晚,盡在一個「鬧」字。孩子們固然嬉戲瘋耍,大人們也會玩龍舞獅,賀賀一年來有喜事的人家,討要一點喜錢,作為公家的經費。
慶賀的隊伍,挨家挨戶走賀,每到一戶,主人趕緊遞煙、敬茶、寒暄。隊伍裡,總有一兩個「發彩」的人,多是些讀過古書、口才好、嗓門大的耕讀漢子,彩詞大抵是如下之類:
黃龍玩得喜盈盈,來到貴府賀新春。
家業興隆人上人,事業成功騰青雲,
東遇貴人西遇喜,南進洪福北進財。
自我黃龍慶過身,金光燦燦好前程。
「發彩」的人,提足中氣,敞開嗓子,每念一句吉祥詞,眾人便齊吆一聲「有」,黃龍也暫歇,只是圍著打圈。
待到念完最後一句「自我黃龍慶過身」,刹時,炮竹齊鳴,鑼鼓敲響,黃龍便搖頭擺尾、騰躍舞動起來,還能靈動擺出各式造型。
這樣的場景,將年味發揮到極致。夜深透時,慶賀活動宣告結束,村人們帶了一點疲倦、一些不舍,解散回家。這個年,也算是過完了。
回家路上,爺爺說,要準備春耕的種子了,「細伢望過年,大人望種田」呀。
第二天,孩子們也要報到上學了。
有時想,為什麼我們總懷念小時候的過年?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貧瘠,過年才有新衣美食,感覺一年沒有白忙;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純澈,快樂很簡單,撿到一把「啞炮」便如獲至寶;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古樸,滿滿的儀式感,滌蕩一年的心塵。
或許,只是因為那是故鄉,當年自己也還是小孩!
懷念那些年,那濃濃的年味兒!
◎景橋,工作之餘寫溫暖人間,寫家國天下,堅持每週一文,冀望以文字捂暖歲月。多文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網、中國之聲轉載。新書《願你出走半生 歸來仍有故鄉》正在各大平台熱賣。一個人的純原創微信公眾號「你的景和我的橋」(jing6qiao),歡迎關注,願世間所有溫暖的人,能在景橋相遇,就像久別重逢!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轉載|故乡的年味:为什么我们总怀念小时候的过年?
◎作者|景橋先生
◎來源|你的景和我的橋
【您可能有興趣】
‧ 被埋藏700年武則天抄寫的《金剛經》,而今在法國問世
‧ 恍然大悟!這才是《山海經》裡「怪物」的真面目……
‧ 跟著唐詩去旅行:一起感受杜甫晚年的漂泊生活
‧ 身為魯迅的孫子壓力山大!大陸網友:點開前沒想到這麼好笑
‧ 復興而非復古 漢服成為大陸年輕人的潮流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