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授復原失傳千年的唐代「金銀平脫」工藝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5-31 11:15:29 /
摘要:

「唐代的貴金屬加工工藝,在整個中國工藝美術史上都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金銀平脫工藝將金工與漆工合二為一,技術難度極高。」 「金銀平脫」是盛行於唐代傢俱、銅鏡等器物上的特種漆器鑲嵌工藝,由於工藝難度極高等原因,在進入宋代以後失傳。近日,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劉顯波教授復原了這一失傳千年的工藝。

xxx特寫「金銀平脫」工藝作品。(圖片來源:新華社,陳淩攝)

「金銀平脫」是盛行於唐代傢俱、銅鏡等器物上的特種漆器鑲嵌工藝,由於工藝難度極高等原因,在進入宋代以後失傳。近日,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劉顯波教授復原了這一失傳千年的工藝。

使用金銀平脫工藝的文物目前只少量保留在國家博物館、陝西博物館等地。近期,在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2019「深圳‧金鳳凰」工藝品創新設計大賽上,劉顯波教授的漆器作品「唐式銀平脫鸚鵡團花紋黑漆圓盒」榮獲大賽最高級別獎項。

「唐代的貴金屬加工工藝,在整個中國工藝美術史上都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金銀平脫工藝將金工與漆工合二為一,技術難度極高。」劉顯波說,自己根據對當代科技考古資料的分析研究,歷時兩年還原了該工藝的基本製作流程。

據瞭解,「唐式銀平脫鸚鵡團花紋黑漆圓盒」參照出土唐代金銀平脫文物的資料資料,將純度為999的純銀壓制為0.3毫米厚度的銀片,繼而根據胎體形態設計唐式風格的團花裝飾紋樣,將預製後的銀花片粘貼於中塗漆胎後,經過多次髹塗黑漆、層層打磨,將與漆面齊平的銀片平脫磨顯。

xxx劉顯波教授與自己復原的金銀平脫工藝技術作品合影。(圖片來源:新華社,陳淩攝)

「整個製作過程歷時三個月,經過幾十道工藝全手工製作完成。」劉顯波介紹,在直徑僅8.5釐米的小圓盒頂部鑲嵌鸚鵡團花紋樣,其上刻有精細的羽毛、葉脈紋理,其手法稱為「遊絲毛雕」。「製作難度最大的是,圍繞鸚鵡的一圈團花由整張純銀片製成,最細處的花柄葉脈粗細僅1毫米左右。」

劉顯波去年曾出版學術專著《唐代傢俱研究》。劉顯波表示,自己將繼續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傳統手工工藝與創新設計,挑戰金銀平脫工藝的更高難度的同時,對唐代傢俱裝飾技藝的其他門類開展新的實證性研究,為恢復民族技藝的現代傳承做出努力。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