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灣會館 台人赴陸考科舉必住之地
台灣在1683年清朝將領施琅率海軍打敗鄭氏王朝後,開始真正納入中國治理版圖,各種政策逐漸在台灣開辦,其中台灣人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制度,始於1687年(清康熙26年),進士考試則到隔年才開始。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停止科舉考試,但在日殖時期,仍有不少台灣讀書人偷渡到中國內地應考科舉,希望考取功名。
科舉制度在西元587年由隋文帝設立,在唐朝完善制度,並延續到清朝末年(1905年),持續了近1300多年。科舉考試一直以來扮演古代中國拔擢人才、篩選人才、培養官僚的重要制度,台灣社會的聯考或公務員選拔,都有科舉制度演變而來的影子。
清代科舉制度分為歲科二試、鄉試、會試等三級考試。身為一名台灣人要考科舉,得先參加歲科二試,即秀才考試,又稱為童試或童子試,此為科舉制度中最初階段的考試。考取秀才資格後方能參加省級鄉試的舉人考試,這時就得搭船過海到福建應考,考中方能成為舉人,這才拿到進京考試的資格。
據學者考證,台灣在科舉制度下,共37人考取進士。其中第一位台灣進士為1694年(清康熙33年)的陳夢球,是鄭成功參軍陳永華次子,康熙皇帝對他高度評價,體現清廷對台灣既有領袖後人之重視。最後一位進士則是1903年(光緒29年)的汪春源,是大陸全國台聯會前會長汪毅夫的曾祖父。其中最有名的進士可說就是彰化人丘逢甲了(1889年光緒15年考取)。
1883年(光緒九年)時,福建台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劉璈提議興建福州台灣會館,供台灣學子參加福建鄉試,或進京會試時有棲息之所。福州台灣會館分別有台北郡試館、台南郡試館,因此又稱兩郡試館,位置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原貢院附近,於1884年(光緒十年)建成,1885年乙酉科鄉試時開始使用,共有3棟樓房可供300餘人居住,可惜原址現已不存。
福州台灣會館可說是當年兩岸之間互通往來、淵源密切的實證,近來福建省福州市希望重新打造福州台灣會館,未來除做聯誼服務、交流合作、展示收藏等多種功能外,也將作為台灣民眾赴大陸發展的協助機構,讓福州台灣會館跨越歷史,重新為台灣人服務。
日前,福州台灣會館公告徵集令,徵集有關科舉和涉台文物史料實物及線索,此徵集令面向社會各界、各方面人士,尤其是海內外廣大台灣民眾、台灣民間社團、台灣研究專家學者等,凡是有關台灣科舉教育與考試(文舉、武舉)相關文物或資料,皆可與相關單位聯繫。
【徵集內容】
(一)海峽兩岸、閩(榕)台歷史往來聯繫的文物 史 料及其線索,包括圖書、信劄、報刊、資料、字畫等文獻和有關文物、古物等;
(二)原福州台灣會館有關文物、史料、資料,包括圖書、實物、照片及其線索等;
(三)與閩、台、榕科舉歷史文化有關的文物、史 料及其線索,包括與台灣科舉教育和台灣士子參加科舉考試特別是參加福州鄉試有關的匾額、試卷、考試的書籍與用品用具,以及台灣士子留下的書畫、碑刻、詩文、佳話軼事等;
(四)見證當代兩岸交流交往和台聯事業發展的書信、照片和有關實物等;
(五)涉及上述主題和內容的正式出版物(書籍和文獻)、非正式出版的書籍和文獻(如手稿、抄本、油印本、排印本、複印本等)以及有關信件、手劄、地圖、書畫、雜誌、音像、資料等;
【徵集時間和聯絡方式】
從啟事發佈之日起至2020年1月底。此後徵集工作按常態、持續方式進行。
聯繫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福飛路井尾5號市台聯
聯 系 人:陳振寶
聯繫電話:0591-87712130,15959190133
電子郵箱:czb3553@163.com
徵集詳情請見:徵集丨福州台灣會館有關科舉和涉台文物史料實物及其線索
【延伸閱讀】
古道耀台中:堅持祖國意念的抗日志士邱先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