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未竟的光復!釣教協:美日霸權仍在,台灣真的光復了嗎?

釣魚台教育協會 活動後新聞稿
摘要:

為紀念台灣光復八十週年,釣魚台教育協會10月5日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未竟的光復:保釣運動進行式與光復八十的當代反思」活動,在1945年日本遞交投降書的中山堂光復廳,回顧歷史進行反思。

xxx活動現場座無虛席,200多人齊聚中山堂光復廳參與當天活動。圖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為紀念台灣光復八十週年,釣魚台教育協會(後稱「釣教協」)10月5日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未竟的光復:保釣運動進行式與光復八十的當代反思」活動,吸引近300位青年學子、各界人士,在中秋佳節前夕,齊聚於1945年日本遞交投降書的中山堂光復廳,回顧歷史進行反思。

紀念活動包括民俗小戲、紀實影片放映與座談會,展現釣教協長年推動「保釣教育」與「文化啟蒙」的努力。活動現場布置大型布條,表達從人民觀點探討光復紀念意義的五大核心主軸:「人民的歷史」、「反美日霸權」、「啟蒙的精神」、「兩岸大團結」、「和平的願力」,並設有「未竟的光復」聲明連署書,聲明文末為「行人民之史觀,批判美日霸權;抱啟蒙之精神,發揚和平願力;求兩岸之團結,開拓康莊大道!」與會者熱切響應,積極簽名連署。

xxx映後座談(右起)主持人呂欽文、與談人張鈞凱、張釗維、雷倩、陳美霞共同簽署「未竟的光復」聲明連署。圖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美日霸權仍在,台灣真的光復了嗎?


活動由釣教協理事長呂欽文主持開場,強調「我們沒有資格緬懷勝利,因為釣魚台仍未光復」,並沉重地提問:少了釣魚台,台灣真的光復了嗎?隨後由協會與蘇澳聖湖社區合作演出《拚無人島》保釣民俗小戲揭開序幕,從漁民視角重現保釣故事,喚起觀眾對釣魚台主權與漁民拚搏精神的共鳴。

xxx二十位長者(最高齡為88歲)的拚無人島保釣民俗小戲精彩演出保釣精神,非常具有感染力,引起觀眾熱烈掌聲與起立致意!圖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影片放映先是由協會出品,張釗維策畫、鄭澤文導演的紀實短片《重返無人島》,講述漁民在釣魚台海域拚生活,與大自然拚生命,以及為捍衛漁權及主權而揭竿而起的拚尊嚴。

放映後,蘇澳區漁會前理事長、同時也是退休漁民的蔡源龍從參與台日漁業談判的親身經驗沉痛地指出保釣不是為了政治權力,而是為了生活與尊嚴,漁民對日本的長年欺壓忍無可忍!

xxx蔡源龍分享參與台日漁業談判的觀察與經驗,日本方面是斤斤計較、毫不退讓的態度,漁民感到氣憤與無奈。圖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xxx林月英在《重返無人島》的口白配音中,充分展現了她多年擔任漁會總幹事的經驗,以及與漁民心連心的深厚情感。圖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紀錄片《冲天》的時代啟示:從抗戰記憶到人文復興


隨後播放中華文化總會與CNEX出品、張釗維導演的抗戰空軍紀錄片《冲天》,記述空軍子弟的民族氣節與動人的生命故事,觸動現場觀眾內心情感,不少人紛紛落淚,久久無法自己。

紀錄片導演張釗維指出,當前國際情勢巨變,我們不僅要回顧過去的苦難,更應思考如何為下一代淬鍊出新的「人文精神」。他認為,西方文藝復興與中國宋代思想同樣重視「人之所以為人」,但兩百年來受到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扭曲,今日更需要重建。

他回顧自身紀錄片創作歷程,包括《冲天》、《兩岸家書》等,強調自己出生台南,是正港本省人,亦是泉州移民第七代,總會不時被問為何投入拍攝外省老兵故事,他表示是要為了要替抗戰老兵爭一口氣,因為在戰勝國裡面,相較英國美國,中國老兵的故事被說得最少,甚至是少於戰敗國,也沒有被認可。近期有些人在吵到底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主導了抗戰,其實,重要的應該是去國際上爭「中國」的詮釋權才對,怎麼會在自己的圈子爭詮釋權!

張釗維強調,歷史的傷痕需要療癒,唯有如此才可能重建復興力量。卑南族民歌歌手胡德夫曾告訴他一個故事,當年族人遇見來台的國民政府士兵時,第一句話是樸實而真切的關懷:「有沒有吃飽?」到80年前兩岸漁民跨越台海的自然往來,都反映出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仁愛與包容,這種精神應被找回並傳承。

最後,張釗維提出面向未來的三點核心精神:平等(反抗霸權與殖民主義)、互鑒(跨文化理解)、共生(追求合作與包容)。他呼籲應持續透過紀錄片與教育工作,讓更多人認識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歷史連續性,並共同為未來建立新的價值基礎。

xxx張釗維指出從五四運動到抗戰再到保釣,一路以來抵抗的自救自覺的過程,不僅要繼續反芻,並提煉出三點新的人文精神。圖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雷倩強調:釣魚台關乎漁民生存,更牽動東亞戰略


婦聯會主委雷倩指出,今年同時是抗戰勝利與反法西斯戰爭八十週年,提醒社會應超越戰爭思維,思考和平契機。她以多年關注釣魚台及東海情勢的經驗,說明日本藉由「暫定執法線」與漁船執法,有意識地逐步建立有效管轄的策略,台灣漁民往往成為犧牲者,顯現海洋主權的重要性。她強調,釣魚台不僅關乎漁業,更涉及海洋疆土與國家安全,背後牽連東亞戰略格局。雷倩並回顧歷史,從清朝列強入侵、台灣淪為殖民據點,到今日大國競逐,台灣始終處於地緣關鍵位置。她呼籲國人正視歷史責任,勿忘漁民與先輩在保衛海疆上的犧牲與貢獻,唯有結合歷史、地理與國際現實,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局中找到台灣的立足之道。

xxx雷倩強調日本對台灣漁民扣押罰款不是隨機性的,日本藉由「暫定執法線」與漁船執法,有意識地逐步建立有效管轄的策略。圖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從抗戰到保釣──張鈞凱談歷史記憶與超越民族主義


原鄉人文化工作室執行長張鈞凱指出,保釣運動從來不是少數知識分子的行動,而是源自人民的抵抗與追求正義的精神,延續自八十年前的反法西斯抗戰。他強調,歷史的重要性在於抵抗被遺忘與扭曲,唯有持續講述台灣人參與抗戰、守護海疆的歷史,才能避免被納入西方中心的戰敗者敘事。他批評部分學界傾向以「終戰」取代「抗戰」,抹去台灣作為中國人共同抗戰的角色,這是極為可悲的現象。

他更指出釣魚台上棲息著中國鼴鼠的特有種,這反映了兩岸具有地理的脈絡性。然而,日本放養山羊導致這些鼴鼠的棲地受到嚴重迫害。談及今日釣魚台爭議,他指出這不僅是漁民生存權的問題,更蘊含環境保護與反霸權的意義,展現出超越民族主義的進步價值。他呼籲社會正視歷史,傳承保釣精神,因為那不只是回望過去,而是對未來世界秩序的反思與抵抗。

xxx張鈞凱表示不僅是漁民生存權的問題,更蘊含環境保護與反霸權的意義,展現出超越民族主義的進步價值。圖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陳美霞:台灣仍需保釣啟蒙運動


釣教協創會理事長陳美霞以自身經歷分享「保釣啟蒙」對保釣世代的深刻影響。她指出,1970年代海外留學生透過保釣運動,從反共教育下的蒙昧狀態中走出,進行自我啟蒙與思想重整,進而形成站在人民立場、追求社會改造的價值觀。她與林孝信正是在這場運動中相識,也因此投入社會主義及政治經濟的學習,成為一代留學生思想轉變的縮影。她強調,保釣運動不僅是維護主權,更是中國啟蒙運動的延續與升級,是一場人民史觀與思想解放的運動。五十年後的今日,台灣仍處於去中國化與親美親日的主流意識形態中,釣教協正致力於延續這份啟蒙工作,以釣魚台為「照妖鏡」,揭示資本主義、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的本質。她並引用調查數據指出,對李登輝的「釣魚台屬於日本」的說法是有近九成民眾反對與公憤,多數台灣民眾支持釣魚台屬於台灣、肯定保釣運動,顯示推動啟蒙仍具堅實基礎,呼籲大家持續努力,讓五十年前的啟蒙精神在當代重現。

xxx陳美霞分享「保釣啟蒙」對保釣世代生命的深刻影響。圖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座談會最後的開放問答中,討論相當熱烈,涵蓋歷史、漁民處境與兩岸合作等層面,欲罷不能,與會者普遍認為保釣精神必須延續,並呼籲擴大教育、交流與行動,讓歷史與正義不被遺忘。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活動後新聞稿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815日本投降日!民團正告日本政府面對戰敗暴行歷史、退出釣魚台
釣教協815將上街正告日本政府:面對戰敗歷史,退出釣魚台!
南方澳廟前放映保釣紀錄片 釣教協:缺了釣魚台,台灣真光復了嗎?
紀念光復駁斥「台灣地位未定論」 統派人士:台灣需重建中華史觀再光復
台灣地位未定論?民進黨如何把政府名器做成了詐騙集團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