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寧與母親

老台胞故事集
By 閻崑 / 2019-01-06 11:18:41 /
老台胞故事集
摘要:

【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這種情感的刻骨銘心,就是二代三代台胞也難以望其項背。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蔡寧是在大陸出生的二代台灣人,父親蔡子民出身彰化書香門第,二二八事件後被國民政府通緝,離台赴大陸長住,曾任台盟中央主席;母親李玲虹是大陸對台廣播第一位閩南語播音員。蔡寧曾經參加過1979年大陸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而且榮立過三等功。

xxx

蔡寧1950年12月28日出生在南京,那時,正是華東人民廣播電台對台廣播為躲避國民黨軍機的轟炸騷擾,從上海轉移到南京的第八天。因為在南京出生,30歲得子的父親為他取名「寧」,乳名「大頭仔」。

在那個年代,每個孩子的命運幾乎都是和父母的命運綁定在一起的,台灣人子弟更是如此。「大頭仔」蔡寧隨父母工作調動來到了北京,在紫禁城下渡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少年。後來他考上了八中,那是北京一所優秀的中學,學生非成績出類拔萃是難以進去的。在校期間,他品行優秀,加入了共青團,負責宣傳工作,而且身體強壯,是學校的體操隊長。

像同時代絕大多數大陸孩子那樣,蔡寧也有一個夢,就是參軍。上初二那年,1968年度的軍隊招兵工作又開始了,18歲的他高高興興去報名,總覺得憑自己的條件,穿上綠軍裝沒有問題。但過了幾天,卻接到通知,政審沒通過。學校軍代表告訴他,因為你是台灣籍,你的父母屬於被審查對象,我們沒有辦法到台灣調查社會關係,所以不能參軍。

蔡寧非常清楚,母親是1946年隨外公李偉光(又名李應章,台灣二林蔗農事件的領導者,二林農民組合的負責人,後來到大陸參加中共,長期做地下工作,而且作為台盟的代表,參加過大陸開國大典)來到大陸的;父親在台灣因參加反抗國民黨統治的二二八起義,被通緝之後逃到大陸,而且到大陸之後從事的一直都是革命工作。但當時正值文革,政治和階級鬥爭壓倒一切,只要你來自台灣,就是被審查的對象。父母雙雙均在被審查中,要想參軍堪比登天。但這件事給他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從學校回到家中,蒙在被窩裡哭得好傷心。

第二年,他初中畢業,隨父母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在幹校期間,蔡寧種過地開過拖拉機當過造紙工人開過汽車,表現不錯,還擔任過團支部書記。1972年,父親蔡子民的歷史已經調查清楚,五七幹校黨支部派人到北京進行政審調查,隨後接納蔡寧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年底,蔡寧終於實現了人生的夢想,穿上了綠軍裝,成為一名解放軍,那年他22歲,已經是入伍年齡的上限。蔡寧從新兵幹起,成長很快,到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他已經是連隊指導員了。

xxx蔡寧在訓練間隙與戰士們讀書。

一段時間以來,中越關係已經非常緊張。李玲虹只知道兒子的部隊在河南待命,緊接著就是部隊換防。在河南時蔡子民還曾送給兒子一隻夜光錶,並祝褔他凱旋歸來。

李玲虹回憶說:「記得有一次開會,總參的人也來參加,一個領導問我,你兒子在哪個部隊?我報了番號,他告訴我,這支部隊昨天已經進入越南了。聽了這個消息,我的心裡七上八下想了許多許多……。」1979年2月16日,蔡子民在日記裡寫道:「今天開會,參加者是有關部門的負責人。會上傳達了中央十一號文件,對越南的入侵挑釁我國決定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也就在同一天,李玲虹收到了蔡寧從廣西扶綏寄來的150元人民幣,這是2月4日托別人寄出的。身為母親的李玲虹立刻反應過來,兒子這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在臨走前把平時積攢下來的錢都寄回來了。

作為軍人,保家衛國是義不容辭的義務,服從命令是天職,這些道理李玲虹都明白。但是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身處炮火硝煙的前線,作為母親,怎能不時時牽掛。那些日子,李玲虹幾乎無時不刻都在惦記著兒子的安危。兒子沒法給家裡通消息,李玲虹就只能枯坐在家中,苦苦等待。她通過廣播和報紙密切關注著前方的新聞,期盼從每一份戰報中獲知兒子的消息。3月2日,她聽到傳達:自衛反擊進攻部隊,連戰連捷,攻下諒山,斃俘越軍一萬五千多人,已達到教訓越南小霸王的目的。軍隊開始後撤,將凱旋回國。李玲虹很高興,不久又聽說部隊從越南撤下來了,有的已經回到北京,然而蔡寧卻仍然沒有消息,李玲虹心急如焚。

偏巧這時,與蔡寧一起參戰的一位北京兵往家裡寄來一封信,信上寫著:「我在烈士墓見到了蔡寧」。得知這個消息簡直像晴天霹靂一樣擊潰了李玲虹,是最不想聽到的消息成真了嗎?李玲虹那些日子坐臥不寧,但她不甘心,她說:「我一定要得到兒子的確切消息。我們對台廣播軍事組有部隊的軍線電話,我就利用這個電話幾經周折打到了雲南前線,找到了他們的部隊。可是對方回答說蔡寧已經回國了。回國了?那我的兒子怎麽還沒有消息啊!」李玲虹不死心,按照對方提供的線索繼續找,通過臨時架的軍線把電話一直打到了蔡寧所在的營裡,工夫不負有心人,後來終於找到了,電話那頭傳來了日思夜想的兒子的聲音,那一刻,她長長地鬆了一口氣。電話裡,蔡寧向母親簡單報告了這段時間的經歷。

反擊戰打越響之後,蔡寧所在的連隊與越南軍隊連續打了三仗,戰鬥很殘酷,但進展還算順利。3月11日,接到命令班師回國。但當天戰場情況出現很大變化,部隊被越軍包圍,激戰正酣,很難脫離戰場。半夜,連隊又與上級失去聯繫。這時,蔡寧看看腕上夜光錶已是凌晨2點,不能再拖了,此時若不撤離陣地,天亮之前就走不到國境線了。於是他果斷決定,帶領炊事班戰士突圍。他們邊打邊撤,黎明時分才跨國國境。早在開赴越南前線之時,上級就下達命令,戰鬥中如果有傷亡,無論死活,必須抬回來,而且不能留痕跡。身為指導員,蔡寧必須執行命令,他歷盡千辛萬苦,帶領戰士們(包括負傷和犧牲的烈士)撤回大陸之後,背著屍體直接送到烈士墓。按照規定,所有的烈士都要照遺像。偏巧在那裡遇到了一個熟悉的戰友,他在師裡負責照相,除了照一些戰爭場面之外,也照烈士的遺照。那個戰友正在那裡忙著照相,兩個人匆匆見了一面,蔡寧就回連隊了。誰知這位老兄給他的愛人寫信的時候多寫了這麼一句,「在烈士墓我見到蔡寧了」,這句話寫得不明不白,難怪李玲虹得知以後會那麼緊張。

蔡寧告訴母親,他們連撤退時他和連長各帶一撥人,連長那邊有三個犧牲的戰士沒有背回來,而他作為指導員要負責任,所以連隊雖然立了集體一等功,但蔡寧個人評的是三等功。因為出了這件事,上級要調查,從軍區到師裡的調查組都來了,當時正評功評獎,同時也追查責任,開會很緊張,蔡寧根本沒時間給家裡寫信報平安。

電話裡,蔡寧除了歉疚,還顯得有些委屈。可電話那邊,李玲虹已經如釋重負,打斷他說:「立不立功都不要緊,你好好的就行了!」

蔡寧參加完對越自衛反擊戰不久就轉業了,他先到北京市台盟工作,後來上了北師大的台籍班,1985年畢業以後調到全國台聯工作,直到退休。在部隊8年的歷練為他一生的人生軌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親身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經歷更是他永生難以磨滅的印記。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