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連翔:清華簡最新研究結果公佈,蚩尤竟然是黃帝之子!

By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 / 2021-11-01 16:43:32 /
考古
摘要:

其中關於「蚩尤」身份的記載,完全更新了我們的認知,其文曰:「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蚩尤是黃帝之子,雖讓人始料未及,然傳世文獻已有所提示,《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載田千秋對漢武帝上書曰:「子弄父兵,罪當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黃帝涉江。」可見這一說法在漢代仍有流傳。

◎文章來源:古籍


xxx

2008年7月清華大學搶救入藏了一批戰國竹簡,總數近2500枚,性質皆為古書。在過去的13年間,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學者團隊夜以繼日對竹簡進行編次修列,約以一年一輯的速度撰寫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整理報告,現已刊出十輯,清華簡的總體整理工作已完成三分之二,這批珍貴資料的整理和研究也得到了學界和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清華簡內容以經、史類典籍為多,其學術價值不言而喻,另有相當數量的子類佚籍,也不斷更新著我們對先秦思想史、學術史的認識。其中有一種長篇數術文獻,暫題為《五紀》,現存126支簡(原應有130支),約存4450字,推測其完整時已近五千言,當是目前所見篇幅最大的出土戰國竹書,即將收錄在整理報告第十一輯中,於今年11月發表。大家都知道通行本(王弼本)《老子》有5162字,《五紀》篇幅已與之十分接近,是真正意義上的「一部」古書。

《五紀》以天下有洪水,「后帝」(簡文或稱「」或「文」)通過「修曆五紀」平息洪災為背景,借「」之言,闡述了天文數算、人倫道德、山川物產、人體結構、神祇司掌以及上古傳說等,並以此建立了一套邏輯嚴謹的理論系統。很多內容前所未聞,也有不少記載為我們進一步理解相關先秦歷史傳說和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金鑰。

這部竹書原無題名,全篇內容以「日、月、星、辰、歲」為中心展開,簡文稱之為「五紀」,故我們據之擬題。

「五紀」曾見於《尚書·洪範》,傳統認為「洪」即「大」,「範」即「法」,洪範是箕子向周武王陳述的彝倫大法,此法不僅與《五紀》在內容性質上有頗多相似之處,其來源也與治水傳說有關,只是時代有確載是在鯀禹(堯舜)時期。洪範共九疇:「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其中「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歷數。」兩相比較,《洪範》多出的「歷數」在《五紀》中被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獨立稱為「數算」,並謂:「天下之數算,唯之律。」由此可見,推步「數算」者便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帝」,而「五紀」其實也是根據數算建立起來的。

以數算為基礎,帝建立了龐大的宇宙系統,其中對宇宙空間的認識尤引人關注。

文中出現了一組完整的宇宙空間概念,分別是「天」「地」「四荒」「四冘」「四梪」「四維」,它們同時具有神明屬性。其中天(號為「高畏」)、地(號為「畏溥」)、四荒又被稱為「六合」,「合」當是取「合圍」之義,「六合」可理解為一個六面體,代表宇宙的總體空間。

「四冘」簡文明確指出是「四正」,從語音關係看,又可讀為《淮南子·天文訓》的「四仲(中)」,「四冘」之號為「天冘」,可見是指天之四正方向。

「四梪」之號為「天梪」,此號又見於子彈庫帛書《天象》(或稱《歲》)一段,過去將之視為星名,是不正確的。「四梪」可讀為「四樹」(或「四柱」),當即帛書四角所繪的「四色之樹」,是起承天作用的支柱,在宇宙中應位於四個角隅方位。

文中「四維」有東(龍)、南(鳥)、西(虎)、北(蛇)之分,與《淮南子·天文訓》等古書以之為「四隅」的看法完全不同。「四維」之號為「天維」,現在看來,在先秦時期應是天空方位的專屬,用以表示天球。《說文》稱:「維,車蓋維也」,以之為名很可能是因其形與天之半球接近的緣故。由於天球不停旋轉,「四維」也在正向和隅向之間不斷轉換,因而才會產生東、南、西、北正向四維和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隅向四維兩套不同的認識,《七諫·自悲》甚至將之合稱為「八維」。

通過對《五紀》這些空間概念的分析,可以厘清古書中的諸多方位名稱,並深入瞭解古人對宇宙的整體認知。

以四維為座標,帝根據天球上的天象來計算星辰的運行,以四向七次,設立二十八宿。後世通行的二十八宿,在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漆笥上已有發現,可見其來源不晚,但《五紀》中的二十八宿與之有較大差異,而與《史記·律書》記載多有相合。

比如《五紀》用「大角」不用「亢」,用「建星」不用「鬥」,用「伐」不用「觜巂」,用「狼」「弧」不用「井」「鬼」。在星宿順序上,東方的角、亢、氐,《五紀》順序作大角、天根、本角;南方的星、張,簡文作張、七星。這些差別不僅反映了先秦時期二十八宿有不同系統在流傳,而且可能與觀測年代的不同有直接關係,是先秦天文學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帝建立宇宙系統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規範和指導地上的人事行用。《五紀》將之總結為五個方面:時、度、正、章和數算。其中「時」指風、雨、寒、暑、大音(雷)五種氣候;「度」指直、矩、准、稱、規五種規範;「正」指禮、義、愛、仁、忠五德;「章」指青、白、黑、赤、黃五色。

這些內容以數算為綱紀,可以相互配應,用以樹設邦家、蕃育萬民、敬事鬼神。不難看出,其中有很強的「五行」色彩。但奇怪的是,《五紀》全文卻沒有完整地出現過金、木、水、火、土,不與五行相配,或許反映了作者有某種特殊避諱的思想取向。

帝為人事行用的五個方面又各選出了六個神祇來執掌,這三十位神祇還可與代表宇宙空間的「四冘」「四梪」「四維」等大神共同司掌十二辰、六旬,它們甚至還可執司人體的各個部位,控制人身的疾病。比如:「凡民有疾,自腰以上,是謂興疾,天鬼祟。自腰以下,是謂辟鬲,地鬼祟。」這裡提到的確定祟主的方式,可為我們理解戰國時期的巫祝活動,以及直至秦、漢還在延續的祝由術等,提供系統參照。

此外,山川物產亦由神祇來執掌,較有趣味的是作為地祇的「大川」掌管「水」,簡文記水中的珍寶有「珠、龜、象」,「象」是指象牙,但認為象牙是水中物產,與我們現在的認識頗為不同,或許反映了《五紀》作者所處時、地的環境和動物習性,與今天大有差別。

此外,《五紀》將二十八宿、十二歲等都奉為神明,連同前面提到的天神、地祇,都是在當時所見的眾多神祇中挑選出來的,這是通過數算配應的方式,對先秦神祇的一次系統整合。

為了說明帝所建立的這套「五紀」系統切實有效,簡文在後四分之一篇幅裡,以最初的「人王」黃帝為例,描述了他對這套理論體系的具體踐行。裡面涉及了大量黃帝時期的歷史傳說,以及大家熟悉的「黃帝戰蚩尤」的故事。

其中關於「蚩尤」身份的記載,完全更新了我們的認知,其文曰:「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蚩尤是黃帝之子,雖讓人始料未及,然傳世文獻已有所提示,《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載田千秋對漢武帝上書曰:「子弄父兵,罪當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黃帝涉江。」可見這一說法在漢代仍有流傳。

簡文記載黃帝、蚩尤之戰的過程中,還涉及了許多陣法、號令等內容,甚至還有配以管樂的《武壯》《正匡》《奚尚》三首戰歌,對研究先秦軍事史亦有重要意義。

《五紀》內容龐博精深,以現今的視角謂之戰國時期的「百科全書」,恐不為過。簡文全篇雖只記文字,但從一些文字描述所反映出的特點來看,這部書的「底本」或其取材的原始文獻可能配有圖式,我曾根據部分內容推擬出了「天紀圖」「人體圖」等。這些看法只是我們的初步認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對《五紀》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文為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專案「清華簡古文字資料庫建設與相關問題研究」〔20YYA001〕的階段性成果)
原題:清華簡關於戰國時期「百科全書」的新發現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30日11版)

【附】程浩:清華簡《五紀》中的黃帝故事

xxx

xxx

xxx

xxx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文章轉載:贾连翔:清华简最新研究结果公布,蚩尤竟然是黄帝之子!
◎文章來源:古籍

【您可能有興趣】
身為魯迅的孫子壓力山大!大陸網友:點開前沒想到這麼好笑
台灣菜是個什麼菜 ?看看大陸怎麼介紹台灣料理|犇報看影音
又被美到了!河南衛視推出重陽奇妙游《有鳳來儀》
復興而非復古 漢服成為大陸年輕人的潮流風尚
「去吧,成為張無忌!」研究金庸的院長畢業致詞爆紅!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