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編輯部
「九二共識」30周年 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座談並發表講話
「九二共識」30周年座談會於7月26日在中國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演說中強調,「九二共識」雖然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共識,但其過程和內容均有明確的檔和文字記錄,任何人、任何勢力都否定不了、歪曲不了。
一生行善,103歲的她在生命最後,做了一個決定……
她一生熱心公益,捐贈近40萬元人民幣,在生命的最後,她選擇捐贈遺體,成為浙江年齡最大的遺體捐獻者。這位老人名叫方愛蘭,享年103歲。2020年7月16日,老人在「遺體捐獻志願書」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2022年7月24日,方愛蘭與世長辭,完成了最後一次崇高的捐贈。
中國高速公路網已連接全國約95%人口
據中國交通運輸部公路局表示,目前大陸以國家高速公路為主體的高速公路網路已經覆蓋了98.8%的城區人口20萬以上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連接全大陸約88%的縣級行政區和約95%的人口。預計到2035年,中國國家公路網總規模約46.1萬公里,其中國家高速公路約16.2萬公里,普通國道約29.9萬公里。
大瑞鐵路大保段開通 古絲路邁入動車時代
7月22日上午10時,C296次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從雲南省保山站駛出,一路向東駛向大理。經過14年艱難建設,大理至瑞麗鐵路大理至保山段正式開通運營,隨著大瑞鐵路大保段通車,古絲路邁入動車時代。未來結合公鐵、海鐵聯運方式,將打通中國與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間的物流新通道。
第七屆「海峽兩岸好文章」青年徵文 收到台灣近500篇投稿
第七屆「海峽兩岸好文章」青少年徵文活動已於日前截稿,目前活動主辦方已收到來自全福州市近百所中小學的6800多篇文章及台灣方面稿件近500篇。投稿文章中,有許多富有濃濃兩岸同胞情懷的豐富內容,學生講述對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發現和思考……
人類登月53周年|中國:「我們要去,也一定能夠去」
53年前的今天,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如果從立項開始算,中國探月工程已有18年。中國人何時登上月球?在中國被稱為「人民科學家」的航太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葉培建院士認為,在2030年之前實現國家的載人登月是完全有可能的。並表示我們要去,也一定能夠去。
在「天庭」搞基建?這系列照片太夢幻了!
近來,微博帳號「交通發布」分享了一系列照片,是四川宜賓臨港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建設的照片。專案塔吊司機趙為鑫,每天身處主塔250.8公尺的高度上工,彷彿置身雲端。趙為鑫開玩笑表示,無論是修「淩霄寶殿」二期工程,還是在「南天門」搞基建,目標就是要把橋修好。
全球急遽暖化!熱浪高溫襲擊北半球,未來將更頻繁
今年6月以來,熱浪侵襲北半球多個國家。專家將北半球今夏的高溫歸因於氣候變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此前發佈的評估報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氣候系統不穩定加劇。
在雲南支教11年的老師要回家了,孩子們哭成淚人
近日,雲南昭通彝良縣海子鎮向陽小學一對支教多年的夫婦決定返鄉,分別時學生和家長滿是不捨。這對支教夫婦是侯長亮和雷宇丹,他們一個支教11年,一個支教5年。如今向陽小學面臨撤校合併,侯長亮夫婦決定返回家鄉。
海峽論壇十四載 兩岸民間融合交流從不間斷
海峽論壇歷經十四載,不論兩岸局勢如何變化,都不間斷地推動兩岸交流。海峽論壇以「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為特色,此前連續舉辦的十三屆累計吸引逾30萬兩岸民眾共同參與,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