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編輯部
中國資助並指導阿富汗巴米揚石窟群的文物保護工作
巴米揚山谷位於阿富汗中部巴米揚城北興都庫什山區,該城曾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中國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經路過巴米揚,在著作中記載了巴米揚大佛的高大與華美。去年,中國學者們沿著當年玄奘西行的方向來到巴米揚山谷,資助並指導巴米揚石窟群的文物保護工作。
侵華日軍化學戰第五一六部隊成員名冊首次被公開
在「8·15」日本戰敗並宣佈無條件投降77周年之際,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向社會公佈了《關東軍化學部留守名簿》,其中包含這個部隊414名成員的真實姓名和個人資訊。這是中國首次公開關東軍化學部成員資訊,為開展日本化學戰歷史及戰後影響研究提供了史料支援。
斐濟紀念幣「請」了中國「財神爺」
8月8日,斐濟儲備銀行(RBF)發行中國風格的88斐濟分紀念紙幣,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0日報導聲稱,RBF的這一舉措引發爭論,「許多人質疑紀念鈔發佈的時機與意義」。但也有聲音認為,此事不應該被政治化。
大陸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一國兩制實現和平統一
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重申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和現狀,強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追求祖國統一的意志和決心,並闡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新時代推進實現祖國統一的立場和政策。
前聯合國秘書長特別顧問:美國為維護霸權分裂世界的做法很危險
聯合國秘書長前特別顧問、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指出,「我們需要和平與外交,而不是挑釁,我希望美國政府重新考慮其危險和具有誤導性的外交政策。」薩克斯指出,「我們正處於多極世界」,「我們需要一個和平的世界,一個所有國家都遵守聯合國憲章的世界。」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成功發射 碳匯監測進入遙感時代
8月4日,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遙四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句芒號」的升空,標誌著中國碳匯監測進入遙感時代,為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落實提供重要的遙感支撐。
「玩火者」裴洛西執意訪台 引起美國國內諸多爭議
裴洛西來台不僅在兩岸引起強烈效應,在美國國內也引起諸多爭議。有美國眾議員批評,裴洛西願冒著戰爭風險,只為幫丈夫謀取股票利益。而面對民主黨的拜登支持率創新低,裴洛西一意孤行竄訪台灣,更有利搶救民主黨的中期選舉。在台灣政府喜迎裴洛西來訪背後,盡是裴洛西各種政治盤算與利益考量。
視野離開台灣內宣,國際社會強烈反對裴洛西竄訪台灣
美國國會眾議長裴洛西2日訪台。多國人士對此嚴厲批評,指出此舉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嚴重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呼籲美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裴洛西訪台行徑在國際社會飽受批評。
拒絕選邊站隊 中東國家正謀求戰略自主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結束中東之行後不久,中東地區外交大事頻頻,一系列地區動態表明,中東地區國家逐漸認清美國出於一己私利、固守霸權思維、蓄意攪動地區局勢的真面目,不願再一直追隨美國選邊站隊,其戰略自主性明顯增強。
「民主燈塔」美國:昔日奴隸貿易地、今日人口販運強迫勞動災區
美國至今仍拒絕承擔消除強迫勞動的大國責任,仍未批准《1930年強迫勞動公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每年從境外販賣至全美從事強迫勞動的人口多達10萬人。分析人士指出,自詡「民主燈塔」的美國,昔日是奴隸貿易的罪惡之地,如今依舊是人口販運和強迫勞動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