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 科技 IN TOUCH
中國公佈載人登月初步方案 計畫2030年前實現
7月12日在武漢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太高峰論壇上,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副總設計師張海聯表示,中國計畫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開展科學探索,其後將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開展系統、連續的月球探測和相關技術試驗驗證。
由24個大幅增至51個!中國科學家刷新量子糾纏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
量子糾纏是量子計算加速效應的根本來源之一,糾纏比特數目的增多可使量子計算能力呈指數增長。中國科學家日前成功實現了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製備和驗證,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統中真糾纏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
「中國天眼」發現納赫茲引力波 對理解黑洞、宇宙形成具極大幫助
搜尋納赫茲引力波,一直是國際物理和天文領域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中國大陸研究團隊日前利用「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這是納赫茲引力波搜尋的一個重要突破,對於理解超大品質黑洞、星系並合歷史和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快1.8億倍!大陸量子計算機「九章」取得新突破
中國大陸研究團隊,基於「九章」光量子計算原型機完成了對「稠密子圖」和「Max-Haf」兩類圖論問題的求解,相比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使用同一實驗的速度快約1.8億倍。
第二次「太空會師」!17人同時在太空破紀錄
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18時22分,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進入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太空會師」。隨著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進入太空,近地軌道上,中國空間站6名航天員和國際空間站11名航天員,航天員總數達17人,創下有史以來,同時身處外太空人數最高紀錄。
神舟十六號發射圓滿成功 將「跨世代乘組」送上中國空間站
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將「跨世代乘組」成功送上太空。
中國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
5月17日10時4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這顆衛星的發射將進一步提升系統服務性能,對推廣北斗系統特色服務、支撐北斗系統規模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屋脊上的觀天陣列:中國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
大陸以宇宙線觀測研究為核心目標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位於海拔4410公尺高的四川稻城海子山,於5月10日通過國家驗收,將致力於探索宇宙線起源之謎,並通過觀測宇宙線探索更多宇宙奧秘。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
5月10日晚21時22分,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發航天器——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影響重大、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