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 科技 IN TOUCH

科技日報: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2 年前 / 0

入選的2022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首次製成柵極長度最小的晶體管;二氧化碳「變」葡萄糖和脂肪酸;「中國天眼」發現首例持續活躍重復快速射電暴;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穩態強磁場刷新世界紀錄;首次發現月球新礦物「嫦娥石」;「夸父一號」開啟太陽探測之旅;二十大報告專章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中國空間站歷史性完成「合體」;雲南培育出多年生水稻品種。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2 年前 / 0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什麼要分「三步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又經歷了那些艱難險阻?

中國民營火箭朱雀二號首飛失利,差點超越SpaceX成為液氧甲烷火箭全球首飛

2 年前 / 0

12月14日16時30分,中國民營藍箭航天公司的朱雀二號遙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由於二級火箭游機出現異常,未能正常運作,飛行速度達不到入軌的最低要求,朱雀二號遙一火箭未能進入預定軌道,藍箭航天公司宣布發射任務失利。

來自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攝影作品,請查收!

2 年前 / 0

12月13日,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分享一組來自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攝影作品,精美照片皆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拍攝。

國際首次!中國空間站種出水稻種子並帶回地球

2 年前 / 0

隨著圓滿完成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的3位航天員平安歸來,經歷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擬南芥種子,也一起搭乘飛船返回艙從太空歸來。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完成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實驗。

中國空間站建造期最後一棒!兩隊航天員實現首次「太空會師」

2 年前 / 0

11月29日夜,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將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精準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中國將首次形成具有6個型號艙段的空間站組合體結構、實現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及在軌駐留。

中國航天: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於2025、2026、2028年前後發射

2 年前 / 0

11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國探月工程四期、深空探測任務後續規劃。火星採樣返回任務計劃在未來10年到15年實施。此外,中國已經開始實施小行星探測,為防止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中國已在制定發展規劃。

中國探日衛星「夸父一號」首次發佈科學圖像

2 年前 / 0

中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近日獲得太陽硬X射線圖像,並對外發佈。這也是「夸父一號」升空後首次發佈科學圖像。據悉,這是目前國際上唯一以近地視角拍攝的太陽硬X射線圖像,其圖像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第三次出艙活動既定任務圓滿完成!

2 年前 / 0

17日16時50分,經過約5.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力合作,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陳冬、蔡旭哲已安全返回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大陸國務院頒布《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 願同各國共用北斗系統

2 年前 / 0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日發佈《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介紹新時代中國北斗發展成就和未來願景,分享中國北斗發展理念和實踐經驗。白皮書強調,中國願同各國共用北斗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共促世界衛星導航事業蓬勃發展。

第 5 頁,共 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