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
美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為維繫霸權不遺餘力
半導體晶片涉及幾乎所有工業活動,晶片產業被視為美國工業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所在。美國現在內政外交雙管齊下,極力避免美在這一戰略性產業領域出現任何霸權衰落的可能。在美國兩黨政治激烈對峙下,《晶片和科學法案》卻能得到兩黨共同支持,反映目前美國的緊迫感,迫切希望維持住在半導體晶片行業的霸權地位。
美國勒索189家企業資料,真正目標其實只有台積電和三星?
美國為確保本土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安全,對他們來說,構成威脅最大的就是兩家擁有先進制程的非美國企業——台積電、三星電子。因此,美國表面上勒索一百多家企業,實際目標只有2家,最終目的則是通過搶單、封客戶等手段敲打這兩家巨頭來提升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能力。
世界市場佔有率從50%跌至10%,台積電能拯救日本沒落的半導體產業嗎?
很多時候人們更願意將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衰微歸罪於日美半導體談判、美國對日本企業的打壓。實際上,進入2000年以後,是日本主動放棄了在手機、電腦、5G基站等產業上的進取。2024年前後到來的半導體產業產能過剩危機,也許會成為徹底壓倒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媒:發動對華「晶片戰爭」,這是晚期資本主義的病態
按照資本運作的邏輯,美國對中國發動「晶片戰爭」,將影響芯片生產關鍵技術的進步,與中國市場脫鉤,也會影響相關美企未來的競爭力。那美國為何仍採取制裁路線?因為這更容易,而打造一個重視知識的社會要難很多。這正是晚期資本主義的病態。
全球汽車晶片短缺影響有多大
晶片短缺給全球汽車行業帶來較大損失,並引發主要經濟體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擔憂。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汽車晶片短缺局面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緩解,但全球半導體產能擴張跟不上需求增長步伐,一定程度的晶片短缺或將成為新常態,今後數年主要經濟體圍繞半導體產業的博弈將加劇。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輸掉晶片戰爭的?
僅僅30餘年,已經少有人記得那場在日美之間爆發的晶片戰爭。 這一戰,日本人輸得乾乾淨淨,從高峰時佔據全球近80%的DRAM(俗稱電腦記憶體)份額,跌到現在的零。這場晶片戰爭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國際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競爭理論在大國產業PK中,只是一個美好的童話。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