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

田富達:與毛澤東握手兩次的台灣原住民
【老台胞故事集】

2 年前 / 0 comments

【犇報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這種情感的刻骨銘心,就是二代三代台胞也難以望其項背。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民俗學者劉還月:民進黨用斯卡羅宣揚「國際關係」,根本大錯特錯

3 年前 / 0 comments

著名的台灣民俗學者劉還月日前在臉書公開指出《斯卡羅》的重要問題,並批評民進黨利用這個事件宣揚台灣的「國際關係」是大錯特錯,並連帶指出原作小說《傀儡花》是本充滿知識分子優越感且錯誤百出的台獨小說。

高金素梅:斯卡羅不顧史實,無視原住民族付出的犧牲代價

3 年前 / 0 comments

公視歷史劇「斯卡羅」開播以來,片中對於歷史的詮釋引來諸多爭議。立委高金素梅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斯卡羅影集獲得官方全力支持,耗費兩億元拍攝製作,卻對帝國主義殖民史觀毫無反省,表示文化部長李永得口中的歷史解釋權非常昂貴。

【社運一周】原住民打獵釋憲案法庭激辯 王光祿:內政部誤解原民文化

3 年前 / 0 comments

3月9日,司法官大法官針對原住民打獵釋憲案召開言詞辯論庭,開庭前原住民團體動員百人守候在司法院外用「施放狼煙」的方式聲援。法庭上,包括原民會、農委會、內政部代表等各方代表都肯認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權利,辯論的爭點主要圍繞在「原住民狩獵是否需事先許可?」及「是否要開放原住民使用制式獵槍?」

【社運一周】「狩獵不是原罪」 原住民王光祿釋憲案將開庭
【社運一周】 3/1-3/7

3 年前 / 0 comments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持獵槍射殺山羌遭判刑案,引發原住民族抗議壓迫狩獵文化,最高法院也認為有違憲之虞,向大法官聲請釋憲,大法官將於3月9日召開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2日,數十個原住民族團體和人權團體赴司法院聯合遞交意見書,呼籲憲法法庭對本案作成違憲解釋。

原住民校長寫詩:致勇敢的城市—武漢

4 年前 / 0 comments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最早爆發之地,武漢以「封一城、救一國」成為防疫最前線,武漢與武漢人民堅強勇敢的付出與壯舉,無不令人動容。台灣的布農族國中校長脈樹.塔給鹿敦,為表達對武漢的敬意,寫了一首新詩〈致勇敢的城市—武漢〉。犇報在此分享脈樹.塔給鹿敦的作品,見證兩岸人民共同致敬武漢之情,也在此傳達台灣原住民對武漢的敬意。

台灣的荷馬:原住民盲詩人莫那能

5 年前 / 0 comments

近日台灣高中國文課本一首新詩在網路上引起爭論,這首新詩即是原住民盲詩人莫那能的〈鐘聲響起時─給受難的山地雛妓姊妹們〉。2018年時,著名報導文學作家藍博洲撰寫〈台灣的荷馬:原住民盲詩人莫那能〉一文介紹這位不向命運妥協,且投身台灣社會運動的朋友。犇報在此分享舊文,讓網路上對這首新詩充滿爭論時,透過此文理解莫那能寫詩的背景,以及參加原運、社運以及統運的經歷。

張澄生:一個台灣原住民的解放軍歲月
【老台胞故事集】

5 年前 / 0 comments

【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台灣原住民赴陸交流 發表「兩岸各民族團結互助九點倡議」

5 年前 / 0 comments

近期,台灣原住民團體「原住民議事聯盟」、「中華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經貿交流協會」分別組團赴大陸遼寧和江西參訪交流。台灣原住民議事聯盟參訪團在遼寧走進滿族、朝鮮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實地考察當地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狀況,瞭解大陸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探討大陸對台灣少數民族幫扶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台灣原住民族邂逅千年瓷都

5 年前 / 0 comments

景德鎮是享譽世界的千年瓷都,擁有1700多年的製瓷歷史,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聞名於世。「我一直憧憬著來景德鎮,感受東方古老文明,探尋文化藝術之根。」踏進景德鎮,來自台灣花蓮縣的陳志源興奮不已。

  • 1
  • 2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