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專題】從「人大兩會」看中國經濟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06-23 15:37:32 /
摘要:

「今年不設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是大陸「人大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備受關注的熱點。沒錯,GDP增速目標,這個歷年最受關注的經濟指標之一,沒有出現在今年的大陸政府工作報告中。 當然,大陸今年不提GDP增速具體的量化指標,不代表沒有目標。

xxx大陸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今年大陸GDP增速為何不設具體目標?

「今年不設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是大陸「人大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備受關注的熱點。沒錯,GDP增速目標,這個歷年最受關注的經濟指標之一,沒有出現在今年的大陸政府工作報告中。

世界經貿形勢帶來的不確定性是其中主要一個因素。拿去年來說,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大陸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上此次面對疫情與世界經貿等因素疊加,其不確定帶來的影響將更大於以往。據一些國際機構的預測,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非同凡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萎縮3%,亞洲則可能遭遇60年以來的首次零增長;歐盟委員會5月預測,今年歐盟經濟將萎縮7.5%;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可能縮水13%到32%。在WTO最新報告中,今年二季度全球貨物貿易景氣指數繼續下挫到87.6,達到這一指數推出以來的最低值。

這麼多國際機構集體「看衰」今年全球經濟走勢,意味著所有國家都必須承認這樣現實:這場二戰結束以來人類面臨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世界經濟可謂是雪上加霜。

當然,大陸今年不提GDP增速具體的量化指標,不代表沒有目標。翻閱今年大陸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被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一個直觀印象就是,穩就業保民生是首要任務的硬指標。

xxx大陸總理李克強宣布了今年不提出具體GDP增長數字。

大陸提出當下要落實好「六保」任務。包括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並把「六保」定為剛性任務。

法媒「路透社」在一篇報導中關注中國大陸加大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做法,稱大陸正在加大逆週期調整力度,促進經濟復甦。截至5月18日,全大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職工復工率分別達99.1%和95.4%,基本達到正常水準。而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也都在逐漸恢復當中。今年第一季度,大陸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就增長了13.2%。疫情催生並帶動了一系列新興產業的發展。

特殊之年,特殊辦法,中國大陸政府工作報告中缺席的GDP,或將成為世界經濟大衰退的警鐘。


舉債兩個「1萬億元」,有何特殊深意?

財政赤字規模增加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發行1萬億元。今年的大陸政府工作報告一出爐,兩個「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迅速佔領各大媒體頭條,格外顯眼。

有人算了筆帳:新增1萬億元後,大陸今年赤字達到3.76萬億元,加上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約佔GDP總量4.1%。專業人士分析,除了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的4.76萬億元,報告還提到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合計下來,這些政策總規模按小口徑計算約8.5萬億元。

大陸為何要舉債?錢花到哪去?怎麼把錢花好?一個數字說明了大陸為何舉債,-14.5%,這是今年前4個月的全大陸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一些地方財政捉襟見肘,部分出現了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三保」困難情況。

所以,根據大陸的「政府工作報告」,兩個「1萬億元」將全部轉給地方。第一個「1萬億元」直達市縣基層,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第二個「1萬億元」,也就是抗疫特別國債,「顧名思義」主要用於地方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在大陸,抗疫特別國債的發行是首次,但特別國債並非新鮮事物。大陸曾在1998年和2007年分別發行過2700億元和1.55萬億元的特別國債。所謂「特別」,就是為特定目標發行,具有明確的用途。

xxx這是全國人大代表通過網路視頻方式接受採訪。

由於特別國債不計入財政赤字,所以2020年大陸新增赤字規模為1萬億元,財政赤字率達3.6%以上,突破了所謂的3%「國際警戒線」,創下歷史新高,在大陸內部引發了一些爭議。

3%的赤字率「國際警戒線」說法,主要源於歐盟對成員國的財政准入條件,財政赤字須低於GDP的3%,政府債務餘額必須低於GDP的60%。不過,歐盟也認同,成員國面臨嚴重經濟衰退時不受此限制,短暫超過3%也是允許的。

事實怎樣呢?關注世界經濟的人會發現,近年來主要發達國家的赤字率經常突破3%,高的達到兩位數都不奇怪。尤其今年,受疫情和世界經貿形勢影響,全球財政赤字率和公共債務水準明顯上升。

據IMF預測,2020年全球平均財政赤字率將由2019年的3.7%上升至9.9%,比國際金融危機時的峰值還要高。舉例看,美國赤字率將由5.8%升至15.4%,法國由3%升至9.2%。

專家指出,每家有每家的具體情況。在如今的複雜變局下,很難將3%的赤字率視為國際通行標準。客觀上講,每個國家應該有符合自己實際的赤字率警戒線,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物價水準、債務餘額、政策取向等情況,以此衡量債務水準的高低。

一些金融專家也表示,大陸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經濟體中一直是相對較低的,適當提高赤字、擴大債務是有可行空間,風險也是可控的。


外資放棄中國龐大市場?你想太多了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中國大陸如何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大麥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是否與當前中澳關係有關?中國對防疫物資出口持何種態度?

外貿外資基本盤如何穩住?

外貿外資對大陸的稅收貢獻超過25%,直接間接就業超過2億人,其中8000多萬為農民工。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大陸的外貿外資帶來多大影響呢?  

從外貿看,大陸官方提出穩住外貿主體。大陸各類外貿主體超過30萬家,包括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疫情衝擊下,這些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大陸官方,從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援,降低了企業壓力。在大陸官方看來,「只要外貿主體能夠穩住,外貿就一定能夠穩住、能夠發展。」

關於穩外資,大陸官方從兩個面向入手,一是「擴大外資增量」: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市場准入,縮減負面清單,搭建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平台,建設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二是提出「穩住外資存量」:手段包括貫徹外商投資法,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保護外商合法權益,保護知識產權。

中國與澳洲的貿易爭端怎麼回事?

大陸商務部近日發佈公告,宣佈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大麥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根據大陸官方的說法,2018年底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大麥發起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是依據大陸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  

經過為期一年半的調查,大陸官方確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大麥存在傾銷和補貼,大陸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和補貼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遂作出上述決定。

大陸商務部部長鐘山說,中澳建交以來,中國大陸對澳洲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只有這一起,同期澳洲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有100起。今年以來澳洲對華就發起了3起。而大陸今年以來沒有對任何一個國家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在當前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我們呼籲世界貿易組織成員,要團結抗疫,慎用貿易救濟措施。」鐘山說。

xxx大陸商務部部長鐘山,參加「兩會」回應經貿熱點問題。

大陸防疫物資出口規模多大?

中國大陸到底有沒有限制防疫物資出口,今年兩會上得到解答。大陸商務部明確回應:「中國沒有對防疫物資出口進行限制,我們是開放的。」

據介紹,全球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大陸已向19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大量防疫物資。 關於個別國家對大陸出口防疫物資品質的質疑,大陸官方以高度重視出口防疫物資品質,建立從商品生產、到標準認證、再到口岸監管「三位一體」的防疫物資監管體系做為回應。

據調查,中國大陸的防疫物資出口大致分三類:第一類是無償援助,第二類是外國政府請大陸政府幫助採購,第三類是外國企業向大陸企業直接商業採購。前兩種防疫物資品質目前沒有出現問題。

外國企業到大陸的採購出現一些問題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有的大陸企業在標準認證、品質上存在問題,對此大陸官方已經嚴肅查處;二是外國企業把從大陸採購的非醫療用品、非醫用物資用於醫療。一些國家發現問題後,也對這些企業進行了查處。這個責任在進口方。

xxx新冠疫情下,大陸經濟的走勢時常成為國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0期上線囉!
虧本營運也不會停 穿行在大山深處的「賣菜火車」
【犇報專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到底有多高?
【犇報專題】廢墟上的奇蹟——青海玉樹地震十週年
【犇報社評】貨幣即政治,在美元危機的暴露與克服中兌現未來
你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嗎? 用移工困境挑戰台灣價值的《無主之子》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