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專題】伊核協議與中東困局
在歷史的長河裡,5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對於渴望中東和平與地區穩定的人們來說,5年的磕磕絆絆乃至「開倒車」無疑是煎熬,早日回歸正軌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心願。伊核協議來之不易,5年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只有堅持多邊主義與政治外交解決方案,才能有效緩解緊張局勢,促進地區和平與安全。
哈吉寫在伊核協議五週年之際
◎吳中敏/新華社記者
7月14日是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五周年紀念日。2015年7月14日,經過長達十年的艱苦談判,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在維也納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定;7月20日,協議獲得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
根據協定,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畫,不發展核武器並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核查,國際社會則解除對伊朗的經濟、軍事制裁,保障伊朗經濟紅利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正當權利,伊朗核問題彷彿自此獲得解決。伊核協定成為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維護國際與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積極因素,成為踐行多邊主義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的有益實踐。
協定簽署後,伊朗方面嚴格履行協議規定的相關義務,而美歐等國也陸續解除對伊朗涉核領域和經濟領域的部分制裁,伊朗與西方和地區國家關係一度出現好轉趨勢。
然而,歷史的演進並沒有遵照人們的良好願望,有人人為製造了「脫軌」。美國川普政府上台後,於2018年5月單方面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同時恢復並不斷追加對伊朗的單邊經濟和軍事制裁,乃至進行「極限施壓」,全面升級包括禁止伊朗原油出口在內的各類制裁,致使伊朗經濟遭受重挫。
在美國「長臂管轄」的制裁威脅下,歐洲等國停止進口伊朗石油,此前向伊朗承諾的各項經濟利益也未變現。伊朗在多次敦促歐洲履行伊核協定義務未果的情況下,從2019年5月開始分五個階段逐漸減少對協定內容的履行,先後突破協議規定的濃縮鈾存量和豐度上限、重啟離心機設備。今年1月,伊朗宣佈不再遵守伊核協議的任何限制,並威脅如歐洲三國將伊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伊朗將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伊核協議和全球核不擴散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重壓之下,2019年以來,美、伊關係急劇惡化,雙方在各領域的衝突和對峙不斷升級,其溢出效應在地區持續發酵,中東尤其是海灣地區一度劍拔弩張,戰雲密佈。
事情的癥結一目了然。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伊核協定陷入緊張態勢和地區安全環境不斷惡化,根源在於美國政府拋棄政治外交解決途徑,放棄自身國際義務,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進行非法單邊制裁,並極力阻擾其他相關方執行協議。美國這種赤裸裸的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給相關領域國際合作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都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遭到伊核協議其他相關方及國際社會的一致批評。
在歷史的長河裡,5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對於渴望中東和平與地區穩定的人們來說,5年的磕磕絆絆乃至「開倒車」無疑是煎熬,早日回歸正軌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心願。在伊核協議5週年這一特殊時刻,伊朗外長發文稱,美國的違法行為不應該成為國際法的準則。俄羅斯和歐盟均表示,儘管伊核協議面臨挑戰,但仍然是確保伊朗核計畫和平性質的最佳途徑,沒有其他替代方案。
伊核協議來之不易,5年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只有堅持多邊主義與政治外交解決方案,才能有效緩解緊張局勢,促進地區和平與安全。
中東地區疫情、戰亂和經濟壓力交織
戰亂頻仍的中東地區遭受新冠疫情衝擊後,經濟發展愈加艱難。多國為減輕經濟壓力開始放鬆管控復工,一些地方疫情因此反彈。
至6月底,伊朗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約2500例,累計確診約22萬例,死亡1萬例。土耳其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約1300例,累計確診19萬例,死亡約5千例。阿曼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約900例,累計確診約3萬例,死亡約200例,治癒約2萬例。卡達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約700例,累計確診約10萬例,死亡約100多例,治癒8萬例。以色列也經歷一波新增確診病例高峰,每日約700例,為4月初以來單日最大增幅,累計確診約2萬例,死亡300多例,治癒接近2萬例。
中東地區一些飽受戰亂之苦的國家,包括巴勒斯坦、敘利亞、葉門政府控制區、胡塞武裝組織控制區等目前報告的病例數相對較少。但有觀點認為,中東地區戰亂國家的有關數字沒有反映真實的疫情狀況。根據英國國際開發部的分析報告,葉門正處於一場災難邊緣,可能有大量葉門人已經感染新冠病毒。
國際油價大幅下跌重挫海灣產油國經濟,來勢兇猛的疫情又進一步衝擊了這些國家,即使最富有的海灣國家也已呈現資金緊張局面。本地區戰亂國家處境更是艱難。相關國家需要在疫情和戰亂中從速實施生產自救,同時加強國家間經濟合作,才有可能儘快走出困境。
通訊:「戰」「疫」交困下,中東民間那一縷縷善良的光……
新冠疫情陰雲持續籠罩世界。在中東地區,疫情加劇本就在戰亂和貧困之中掙扎的當地民眾的苦難。困境中,一些普通民眾通過自己的善意之舉,給他人帶去溫暖,為生活燃起希望。
一個葉門醫生的「流動診所」
葉門,首都薩那。28歲的醫生哈吉開著自己的越野車在大街小巷穿梭。車後窗上貼了一張醫生的卡通畫像,旁邊用阿拉伯語寫道:「攔住我,如果你需要醫療諮詢。」
連年內戰摧毀了葉門的衛生系統,上千萬人掙扎在饑餓邊緣,霍亂、登革熱、白喉等流行病頻發。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葉門官方公佈了900多例新冠確診病例,死亡率超過27%。但聯合國認為,由於檢測能力嚴重不足,該國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遠高於政府資料。
哈吉醫生決定,盡自己所能,為沒有條件就醫的民眾提供免費醫療諮詢服務。最初,哈吉通過手機和社交媒體為窮人提供免費醫療諮詢。現在,為了幫助那些沒有手機或無法上網的人,哈吉決定在每天開車上下班的路上提供無償服務。
當有人朝車子揮手,哈吉便停好車,戴上口罩和手套,走上前去聽他們描述病情,並提出診斷和治療意見。薩那居民哈倫說,在目前艱難的經濟形勢下,「很多人無法去醫院治療,特別是那些極度貧窮、重病纏身的人們,哈吉醫生的免費諮詢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
敘利亞興起「共用藥物」
敘利亞一位藥劑師法赫爾的藥店,成了一個特殊的藥品中轉站——許多市民把家中暫時不用的藥品捐出來,擺在法赫爾藥店的櫃檯上,那些買不到藥的病人則可以到這裡按需領取。
多年戰亂,讓敘利亞民眾飽受磨難。如今新冠疫情肆虐,使敘利亞本就脆弱的經濟形勢和民生更趨惡化。隨著歐美近期對敘實施新一輪制裁,敘利亞陷入物價攀升、商品短缺的困境。其中,藥品尤其短缺。
法赫爾通過網路發起一項倡議,號召人們將家中不用的藥無償捐出來,幫助那些買不到藥的病人。倡議發出後,當地居民積極回應。不少心急如焚的病人,在她的藥店裡找到了救命藥,病症得以緩解。
「看到那些四處求藥的人獲得幫助,我特別高興。」法赫爾說,新冠疫情雖然加重了人們對衛生和醫療狀況的擔憂,但也讓大家意識到互幫互助、共渡難關的重要性。
連日來,越來越多的藥店加入募集和分發免費藥品的隊伍中,一個互助網也隨之形成。
48歲的烏姆沙迪是受益者之一。她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長期服用的藥最近一下子買不到了。苦尋4天後,她孫女在網上發現了贈藥活動,第二天她就在一家藥店領到了免費藥。事後,心懷感激的烏姆沙迪也把自家閒置的藥品捐出來,希望其他病患也能像她一樣獲得幫助。
戰火中的利比亞「抗疫青年團」
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25歲的阿里•杜爾曼和夥伴們一起,為民眾宣傳抗擊新冠疫情知識,為公共及私人場所消毒,為在利比亞工作的外籍勞工送免費午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抗疫青年團」志願者。
2011年格達費政權被美國推翻後,利比亞陷入動盪。去年4月以來,利比亞東部武裝「國民軍」對的黎波里發起軍事行動,與民族團結政府軍隊交戰,造成大量平民死傷。當新冠疫情在利比亞蔓延之際,當地人還要同時面對頻繁轟炸和水電供應中斷帶來的痛苦。
由一群利比亞年輕人組成的「抗疫青年團」應運而生。「4個月前,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抗疫青年團』招募志願者,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報了名,第二天我就加入了『抗疫青年團』的行列。」杜爾曼說。
杜爾曼介紹,起初志願者只是向民眾介紹防治新冠疫情的相關知識。慢慢地,他們開始清潔街道。現在他們5人一組,配備消毒設備,為的黎波里的公共及私人場所消毒。
「抗疫青年團」執行總監卡比爾說,招募志願者的廣告一經刊登,就有600多名青年報名。經過篩選,有120名青年入圍,包括54名女性。
「我們需要大量的志願者,但因為缺乏穩定的資金支援,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很有限,我們不得不停止招募工作。」卡比爾說。
「儘管戰爭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痛苦和傷痕,但這樣的志願活動讓我們年輕人有機會表達對國家和身邊人的愛。」杜爾曼說。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3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蓬佩奧的「新冷戰檄文」,回到過去並不能改變未來
‧《柳葉刀》主編:中國抗疫貢獻突出,西方反華掩飾失敗
‧ 美國左派:拒絕新冷戰!美政府的利益不是我們的利益
‧ 跳出來拯救抖音的美國年輕人們
‧ 不要把你們政府抗疫失敗的責任推給中國
‧ 紀錄片電影《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
‧《新德意志報》呼籲:西方應放下對華傲慢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