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申遺成功!2025蛇年迎來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

By 犇報綜合 / 2025-01-24 15:29:33 /
傳統文化
節慶
傳統節慶
摘要:

2025年蛇年,全球華人、有過春節的國家都將迎來第一個世界非遺版春節。春節申遺倡議者馮驥表示,我國最大的物質文化遺產是萬里長城,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春節。而春節的傳承人是全體中華兒女。

xxx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評審現場,大屏幕播放春節宣傳視頻。圖源:新華社

2024年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5年蛇年,全球華人、有過春節的國家都將迎來第一個世界非遺版春節。

是「過年」還是「過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流傳久遠的共享節日,每逢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發紅包、拜年,一家團圓除舊迎新。但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過去一直稱之為「過年」。1912年,孫中山的臨時政府立法廢除陰歷,使用陽歷,規定每年的1月1日為新年。但是當時民間並不認可「過這個年」。

直至1913年(民國2年)7月,民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向袁世凱總統呈上一份報告,稱:「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袁世凱採用折衷方式,在保留臨時政府規定的公歷新年的同時,批准以正月初一為春節,次年(1914年)起開始實行。自此,「過年」改成了「春節」。算起來,到今年(2025年),中國人「過春節」只有111年歷史。

xxx圖源:網路圖片

春節申遺不是一蹴而就


中國大陸國務院2006年公布了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囊括春節、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2010年,時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就開始呼籲春節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議將春節放在中國申遺的首位,這樣可以提高人們對春節文化保護的全民自覺,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華民族四海一家的認同感和親和力,同時可以加強國家與民族的軟實力、文化影響力和民族人文形象。

在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春節申遺文件中,有一份馮驥才的知情同意書。同意書中寫道:「春節是熟悉和認知中國人最直接的文化窗口,是最具中華文化的傳統節日。」申遺文本如此描述:「『過年』為中國人提供了一種認同感和延續性。這一項目體現了中國人世代相傳的多種社會習俗,體現了中國人的道德規範、對家庭和國家的熱愛。它還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理念。」

在春節申遺成功後,馮驥撰寫了〈春節最能講好中國故事〉一文,提到:「全民努力過大年,一貫而下四千年,是多大的文化創造力!因此,我們的春節文化才如此深厚、燦爛、魅力無窮。可以說,我國最大的物質文化遺產是萬里長城,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春節。而春節的傳承人是全體中華兒女。」

xxx大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銅梁龍舞萌芽於唐代,是某些地方春節習俗中的視覺盛宴。圖源:網路圖片

「春節」申遺成功,意味著什麼?


春節源於農耕生產和宗法家族,核心精神圍繞感恩、慶賀和祈福。在辭舊迎新的時刻,感恩過去一年神靈、祖先和所有人的幫助,慶賀農作物的豐收和家人的平安,期盼來年五谷豐登、家人健康幸福,逐漸形成各種儀式活動,以祭祀天地祖先、謝年、拜年走親戚等表示感恩,以穿新衣、吃團圓飯、舞龍舞獅等表示慶賀,以祭祖、接財神、社火等表示祈福,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春節。

如今,春節已經不只是專屬於中國人的傳統佳節,越來越像一個世界性節日,目前全球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包括朝鮮、韓國、越南、新加坡這些 「儒家文明圈」或「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也包括泰國、柬埔寨、菲律賓、印尼等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美國、澳大利亞等「基督文明」國家則在部分州或地區將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2023年12月,中國春節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正式成為國際性的盛大節日。

xxx申遺成功的春節,也是全球性的節日。圖源:網路圖片

春節之所以被申請為人類非遺,因為春節蘊含了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體現中華民族情感聚合的特別價值,這是一個巨大的凝聚力。春節是回家的節日,對祖先、先賢都要做紀念,充分體現歷史的倫理價值。同時,春節又是新舊時間的交接,是辭舊迎新的重要日子,與中國人的時間更新意識有非常密切的聯繫。

目前,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兩岸犇報綜合《人民論壇》雜誌、人民文化遺產、新華社、央視網、中新社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故鄉的年味:為什麼我們總懷念小時候的過年?
上海:把「非遺」穿上身 海派旗袍熱逐年升溫
當划龍舟往運動產業發展 大陸龍舟經濟正乘風破浪
為什麼福建的神明總坐飛機出差?
二十四節氣:中國農耕文明的產物、古人形成時間規律的文化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