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當代中國」 / 「科技 IN TOUCH」
中國首屆全國行星防禦大會為何選在桂林召開?
10月23至27日,中國大陸第一屆全國行星防禦大會在桂林召開。主辦方表示,近地小行星撞擊風險應對是全人類長期面臨的重大挑戰,本次大會全面研討近地小行星監測預警、在軌處置、災害救援、政策法規、國際合作等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發展。
10月23至27日,中國大陸第一屆全國行星防禦大會在桂林召開。對「行星防禦」這一名詞,不少網友很好奇。主辦方表示,近地小行星撞擊風險應對是全人類長期面臨的重大挑戰,本次大會全面研討近地小行星監測預警、在軌處置、災害救援、政策法規、國際合作等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發展。
據介紹,在桂林舉辦的第一屆全國行星防禦大會,由行星防禦聯盟主辦。行星防禦聯盟是由以政府組建的行星防禦專家組為核心、加上科研有關單位的知名專家組成的。
承辦單位為廣西相對論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桂林理工大學理學院、遼寧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廣西地球記憶自然博物館等。
協辦單位則包括海南文昌國際航太城管理局、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超高速所、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來自全國有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業部門等近百個單位的200多位元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大會。
在10月24日舉行的大會開幕式上,擔任大會主席的中國月球和深空探測工程總設計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作了「我國近地小行星撞擊風險應對體系建設構想」的主旨報告。
據大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10月18日,已發現的近地小行星超過26127顆。近年來,近地小行星飛掠事件頻繁發生。僅2021年已發生1074次,觀測到21顆小行星進入大氣層。小行星撞擊地球由於其進入速度大、撞擊能量高,給人類造成極大威脅。
2016年12月6日,聯合國大會決定將每年的6月30日設定為國際小行星日,以提高公眾對小行星撞擊危險的認識。
此次為了推動中國行星防禦領域更快發展和整體水準的提高,組織召開了全國第一屆行星防禦大會。
廣西大學的廣西相對論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桂林理工大學理學院等機構長期開展這項領域的研究,具有良好基礎。因此第一屆全國行星防禦大會選擇在桂林召開。今後,全國行星防禦大會將每年舉辦一次。
據介紹,中國發生過多次小行星撞擊事件,包括1976年吉林市郊區、2014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2017年雲南香格里拉、2018年雲南西雙版納,以及2019年吉林松原都曾有小行星「造訪」,雖均未造成災難,但已嚴重威脅人們的生產、生活安全。
【您可能有興趣】
‧ 歷史性首次提前完成!中國已實現年度40次航太發射
‧ 中國量子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比超級電腦快一千萬倍
‧ 看到中國空間站「時尚、寬敞」,美媒:時代變了!
‧「太空同樣也屬於女性」 外媒為什麼都盯著王亞平
‧ 中國發射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正式進入「探日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