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點燃了世界秩序重構——從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說起|海外通訊
作為一項寶貴政治思想資源,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的意義不僅在於以嶄新的東方制造,為構築冷戰背景下中國安全方略奠定外交基石,更在於以強大的歷史邏輯力為支撐,以高遠的國際視野,洞察國際政治的本質和發展定律,給予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巨大的信心支持,這將超越時空限定,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形勢不斷變化,尤其是到60年代,世界各種政治力量經歷了一個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的過程。進入70年代後,世界形勢形成了新的格局:一方面是美國和蘇聯兩大強國爭霸的格局;另一方面是從殖民統治解放出來,獲得了獨立的廣大亞非拉國家不斷興起、壯大,已經成為一支反殖、反帝、反霸鬥爭的巨大革命力量。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經蔚為國際形勢的主流。毛澤東在對這種國際階級鬥爭的新形勢進行了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號召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世界霸權主義。
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來華訪問的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正式提出了「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毛澤東說:「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1974年4月10日,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次特別會議。他在會上發言闡述了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和中國對外關係的原則。
鄧小平在結束演講時特別表明:「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遵循毛主席的教導,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鬥爭,這是我們應盡的國際主義義務。」
鄧小平強調:「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變了顏色,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國,也在世界上稱王稱霸,到處欺負人家,剝削人家,那麼,世界人民就應當給中國戴上一頂社會帝國主義的帽子,就應當揭露它,反對它,並同中國人民一道,打倒它。」鄧小平的發言,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注意,使得「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得到廣泛傳播,並獲得大多數國家的贊同。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
「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是毛澤東在分析了當代世界各種基本矛盾的發展變化以及根據各國在國際上所處的政治、經濟地位而劃分的。是他依據列寧關於帝國主義使世界分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而國際無產階級必須和被壓迫民族共同鬥爭的理論而提出的。是毛澤東在放眼全球的襟懷中站在中國立場上,在世界舞台上發出的強有力的中國聲音的集大成之作。其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世界是美國和蘇聯。當時,美蘇都是超級大國。超級大國的特點是: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進行世界範圍的經濟剝削、政治壓迫和軍事控制,成為當代世界最大的剝削者和壓迫者。兩個超級大國都想獨霸世界,它們不但把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置於它們各自的控制之下,而且還要欺負那些實力不如它們的發達國家。為此,美蘇之間在全球範圍內到處展開激烈的爭奪,成為世界局勢動亂的根源和新的戰爭策源地,使世界和平受到嚴重的威脅。
第二世界是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它們同第一世界、第三世界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聯繫的一面,具有兩面性,是中間派。對第一世界,它們既受超級大國的剝削、控制、欺負,又和超級大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第三世界,它們也進行壓迫、剝削和掠奪,但又能和第三世界國家一起反對超級大國。總起來看,第二世界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擺脫超級大國控制的要求,因此可以成為第三世界在反霸鬥爭中爭取或聯合的力量。
第三世界是發展中國家,包括廣大亞非拉國家,大洋洲和歐洲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屬於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國家有100多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人口占世界總人口3/4,面積占世界面積的2/3。第三世界國家長期遭受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有著相似的經歷,現在雖然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還面臨著肅清殖民主義殘余,鞏固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任務,特別是它們還大都受著超級大國的控制、壓迫和剝削。因此,第三世界國家是反對世界霸權主義鬥爭的主要力量。
中國屬於第三世界。毛澤東在1974年2月1日的談話中指出:「中國屬於第三世界。因為在政治、經濟各方面,中國不能跟富國、大國相比,只能跟一些比較窮的國家在一起。」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由於過去長期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奴役、剝削,經濟發展比較落後,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共同的經歷、共同的鬥爭、共同的任務,把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因此,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把堅決同第三世界其他國家一起為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而鬥爭,看作是自己國際主義義務,並且在這些鬥爭中和第三世界國家互相支援,團結戰鬥,共同前進。
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的提出,揭示了新的歷史時期世界政治的基本格局和國際鬥爭的戰略態勢。它作為中國外交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在團結國際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反對美蘇兩霸的鬥爭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作為毛澤東外交思想資源的「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提出距今已歷48年,其戰略對於理解當今國際社會的本質,構建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是否仍然具有可供參考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且讓我們藉以理解當今如火如荼的俄烏戰爭來加以檢驗。
俄烏戰爭本質上是俄美矛盾
總的來看,冷戰後的俄羅斯與美國和北約關係中,俄羅斯領導層和精英們,包括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和普京在內,不止一次表示希望建立和融入「從溫哥華到海參崴」的西方安全共同體,不止一次呼籲建立「歐洲不可分割的安全」,而美國和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北約不僅傲慢地拒絕了俄羅斯的請求,美國還在意識形態和軍工復合體遊說之下,不顧國內戰略界知名人士如凱南、季辛吉和米爾斯海默等人的警告和俄羅斯的多次反對,推動了北約5次東擴,並且一次次在俄羅斯周邊策動「顏色革命」,一步步將俄羅斯逼到牆角,最後只有採取「特別軍事行動」來反擊。
俄烏戰爭看起來是俄烏衝突,但本質上是俄美矛盾。它的核心問題是「冷戰」結束後,享受了近30年「單極世界」快感的美國不願接納俄羅斯成為歐洲和西方世界的一員。美國根本不尊重俄羅斯的合理安全訴求,反而不斷「以烏制俄」。與此同時,美國還通過不斷炒作「俄羅斯威脅」,力求復活乃至強化北約軍事、政治同盟,綁架歐盟跟俄羅斯在「冷戰」後的合作、和解進程,實現「以俄控歐」的目標,維持其「獨霸地位」於不墜。
美國不希望烏克蘭危機順利緩和,更不願依照對俄羅斯有利的政治安排解決。美國需要用烏克蘭這顆棋子牽制俄羅斯,製造並推動俄歐之間的矛盾,利用歐洲削弱俄羅斯的實力,令俄歐互相對立和消耗。
「戰略自主」將成為歐盟國家重大課題
然而,烏克蘭危機並沒有改變俄歐的基本關係。俄歐之間沒有結構性政治矛盾,相反經濟聯繫十分緊密。美國對俄羅斯制裁導致的經濟損失主要由歐盟國家負擔,如今歐盟國家如德、法、意、西、匈等都不希望在制裁中消耗自身,更不願意為此與俄羅斯對抗。
通過烏克蘭危機,美國成功地在歐洲樹立了俄羅斯這個「敵人」作為靶子,加強了歐盟國家對美國的安全依賴,但美歐之間的信任關係卻在向相反方向發展,因為美國在試圖削弱俄羅斯的同時,歐洲的實力和地位也同時遭到弱化。歐盟國家尤其是德、法對此深有感觸,歐洲如何才能「戰略自主」恐將成為今後歐盟國家不得不深入考量的主題。
無論跟隨美國或俄羅斯,都不是最合乎歐洲利益。歐洲不論是為了與俄羅斯的能源交易,或是避免歐洲卷入一場生靈塗炭的戰爭,化解烏克蘭危機宣告和平才是最大的公約數。跟隨美國的論述不斷渲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只會令局勢更加不穩定,爆發戰爭受到最大打擊的必然是歐洲,而非遠在天邊的美國。
最合乎歐洲利益的是積極與俄羅斯談判,解決安全威脅。而要做到此,歐洲必須發揮自主的力量帶領問題走向正軌,這需要歐盟各國領袖尤其是德國和法國有足夠的政治魄力不跟隨美國的論述行事。
美國在聯合國大會裹挾了131個國家譴責俄羅斯,但反對和棄權的國家也多達50 餘個,其中不乏各個區域大國,如印度、印尼、巴西、委內瑞拉、阿根廷、墨西哥、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等新興的前發展中國家。美國發動大規模的極限制裁,及鋪天蓋地的輿論戰,企圖使俄羅斯淪落為「國際棄兒」的目標並未實現。
面對俄烏戰爭,中國需做出幾方面努力
俄烏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機遇遠大於挑戰,但如何應對才是關鍵所在。短期來看,中國與俄羅斯才於2月4日簽署《關於新時代國際關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兩國領導人都表明合作沒有上限,沒有止境。
中國在烏克蘭獨立後立即予以承認,今年是兩國建交30周年,烏克蘭是中國的老朋友,是「一帶一路」進入歐洲的重要門戶,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即是購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完整改裝而成。
兩個老朋友兄弟鬩於牆令中國很為難。中國一方面根據聯合國憲章原則,承認烏克蘭獨立及主權領土完整,但同時支持俄羅斯的合理安全關注應該得到尊重,反對北約東擴。目前,中國積極促談勸和,中國應該更主動與法、德兩國為俄烏停戰進行斡旋,甚至可以考慮作為烏克蘭安全保障的成員國之一。
長遠來看,中國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是在不損害國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美國目前在對華政策上的兩難局面,積極同拜登政府對話交流,避免陷入全面對抗的「中美新冷戰」。
第二,要加大對歐洲的投入,積極加強和歐洲的交流,促使《中歐投資協定》早日獲得通過。
第三,由於烏克蘭陷阱的存在,美國對中亞、中東、南亞、東南亞、非洲甚至拉丁美洲的戰略關注都會下降,這就為中國提供了在「第三世界」「布局」 的空間。
最後,要抓住時機擴大開放,要充分發揮中國在20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亞投行」、「金磚開發銀行」等的關鍵作用,擴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目前,全世界有約130個國家中國是它們最大的貿易伙伴,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以中國這樣的朋友遍天下,經濟體量及其在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任何國家要想對中國進行制裁,都不能無所顧忌。
「三個世界劃分」仍具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以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來理解俄烏戰爭,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第一世界只剩下美國這個超級霸權,它在俄烏戰爭中只敢「拱火」而不敢「交火」,它所發動的鋪天蓋地「輿論戰」,並未獲得天下景從,第二世界的歐洲大國並未心悅誠服,而已成新興勢力的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更是明目張膽地違抗。
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堅持獨立自主、求實創新的戰略典範,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為世界新秩序的生成和建立提供了新的價值觀照和路徑選擇,為中國外交方略建構了務實而有益的博弈方程式。
作為一種國際政治哲學,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體現出的認知範式和邏輯演繹,締造並主導著中國社會主義外交戰略的光榮傳統。它對中國外交政策的最大影響不只是在具體策略和技術上,而將在思想原則和價值觀領域不斷凸顯出來。
作為一項寶貴政治思想資源,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的意義不僅在於以嶄新的東方制造,為構築冷戰背景下中國安全方略奠定外交基石,更在於以強大的歷史邏輯力為支撐,以高遠的國際視野,洞察國際政治的本質和發展定律,給予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巨大的信心支持,這將超越時空限定,始終是新世紀中國走向大國外交,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思想寶庫和外交指南!它在中國應如何應對俄烏戰爭方面,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您可能有興趣】
‧ 俄烏戰爭對兩岸統一時程的影響|對話空間
‧ 近期中國密集外交活動,向國際展現維護和平的大國形象|海外通訊
‧ 花俊雄:美國為什麼一直拱蔡政府去戳中國大陸?
‧ 與奧密克戎共存兩月,英國發現與想像不一樣
‧ 扭轉乾坤的重要談話—記鄧小平1992年南巡三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