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大陸告別「唯金牌論」

By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 / 2021-08-02 18:51:33 /
摘要:

在觀賽的心態上告別「唯金牌論」,恰恰說明中國體育正走向強大。健兒在場上拼盡全力、爭取最好成績,觀眾激情看比賽,冷靜看結果,拒絕網暴和戾氣,就挺好。如果看完比賽還是挺激動,不妨把這股熱情延續到生活中,多去跑跑步、遊個泳、打場球,「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文章來源:俠客島


xxx中國奧運健兒(圖源:東京奧運會官網)

轉眼間,東京奧運會賽程已近半。這幾天,島叔奔波在各場館採訪,見證了不少升國旗、奏國歌的激動時刻,也看到了運動員因失誤、失利而黯然神傷。

除了這是疫情下的一屆特殊奧運外,島叔還有一個突出感受是,對奧運健兒的比賽成績,大家態度更平和包容了。有運動員哭紅雙眼,為沒能摘金道歉,網友心疼之餘,齊聲安慰:「銀牌也很好!」

奧運會無疑是代表國家出征爭榮譽的機會,勝負當然重要。島叔曾採訪一些教練員和運動員,他們常說一句話:沒有勝負欲,不想拿冠軍,那練體育幹什麼?在奧運會等競技賽場上,誰都期待升國旗、奏國歌的那一刻。國際舞台上的競技體育賽事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無疑具有喚起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凝聚精神與心氣的力量。

但渴望金牌、爭奪金牌,並不意味著要「唯金牌論」。凡事過猶不及,「唯金牌論」會扭曲體育價值觀。此前曾有「一人奪金,雞犬升天」的實例,金牌同政績、票子、房子、位子聯繫在一起,造成不少亂象;硬幣的背面則是「金牌萬歲,失金有罪」,比如「體操王子」李甯在漢城奧運會失誤後收到寄來的刀片,東京奧運會上也有中國選手因失利而遭遇「網暴」。

有贏就有輸,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那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當然,觀看競技體育,批評質疑也是常事,只要是在競技範圍內就事論事、理性探討,不擴大化、粗鄙化就行。

國內告別「唯金牌論」的聲音已經喊了多年。如今,大部分國人的心態已然轉變。

里約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首日未能斬金,觀眾多理性看待、加油打氣;「洪荒少女」傅園慧、賽後向女友公開求婚的秦凱,雖然都不是金牌獲得者,但他們場上奮力拼搏、場下自信陽光、情緒真實可愛,同樣被大家銘記於心。

xxx愛芭比娃娃的跳水運動員張家齊(圖源:網路)

本屆奧運會上,選手們在賽場上的一舉一動、鏡頭前的一顰一笑、賽場外的成長趣事,都讓人津津樂道,甚至在網上變成熱議話題。比如,鄰居爆料拿到本屆奧運中國首金的「00後」楊倩,曾在家鄉玩打氣球賺娃娃,因槍法實在太準,嚇得小攤老闆一個勁央求「別再打了」;以碾壓之勢一舉奪魁的石智勇,當年從老家背著編織袋隻身來到大城市參訓,妥妥的勵志故事,而畫風一轉,「大力士」平日最喜歡的項目竟是釣魚,稱這「比舉重有趣多了」,更是讓不少網友大呼「可愛」……

xxx楊倩生活趣事(圖源:網路)

東京奧運由於疫情延期一年,運動員的備戰受到很大挑戰。對年齡漸長的老將來說,5年間甘苦難以形容。即便未能登上最高領獎台甚至沒能站上領獎台,只要在賽場上付出全力、達到自我極限,便足以俯仰無愧。

在場內,金牌是對高水準競技者的褒揚;在場外,運動員更需要支援、理解、愛護、寬容的輿論氛圍,這可以讓運動員卸下心理重擔、充分享受比賽,也能讓大眾更平和開放地欣賞競技,品味體育。

人們為什麼鍾情競技體育?說到底,是因為它展現了「不服輸」的勁頭:不願輸給對手,更不願輸給自己,總希望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所以,一位運動員的成功,既要跟身邊的其他運動員比,也要跟自己的歷史記錄比。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能實現自我提升和突破,都值得讚賞。

這就是體育的魅力。在觀賽的心態上告別「唯金牌論」,恰恰說明中國體育正走向強大。

同樣,衡量一國體育水準,不單看金牌多寡,更要看群眾體育是否廣泛、體育產業是否興旺。體育強國需要全方位的強大,競技體育只是其中之一。健兒在場上拼盡全力、爭取最好成績,觀眾激情看比賽,冷靜看結果,拒絕網暴和戾氣,就挺好。如果看完比賽還是挺激動,不妨把這股熱情延續到生活中,多去跑跑步、遊個泳、打場球,「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若能借奧運的契機,帶動全民健身,那不比摘金奪銀更有意義嗎?

xxx圖為網友留言。(圖片來源:俠客島公眾號擷圖)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文章轉載:【島叔說】啥是圍觀奧運的正確姿勢?
◎文章來源:俠客島
◎作者:奧涅

【延伸閱讀】
兩岸台商台企捐款捐物支援河南 折合台幣超8.6億元
美媒:歐洲發現的新冠病毒來自德特里克堡!路徑清晰!
黃奇帆最新演講,揭秘北京為何整頓互聯網產業
到了災區才知道,有多少謊言在流行,多少事跡被埋沒
《兩岸春天》報導文藝營 走入扶貧重地見證廢墟上的涅槃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