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唐卡藝術在活態傳承中散發新活力
作為一種獨具青藏高原特色的藏傳佛教藝術,唐卡是用瑪瑙、珊瑚、朱砂等天然貴重礦物為顏料,繪製在布幔上並以彩緞裝裱的宗教卷軸畫,已有上千年曆史。目前,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9萬多居民中,有近萬人從事熱貢藝術。唐卡這一古老的藝術品,在活態傳承中煥發出新生機與新活力。
「你看這幅《吉祥的馬頭》,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很受歡迎。」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43歲的格桑嘉措指著掛在牆上的唐卡說。
畫面中,潔白馬頭被橘紅色的雲朵簇擁,輔以湖藍色的背景和其他藏族文化元素,整幅唐卡質地優良,做工精美。「像這樣一幅唐卡售價1900元(文中皆為人民幣),去年就售出了600幅。」格桑嘉措說。
作為一種獨具青藏高原特色的藝術,唐卡是用瑪瑙、珊瑚、朱砂等天然貴重礦物為顏料,繪製在布幔上並以彩緞裝裱的宗教卷軸畫,已有上千年曆史。
熱貢唐卡因發祥於青海省黃南州同仁市隆務河畔的熱貢地區而得名,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流派——熱貢藝術的典型代表。過去,受交通閉塞、資訊不暢等因素影響,精美的熱貢唐卡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近年來,熱貢唐卡煥發新生機,受到各地收藏者青睞。
「法國人特別喜歡唐卡,我們和法國奧奈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園區有合作,會不定期進行展示、銷售。我的單幅唐卡最高售價超過300萬元。」同仁市桑傑熱貢民族文化宮創始人蘭卡受訪時表示,文化宮5年來累計培養學員800餘名,他們繪製的唐卡遠銷法國、義大利、捷克等國。
桑傑熱貢民族文化宮所在的吾屯村,以及鄰近的年都乎村、郭麻日村、尕賽日村,是熱貢唐卡的發祥地,這裡聚集著一批技藝精湛的畫師。「近年來,這裡出產的唐卡帶動更多農牧民群眾參與其中。」黃南州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管委會主任喬得林說。
熱貢藝術在2006年和2009年先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8年,黃南州獲批建立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爭取到專項資金,施行地方扶持政策,對以唐卡為代表的熱貢技藝傳承人予以支持。
喬得林介紹,過去三年,當地累計認定公佈16名省級、118名州級工藝美術大師,新建76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傳授唐卡技藝。
龍樹畫苑是當地有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傳習中心。畫苑總經理完德尖措受訪時表示,畫苑作品僅前年就有2000多幅銷往印尼,「畫苑創立8年多來,培養出上千名學員,有的學員出師後技藝精湛,創作出很多精品唐卡」。
沿著隆務河東岸的316國道前行,可以看到短短數公里道路兩旁,分佈著幾十座規模大小不等的唐卡畫院。
人人會作畫,戶戶有藝人。在同仁市,一個家庭中有幾位畫師的情況十分普遍。33歲的同仁市隆務鎮吾屯下莊村村民看卓吉表示,她的姐姐、姐夫、父親、弟弟都是唐卡畫師。
15年前,熱貢唐卡還「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從業人員不足5000名。如今,唐卡傳承已從過去的「家族傳承」轉為「活態傳承」,學徒無論男女老少、地域民族,遍佈世界各地。
25歲的朱毛吉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她已在桑傑民族文化宮學習五年。她正站在一幅長5公尺、寬1.8公尺的唐卡前,左手持缽,右手持筆從中蘸取朱砂,為畫中的度母染上顏色。
「畫唐卡需要耐心和意志力,我每天要畫到晚上九點。」朱毛吉說,這幅名為《三度母》的唐卡,她已和另外三名同伴一起畫了一年。
26歲的拉旦尖措從11歲就開始學畫唐卡。作為家族第三代熱貢藝術傳承人,他自2013年以來已帶出五屆共100餘名學生。「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唐卡。」他說。
目前,同仁市9萬多居民中,有近萬人從事熱貢藝術。唐卡這一古老的藝術品,在活態傳承中煥發出新生機。
◎來源|新華社,記者:顧玲、王豔
【您可能有興趣】
‧ 朱亞夫:中國人為何棄刀叉而用筷子?
‧ 二十四節氣:中國農耕文明的產物、古人形成時間規律的文化
‧ 被埋藏700年武則天抄寫的《金剛經》,而今在法國問世
‧ 恍然大悟!這才是《山海經》裡「怪物」的真面目……
‧ 復興而非復古 漢服成為大陸年輕人的潮流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