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傳遞和平的呼聲:中國在2023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獨樹一幟|海外通訊
在會議一片撻伐聲中,王毅「勸和促談」的呼籲,可謂獨樹一幟、振聾發聵。它表明了中國矢志不渝的基本立場,即無論問題多麼複雜,都不應該放棄對話協商;無論爭端如何尖銳,都應堅持政治解決;無論局勢多麼困難,都要給和平一個機會。在慕安會上,中國的聲音、方案和智慧通過這一多邊平台再一次為世人知曉、理解,並廣為流傳。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2023年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簡稱慕安會)於 2月17日至19日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黑蒙特格拉斯宮舉行。為期3天的會議主題為「重塑願景」(Re-Vision),約有150名高級政府代表,其中包括4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90位部長出席。美方由副總統哈里斯(Kamala Harris 中文名賀錦麗)率團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應邀出席並發表演講。
會議於2月13日發布了《2023年慕尼黑安全報告》。報告包含俄烏衝突、人權、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全球發展合作、能源安全和核安全等六大章節共176頁。
創始於1963年的慕安會是國際戰略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論壇之一,素有「防務領域達沃斯」之稱,是觀察國際政治和安全形勢的重要窗口。創辦初期,慕安會是西方政治、軍事的一個自由論壇。重點討論歐洲與美國關係中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隨著時代發展和國際形勢變化,慕安會關注的重點不再僅僅局限於跨大西洋關係,而是更多地關注全球安全問題。
本屆慕安會舉行於俄烏衝突一周年之際,俄烏衝突理所當然地成為會議的第一重大問題。關於俄烏衝突後的世界將如何,俄烏衝突是否將成為全球秩序重構的催化劑等,預計都將成為此次慕安會上討論的焦點。俄烏衝突是今年會議重點,但是俄羅斯卻未被邀請,被美國視為死敵的伊朗也被拒絕參會。如此慕安會具有強烈的美西方主導色彩,完全放棄了中立的立場,成為「討俄大會」。大會主席曾任梅克爾總理安全顧問、前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直言不諱地表示,安全會議並不認為自己是中立的,它是一個「在這個國際機制中代表基於規則的政治」的組織。
不過,就連慕安會報告也承認,美歐的激動情緒對於第三方國家,也即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缺乏共鳴。霍伊斯根在報告中提及,「除非我們解決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國家對並不總是與它們利益相符的國際秩序的不滿,不然我們將發現,很難爭取到這些猶豫不決的國家來捍衛最重要的原則。」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西方社會意識到,並非所有國家都立即譴責俄羅斯,這給西方社會敲響了警鐘,美國華盛頓特區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菲克斯(Liana Fix)對德國之聲表示,「這並非出於親俄情緒,也不是類似中國的對俄友好的中立。而是一種反西方的心態。」
重新校準「南-北合作」的指南針
題為「重塑願景」的報告首次為以往對「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欠缺關注做出自我批評,報告說:「許多全球南方國家迄今在現有全球秩序下只能充當『規則接受者』的角色,它們的『合理不滿』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今年的大會特別突出顯示來自「全球南方」國家的聲音,與會者呼籲建立團結互利的國際秩序。在題為「重新校準指南針:南-北合作」的分組討論會上,針對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Charles Michel)關於應對全球挑戰,需要更加團結和更多國際合作,以及相互了解和對話的觀點,加納總統納納·阿多·丹誇·阿庫福-阿多(Nana Addo Dankwa Akufo-Addo)說:「談到團結,我們經歷了新冠疫情危機和俄烏衝突帶來的衝擊,但從中看不到來自西方的團結。非洲是一個被遺忘的大陸,我們只能自救。」阿庫福-阿多說,新冠疫情期間,如何獲得疫苗成為非洲最迫切的問題,但是一些西方國家關起門來只顧自己,對其他急需幫助的國家不管不顧。「這就是典型的不團結!」我們需要真正的南-北合作。
在一場有關捍衛《聯合國憲章》和國際秩序的分組討論會上,納米比亞總理莎拉·庫貢蓋盧瓦-阿馬蒂拉(Saara Kuugongelwa-Amadhila)表示,「全球南方」國家儘管擁有資源,卻很難或無法從自有資源中獲益,發展中國家真正需要的是「可持續的互惠合作」。庫貢蓋盧瓦-阿馬蒂拉說,希望相關合作項目不僅能為歐洲提供能源,也能讓納米比亞受益並解決自身能源安全問題,實實在在提升納米比亞及非洲的經濟發展水平,形成真正的「南-北合作」。
多哥外長羅貝爾·迪塞(Robert Dussey)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提到「全球南方」國家的支持者時,感謝中國對多哥和非洲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等方面給予的幫助。他認為,包括多哥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能簡單照搬他國制度,非洲必須擁有自己的發展願景,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迪塞說,非洲無意與任何方面發生衝突,應與所有國家展開合作,為促進全球和平做出貢獻。非洲目前關注的焦點是非洲大陸發展,希望以中國為榜樣,努力增進非洲民眾福祉。
報告承認,對於許多「全球南方」國家來說,「西方主導的秩序」的特點是「後殖民統治、雙重標準和忽視發展中國家的關切」。因此「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人們認同多極化的「後西方」世界秩序。許多國際觀察人士指出,美西方國家要取信於「全球南方」必須停止兜售「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致力於推動實現和平。會議聚焦烏克蘭危機,卻沒有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營造出有利氛圍;一些西方國家呼籲團結,卻沒有展現出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的足夠意願。這表明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方面,有關國際社會人士在認識和行動上還有不小差距。
中國與會向世界傳遞和平的呼聲
今年慕安會將主題定為「重塑願景」,反映出一些西方國家想借烏克蘭危機「重振旗鼓」的意圖。一些西方國家想要重塑的所謂「願景」,實際上是回到過去,在21世紀複製陣營對立的冷戰格局。站在歷史演進的重要關頭,人類社會絕不能重走陣營對立、分裂對抗的老路。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如果慕安會徹底回歸其「冷戰根源」,那可能會喪失與對手關係「破冰」的可能性,會議不能變成只有一種聲音的回音室。
慕安會所展現出來的思維深度很難超越美西方的思想窩臼,它是由美歐主導的討論安全事務的秀場,非西方世界的被邀參與不過是一種陪襯,妝點會議的「國際性」或者「全球性」。儘管所討論的確實是國際或全球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思想侷限於西方範疇。在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以王毅為首的中國代表團的參與卻賦予了慕安會這一「清談館」、「同調回音室」非同一般的意義。慕安會需要非西方世界為其長期腐朽沉悶的安全哲學增添另類思考,也需要非西方世界對其日漸頹廢的功能注入新的動力。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中國,很難再有其他更多的非西方國家能擔當起這一重責大任。中國代表團參與此次慕安會,至少向世界傳遞了以下幾方面信息,也體現了中國為國際和平做出的新貢獻。
第一,中國與會發出了衝突對抗喧囂中的另一種聲音,給世人帶來和平的希望。
如果說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率領著最龐大的代表團在今年慕安會期間掀起了新一輪地緣政治對抗新高潮,王毅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在美國鼓吹衝突和對抗所引發的喧囂中,發出了國際社會要和平、穩定和發展的堅強而理性的呼聲。若沒有中國的參與,慕安會大體上又會淪落為美國指揮的好勇鬥狠、武力對抗的大合唱。中國的參與讓世人都看到,除了軍事對抗和地緣政治鬥爭之外,國際社會還存在追求和平的堅定力量及另外的選擇。
此外,在美西方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圍追堵截的當下,中國沒有選擇應激性對抗和拒絕與西方世界的往來。中國來到西方會議主場,便表明作為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大國,中國在美國圍追堵截中依然選擇與西方世界進行對話和交流。在美國疾呼軍事對抗的歇斯底里中,中國追求和平的誠意參與,以及和西方世界的對話本身就是中國追求和平的象徵,為世人增添對國際和平的信心和助力。
誠然,這也得益於德國和慕安會對中國參與論壇的支持,德國媒體甚至標榜中國是這次慕安會上「最值得期待的客人」,這表明歐洲對中國促進國際和平依然抱有特別的期待。這一中歐間難得的相互信任也讓中國的參與在促進國際和平方面具有特別的意義。
第二,中國與會嚴肅告誡核威脅陰雲下大國應承擔的責任,體現了作為大國主動承擔創造和平的意願。
中國對慕安會的貢獻需要從王毅出席這次論壇前後在歐洲巡回訪問來獲得更好的理解。王毅在慕安會會場內外,在參加的慕安會前後對法國、意大利和匈牙利以及俄羅斯的訪問中,在與各國領袖的會談中,當然包括在慕安會上發表《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的主旨講話中,都對解決俄烏軍事衝突提出了中國一以貫之的嚴肅主張,即「勸和促談」。
「勸和促談」四個字的鮮明意義,與美國等一些西方政客與媒體鼓吹進一步武力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甚至讓普京政府垮台等主張相比,就顯得客觀與理性得多。作為非當事方,中國從這一軍事衝突開始就呼籲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相關問題,這一立場從未改變。而今,中國代表團站在西方世界主場秀上莊重告誡美西方不要繼續火上澆油,並告訴他們「勸和促談」將成為中國堅持到底且成為致力於恢復地區和平的更加努力的方向時,中國在歐洲地區秩序陷入混亂的當口,堅定承擔著作為大國在國際社會的責任。
中國代表團在慕安會上對「勸和促談」的堅定承諾,實際上也隱含對核威脅的真切擔憂。因此「勸和促談」背後不僅是對《聯合國憲章》關於和平解決衝突方式的尊重,也是對被侵害中的所有人的苦難的同情,以及對世界和平與人類文明的高度珍視。「勸和促談」的背後包含「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的告誡,是對可能超越當前常規軍事衝突走向核衝突的嚴重擔憂。某種程度上,反對火上澆油,堅持「勸和促談」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嚴肅告誡。
第三,在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和前途的選擇上,中國將引領國際和平發展的正途。
王毅在慕安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強烈願望,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更是時代前進發展的正確方向。為了世界更安全,我們都要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爭端。強權政治、霸權行徑擾亂世界安寧,已成為國際和平面臨的最大破壞性因素。肆意干涉別國內部事務,無論編造什麼理由,都是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無視和背叛。在台灣問題上違背一個中國原則,製造「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無論做出什麼包裝,都是對中國領土完整的嚴重侵犯,也是對台海和平穩定的現實威脅。中國將堅定遏止分裂干涉行徑,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的和平崛起開創人類奇蹟
王毅認為,當務之急是,各方都應放棄本國利益優先的「小道理」,服從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大道理」。共同反對冷戰思維,共同抵制陣營對抗。
這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和前途。「冷戰」式對抗會迫使許多中小發展中國家綁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陣營對抗的戰車上隨波沉浮,國際社會將日益走向對抗和不安定狀態,西方幻想在這一對抗中重新強化其在世界經濟和安全領域的優勢;而在尊重主權基礎上的共同合作則會持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道路,在互利共贏的前提下解決各種雙邊與多邊問題,實現人類命運與共。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哲學和實踐出發,和解、合作、共贏從來都是人類社會走向和平與發展的唯一的康莊大道,你死我活的鬥爭最終只會導致兩敗俱傷。王毅在慕安會上關於中國選擇「對話與合作、開放與共贏」的承諾,實際上為國際社會在對抗和衝突外提供了一條更為切實可行也更為美好的實現人類和平與發展的道路。
王毅說,回望過去,近代中國飽受侵略、擴張之不幸,深知和平之寶貴、發展之重要。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就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70多年來中國從未主動挑起一場戰爭,從未侵占別國一寸土地,並且是世界上唯一將「和平發展」寫進憲法的國家,是五核國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的和平記錄經得起歷史檢驗,中國的和平崛起開創了人類奇蹟。展望未來,和平與發展是潮流所趨,人心所向。有人篤信「國強必霸」,認為中國強大起來就會拋棄和平發展。但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這條和平發展道路不僅走得通,而且很成功,我們沒有理由放棄,還要更加堅定地走下去,團結更多國家一道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力量每增長一分,世界的和平就多一分希望;各國共同致力於和平發展,人類的未來就能充滿光明。
在會議一片撻伐聲中,王毅「勸和促談」的呼籲,可謂獨樹一幟、振聾發聵。它表明了中國矢志不渝的基本立場,即無論問題多麼複雜,都不應該放棄對話協商;無論爭端如何尖銳,都應堅持政治解決;無論局勢多麼困難,都要給和平一個機會。在慕安會上,中國的聲音、方案和智慧通過這一多邊平台再一次為世人知曉、理解,並廣為流傳。
【您可能有興趣】
‧ 面對窮兵黷武的美國,中國越強大,世界人民越少挨打|海外通訊
‧ 中國外交部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一文(附全文)
‧ 重磅!大陸發佈《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檔》 表態中國守護全球安全的決心(附全文)
‧ 美國正落入的並非「中國陷阱」而是「霸權陷阱」
‧ 今日台灣最大的危機 對百年未有大變局毫無知覺|犇報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