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太陽花運動十年 「親美反中」讓台灣失去對未來的想像|犇報快評
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以「反自由貿易」、「反黑箱」,啟蒙一個世代的青年關心政治。然而,當歷史洪流無情地沖刷掉這場運動的「理想」與「進步」,揭露這場運動的本質就是「親美反中」。十年後的台灣社會,迫切需要反思當年這場運動。
◎作者|陳東爾(犇報政治評論員)
太陽花運動十年,也是美中博弈正式搬上枱面且越趨緊張的十年,於今回顧太陽花運動,更能體現其開創性與預言性。太陽花運動緊隨2013年底在烏克蘭爆發的基輔廣場革命步調而行,不止是充斥激昂的口號,更皆成功翻覆一地政權的組成及傾向。
基輔自此改變了作為俄歐樞紐的性質,完全轉向北約,同時也直接導致頓巴斯戰爭及其後牽動全球的烏俄戰爭。可以說,基輔廣場革命完全扭轉了所在區域安全的性質。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視角來檢視太陽花運動帶給台灣的影響。
十年後的烏克蘭滿目瘡痍,已沒有人紀念廣場革命。而十年後的台灣,迫切需要反思當年的太陽花運動。
太陽花運動這十年來的美中博弈
如果把鏡頭從台灣往後拉,看向全世界的話,太陽花運動後的這十年裡,二戰後形成的美元全球霸權,正因美國自身難解的經濟矛盾而面臨崩解,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在求同存異的智慧下,與許多發展中國家共同推動多樣文明共存的、多邊主義的新世界秩序。中國大陸的崛起,撼動到美元霸權在全球的影響力,這正是近十多年來,美國對大陸發動各種制衡手段的背景,並表現在政治與經濟上。
東亞國家自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遭受嚴重打擊後,意識到區域小國唯有合作,才能一起面對美國金融霸權的掠奪與造成的危機,因此於2011年在東協峰會上提出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構想,並在2012年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促進「東盟10+3區域經濟一體化」,並在馬來西亞倡議下,展開RCEP一系列的正式談判。
美國歐巴馬政府為應對此趨勢,在2011年APEC峰會上提出「亞太再平衡」,並首次提出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隨後2012年釣魚台國有化爭議、日韓獨島爭議,導致「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延宕,影響「東盟10+3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2016年,川普提出「印太戰略」取代「亞太再平衡」,同年爆發南海爭議,東盟國家與大陸關係緊張,南韓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事件,導致東亞不寧靜,影響RCEP談判的進展。
把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擺入這樣的視野,就能看到這場運動不只是「反服貿」和「黑箱」,更讓台灣從此告別九二共識,拒絕兩岸經貿融合發展的進程,走向美國「以台制華」的戰略。而圍繞台海、東海、南海及黃海發生的地緣政治衝突,被專家學者稱為「四海連動」,不難發現就是美國圍堵紅色中國所打造的第一島鏈,台灣位於島鏈正中間,佔據關鍵的戰略地位。
民進黨成為太陽花運動後的最大受益者,打著反九二共識的旗幟全面執政,宣稱帶領台灣「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的台灣」,但所謂「世界」就只有美國。民進黨政府執政後全面「親美反中」,接連開放美國萊豬、福島核食、加拿大全齡牛等危及人民健康的外國食品,宣稱對台灣加入CPTPP有幫助,結果最後台灣加入CPTPP無望,只簽屬一個「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卻還只是IPEF(印太經濟框架)的平行機制,連受邀參加都擦不上邊。
反服貿十年後,台灣換來一場空。在民進黨加強兩岸對抗,擴大限制大陸產品輸入與進口下,ECFA面臨中止危機,加上拜登政府發動晶片戰,台灣半導體代工產業在全球晶片的供應鏈被迫重組,本來產業失衡已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隱憂,如今龍頭晶片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前景堪慮,更是雪上加霜。台灣身處美中博弈的熱點,台灣社會卻當局者迷,毫無危機意識,成為台灣最大的危機。
「親美反中」讓台灣失去對未來的想像
在此危機下,台灣一個世代的青年對於社會進步的想像終結在「反中」的稻草人裡,把美式「自由民主人權」視為無須懷疑的絕對真理。當美國本土的進步力量都在批判美元霸權與美國帝國主義的行徑時,台灣卻失去了批判的視野,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卻是美國政府最鐵桿的支持者,成為反動保守的一代。
向外看,一世代的年輕人信奉美式普世價值,無視美西方媒體揭露的美國種種亂象,從種族歧視、槍枝氾濫、毒品猖獗、貧富差距、失業低薪、基處建設年久失修、民粹主義氾濫……。更不用說,美國倉皇撤軍阿富汗、拱火烏克蘭為戰爭添柴加火、以一票否決權拒絕聯合國加薩停火決議案……等等在全球造成的戰爭動亂、人民苦難。太陽花世代富有理想抱負,卻對美國政府造成美國人民、各國人民的苦難靜默無語。
向內觀,太陽花世代成為民進黨新血,當上官員、幕僚或黨工,或透過公部門資源、提撥預算被扶持為民進黨的側翼或網軍,許多年輕人的生計、利益與民進黨牢牢綁在一起。民進黨打著「捍衛台灣民主」的旗幟,先是2018年修惡《國安法》,2019年年末增修《反滲透法》,2020年以政黨法解散「政治團體」。面對一連串逆行倒施、充滿爭議的修法,這些成為側翼網軍的青年世代拼命在網路上護航、出征異議聲響。「雙標」成為他們的代名詞,「時空背景不同」成為他們的準則。
結果導致任何民間對民進黨政府的監督與批判,都被冠上「中共同路人」或認知作戰,甚至被打為外部敵人的協力者,造成人民、學術圈、媒體業人人自危,形成「寒蟬效應」,全台瀰漫「綠色恐怖」的氛圍。曾經歷戒嚴白色恐怖時期的人們,不禁感到既熟悉又困惑,怎麼好不容易解嚴了,執政當局透過國家機器壓制社會輿論的氛圍又回來了?
就在太陽花運動滿十年之際,「黑熊學院」院長、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在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時,要他回答如何界定認知作戰及在地協力者,邱國正竟回覆,「有任何訊息對我們不利,造成一些言論對我不利、對對方有利,這我們初步就認為是在地(協力者)。」兩人一搭一唱,儼然召喚著軍事戒嚴體制的亡魂,引起社會譁然,卻不見太陽花世代有何反應。
太陽花世代在「親美反中」下,對美國霸權對內對外的問題失去批判能力,也不把民進黨「打著民主反民主」的行徑視為問題,眼裡只剩「反共反中」,成為反動保守的一代。當歷史洪流無情地沖刷掉太陽花運動的「理想」與「進步」,人們已看不到太陽花世代對台灣未來的想像,或許,他們對自己的未來也感到迷惘,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台灣必須認真思考太陽花運動這十年來到底帶來什麼?為此,台灣社會必須突破「親美反中」的意識形態框架,需要更理性、客觀地認識中國大陸的發展,理解大陸人民跟我們一樣都對美好生活充滿嚮往並為之努力,進一步看到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正追求一個更和平美好的世界秩序。
反思太陽花運動,為兩岸化解恩怨、台灣遠離戰爭創造條件,也為台灣在新的全球秩序與結構重組中,找到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方向。台灣,不需要仇恨與對抗,需要的是和平與希望,這才是朝氣蓬勃的青年該為之努力的未來,也是台灣對未來該有的想像。
◎作者|陳東爾(犇報政治評論員)
◎編輯|海綿君、李達斯
【您可能有興趣】
‧ 無關黑箱、也無關自由貿易,太陽花就只是「反中」而已
‧ 台灣MeToo運動與黑箱通過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 民進黨不顧民生福祉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
‧ RCEP協定,一個沒有美國的亞洲
‧ RCEP,區域經濟一體化框架下的「中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