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花俊雄:中美兩國在東南亞的角力|海外通訊
正如中美合作在上世紀曾極大地促進東盟的發展一樣,如今中美之間的競爭態勢也會對東盟構成真正的挑戰。東盟各國希望中美儘管存在地緣政治競爭,但仍能形成積極的工作關係,因為中美合作事關東盟及全世界許多關鍵問題。當今中美關係不僅不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
花俊雄:中國與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意味著什麼?|海外通訊
30年來,中國與東盟關係實現歷史性跨越,合力創造「東亞奇跡」,走出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光明大道。雙方已經發展成為最全面、最具實質內涵、最為互利共贏的戰略夥伴,成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世界最大自貿區RCEP即將生效!東亞區域經濟發展獲強大助力
RCEP即將如期生效,再次反映了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開放合作的時代大勢。協定生效將進一步推動區域內自由貿易、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為後疫情時代東亞區域經濟復甦注入動力。
【海外通訊】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中國做活經濟的兩隻眼
在2020年年末兩個月相繼簽署了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也為中國打造內外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礎,為十四五計劃開了好局,因此,可以有信心地預斷,中國將做活國內國際雙循環,來迎戰新的大變局。
【犇報專題】RCEP與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歷經8年談判後,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終於宣告誕生。東亞地區,覆蓋東盟、中日韓等經濟體,擁有22億人口。RCEP照顧到不同國家國情,給予最不發達國家特殊與差別待遇,可以說最大限度兼顧了各方訴求。分析人士表示,這將促進本地區的包容均衡發展,使各方都能充分共用RCEP成果。
【犇報社評】RCEP協定,一個沒有美國的亞洲
RCEP標誌著東亞國家從大國博弈的地緣政治依附,走向地緣經濟自主化的發展道路,既作為冷戰國際分工體系的結果,也是冷戰地緣政治架構的終結。美國向來將東亞地區視為禁臠,是其鞏固西太平洋霸權的戰略前延。可以想見,美國對於RCEP成功簽署是如鯁在喉。一句話,不存在一個沒有中國參與的東亞一體化,也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日本參與的東亞一體化,但卻可能出現一個「沒有美國的亞洲」。台灣,準備好了嗎?
俄媒:中國做成了美國沒做成的事
俄媒刊載俄高等經濟學院教授文章,指出中國做成了美國沒能做成的事——將亞洲除印度外的大型經濟體凝聚在一起,打造新的地區一體化議程。文中表示RCEP的特點還在於其定位。中國和夥伴實際上提出了共同擺脫危機的計畫,這在成員國的聯合聲明中得到了清晰體現。落實它將能鞏固中國地位並部分恢復其聲譽。RCEP的簽署已使華盛頓的形象蒙受打擊。倘若協定獲批並充分實施,美國的損失將是戰略性的。
RCEP為後疫情經濟注入復甦動力 亞太成員國引領期盼
RCEP經過8年談判得以簽署,各成員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向世界表明開放合作是各國互利共贏的必由之路,體現出地區國家追求自由貿易、維護多邊體系、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廣泛共識。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國際貿易和全球產業鏈受到嚴重衝擊。分析人士認為,RCEP有利於穩定區域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巨大的統一市場帶來的貿易投資效應也將為區域乃至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
【犇報專題】中日韓高峰會:東亞政治的轉折點?
冷戰時期的「亞洲四小龍」,如今格局已升級成「一帶一路」、RCEP、東亞區域一體化等新的戰略格局。「中國」成為不可缺席的重要角色。過去四小龍中的新加坡、香港與南韓也紛紛在亞洲新一波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整合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唯有台灣,仍然依戀「亞洲四小龍」,像是忘了升級的電腦作業系統,計較於或編造著自己的排名,並沾沾自喜。
【犇報社評】綠色恐怖關不住的春風:「中日韓+X」合作
「一個沒有美國的亞洲」還言之尚早,但是「一個沒有台灣」的亞洲卻已成定局。2019年12月底,當綠色政權還沉迷冷戰架構下的「親美、反共,革新保台」格局,以《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將兩岸交流和台灣人民關入「反共國家安全」鳥籠時,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四川成都召開,共同發表一份未來十年的合作展望。為什麼台灣需要加入區域經濟一體化,請看文中詳細說明。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