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奇蹟」是中國與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海外通訊

By 花俊雄 / 2024-10-30 17:03:55 /
RCEP
一帶一路
東盟
中國外交
摘要:

東盟是中國證明自己與美國不同,會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原則的最佳場所。兩百多年來,美國視拉美地區為「後院」,而對東南亞人民來說,中國是「東盟奇蹟」的促成者和捍衛者。

犇報編按


10月9日至11日,第44屆暨第45屆東盟峰會在老撾萬象舉行,旨在促進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維護地區穩定與發展。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指出,峰會前後有些外部雜音,日本新首相石破茂提議建立「亞洲版北約」;美國與菲律賓在峰會上借南海問題試圖激化對立。對此,馬來西亞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哈山表示:「東盟不需要北約。」老撾國家主席通倫重申,防止外部勢力借機干擾區域和平發展。

在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指出,中國和東盟關係的發展具有深遠的亞洲意義和全球影響。東盟國家也表示願加強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亞洲。

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認為,東盟是中國證明自己與美國不同,會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原則的最佳場所。兩百多年來,美國視拉美地區為「後院」,而對東南亞人民來說,中國是「東盟奇蹟」的促成者和捍衛者!

xxx10月9日在老撾首都萬象拍攝的第44屆和第45屆東盟峰會開幕式現場。圖源:新華社,東盟峰會媒體中心供圖

「東盟奇蹟」是中國與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2024年10月9日至11日,第44屆和第45屆東盟峰會在老撾(又稱「寮國」)首都萬象(又稱「永珍」)舉行。本次峰會的主題為「東盟:增強互聯互通和韌性」,旨在促進東南亞國家間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並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維護地區穩定與發展。此次峰會共有來自包括東盟國家,和東盟對話伙伴國、觀察員國在內的20餘國領導人,以及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代表參與。與會各方圍繞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社會文化共同體三大支柱,就區域經濟一體化、互聯互通、數位經濟、綠色發展等議題深入探討,審議並通過了90多項成果文件。其間還將舉行第27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27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19屆東亞峰會。

xxx東盟10國人口共計6.7億人,作為一個貿易集團,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 圖源:香港貿易發展局

2025年東盟共同體願景:只有合作才能維持和平與穩定


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國家主席通倫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多年來,東盟取得的成就給地區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反映了該地區的共同願望、決心、團結和多元化。這些成就進一步表明,以「東盟協商一致方式」指導地區合作,符合東南亞地區發展形勢。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正發生急劇複雜變化,面臨多種挑戰。在此背景下,東盟堅持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堅持平等互利的多邊主義。

通倫說,老撾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鐵路網絡的聯通,將自身由中老鐵路的終點轉變為東南亞鐵路網絡的樞紐,變陸鎖國為陸聯國,以提升區域物流效率與經濟活力。通倫指出,今年東盟峰會重點關注9個關鍵優先事項,其中4項涉及「加強東盟聯通性」,5項聚焦「增強東盟實力」,旨在促進東盟雙邊和多邊合作,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

峰會審議了《2025 年東盟共同體願景》落實情況和東盟共同體建設發展。老撾總理宋賽在峰會閉幕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5年東盟共同體願景》將為《2045年東盟共同體願景》奠定堅實基礎。我們的目標是到2045年建設一個有韌性、創新、充滿活力和以人為本的東盟共同體」。

「東盟只有通過建設性合作才能維持和平與穩定。」泰國總理佩通坦表示,泰國將與所有東盟成員密切合作,以維持地區和平穩定,並提高該地區作為負責任的全球參與者的地位。

xxx2024年8月新上任的泰國總理的佩通坦·欽那瓦。圖源:新華社,拉亨 攝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表示,「在全球緊張局勢持續加劇的情況下,東盟必須勇敢地向世界發出團結的明確信號。」他呼籲東盟10國加強地區合作,避免內部衝突和分裂。

越南外長裴青山表示,「期待東盟各國進一步凝聚共識,在對外關係和影響地區和平的問題上保持協調、平衡。」

緬甸在缺席3年後首次派代表參加,顯示出改善關係的可能性。

與會各方還一致同意加快接納東帝汶成為東盟第十一個成員國的進程。

東盟國家希望,自己的發展應當立足於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的原則,絕不容許外部勢力干預。峰會前後,一些外部雜音、噪音顯現,例如日本新首相石破茂提議建立「亞洲版北約」的構想,引發東盟各國的擔憂;美國與菲律賓在峰會上借南海問題製造矛盾,試圖激化區域對立,對此,馬來西亞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哈山明確表示:「東盟不需要北約。」

通倫也重申,東盟應繼續堅守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堅持平等互利的多邊主義立場。東盟各國必須保持警惕,防止外部勢力借機干擾區域和平發展,確保東盟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獨立自主地維護本地區的安全與繁榮。印尼《雅加達郵報》刊文予以「警告」,表示東盟對該構想不感興趣,強調東盟國家希望保持中立,避免捲入大國對抗中。

峰會期間,東盟分別與中國、韓國、日本等對話伙伴召開會議,回顧了過去幾年的合作成果,同意在各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

xxx第44屆和第45屆東盟峰會會議現場。圖源:東華日報

中國願同東盟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亞洲


本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與會各國一致同意繼續深化貿易、投資、農業、互聯互通、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拓展人工智能、數位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會議通過了《中國—東盟關於實質性結束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談判的聯合聲明》,與會東盟國家表示願以此為契機,加強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更為緊密的東盟—中國命運共同體,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繁榮做出貢獻。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會議上表示:「升級自由貿易協定是一個重要舉措,特別是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的時代。」他表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東盟作為整體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有效促進了雙方貿易往來,使雙方自2020年以來成為彼此最大貿易伙伴。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指出,過去一年,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出新步伐,政治互信、傳統友誼、務實合作進一步深化,實實在在惠及了雙方人民。同時世界經濟仍然復甦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動蕩等給發展帶來的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全球總需求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市場成為當下經濟發展中最稀缺的資源。

李強認為,中國和東盟作為有14億多和6億多人口的兩大市場,總人口規模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市場資源是我們最突出的優勢。更要看到的是,我們的市場正在全面升級,不論是產業數位化、綠色化轉型,還是進出口結構的優化調整,都在創造著新的貿易投資機遇。我們的市場還在不斷擴容,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中等收入群體日益壯大,各領域各層次的需求將持續快速釋放。我們的市場仍在擴大開放,近年來一系列雙邊、多邊自貿協定加快推進實施,有效提升了要素流動和配置效率。超大規模市場就是我們促進經濟繁榮的最大依托,加強市場對接就是我們進一步合作的重要方向。

xxx東盟會期與各成員國國旗。圖源:越通社

李強相信中國、東盟兩大市場更緊密更有機的融合聯通,一定能形成更為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產業集聚效應、發展外溢效應。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談判實質性結束。這一重要成果為我們共同建設超大規模市場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是我們共同引領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重大舉措,也表明了我們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鮮明態度。中國願同東盟一道努力,在共建共享市場方面,更下功夫、更想辦法,為雙方帶來更強勁、更長久的發展動力,也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共同繁榮提供更堅實支撐。

李強認為,中國和東盟關係發展到今天,早已超越雙邊範疇,具有深遠的亞洲意義和全球影響。李強特別提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將繼續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同地區國家攜手構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共生的亞洲家園。中方願同東盟一道團結奮進、並肩努力,構建立體聯通網絡、擴大新興產業合作、深化人文領域交流,共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亞洲。

xxx10月1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老撾萬象出席第27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圖為會前集體合影。圖源:新華社,張領 攝

東盟如果不團結,那麼就會四分五裂


構成東盟的東南亞10國,是世界上文明交會最複雜的地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有著如此多的文化、宗教、語言和種族多樣性。它經過了印度教、中華文化、伊斯蘭教、西方文化的四次文化洗禮,因此該地區的人口包括2.4億穆斯林、1.4億佛教徒、1.3億基督教徒和700萬印度教徒。東南亞又是地緣政治勢力除中東之外,最交錯紛雜的區域。然而,東盟自1967年成立後,不僅成員國之間沒有產生文明衝突導致的戰爭,東盟還為大國互動提供一個不可或缺的外交平台。這種境況新加坡著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為此與他的好友孫合記合著《東盟奇蹟》(The ASEAN Miracle)一書詳細介紹。

xxx馬凱碩與好友孫合記合著的《東盟奇蹟》(The ASEAN Miracle)。圖源:網路圖片

東盟成功的根源該書歸納了五大因素:

第一、凝聚東盟五個創始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的主要動力是當時可能導致東南亞地區陷入分裂和混亂的力量的恐懼。東盟成立於1967年8月在曼谷召開之時,新加坡外長拉惹勒南說:「如果我們不團結,那麼我們就會四分五裂。」

第二、東盟國家有相當優秀的領導人。上世紀80年代東盟國家政治強人輩出,代表人物包括印尼總統蘇哈托、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等。這一時期東盟快速發展。這些領導人的個性與文化背景不一,但他們共同的重要特點是 「都是硬骨頭」。蘇哈托對東盟發展的貢獻尤為巨大。

第三、運氣也很重要。東盟在美蘇冷戰中站到了美國一邊,而中蘇交惡也讓東盟從中獲益。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對東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978年11月5日至14日鄧小平在訪問了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東盟三國後,認為中國與這些國家相比是落後的,號召向東盟國家,尤其是新加坡學習。在戰略上,1980年代,中美兩國在中南半島與東盟的利益完全一致,這對東盟作為一個地區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xxx1978年11月5日至14日鄧小平在訪問了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東盟三國。圖源:新華社

第四、東盟國家成功地融入了繁榮的東亞經濟生態系統,向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韓國、台灣、新加坡及香港學習經濟發展經驗,促進了自身經濟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是東盟國家經濟發展的黃金10年,5個創始成員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了6.1%。也是在上世紀之後經濟增長和發展代替了戰爭與衝突,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新時代特徵。

第五、東盟形成了以自己為中心的地區網絡,使成員國之間以及區域外國家之間的聯繫越發緊密。「東盟中心地位」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東盟開啟了東亞地區的合作並為這種合作提供了平台。這一平台是由以東盟外長擴大會議為中心的一系列多邊對話機制組成的。目前最重要的包括東盟地區論壇、「東盟+1」(中國)、「東盟+3」(中、日、韓)和東亞峰會。

過去50多年來,特別是冷戰結束後的30多年間,東盟作為由10個中小國家組成的次區域組織,可以為自己在東亞地區合作中取得的「中心地位」而自豪。但是這一「中心地位」能否保得住、一些區域大國是否會繼續讓東盟發揮「中心地位」的作用,已經不是學術理論的問題。而是現實政策問題。

xxx在老撾首都萬象的城市地標凱旋門前,東盟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及國際和地區組織的旗幟迎風飄揚。圖源:人民網,楊一 攝

中國和東盟攜手前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年1月發布的《中國的亞太安全合作政策》明白宣告,中國「始終將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堅定支持東盟一體化,支持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就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RCEP)協定的簽署過程為例,來證明中國是處處用心彰顯東盟的「中心地位」的。

於2022年1月1日生效的RCEP,從2012年起經過8年31倫的談判。終於在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標誌著世界上經濟規模與範圍最大的區域自貿協定的誕生。除中國以外,它還包括東盟10國,以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總共15個國家,覆蓋的人口22.7億約占全球28%,GDP26.2兆美元約占全球的33%、出口總額5.6兆美元占全球的30%。

RCEP中,中國製造業占65%,人口占64%。經濟總量占55%,遠大於RCEP中任何一個國家。這決定了中國在RCEP中有近乎主導的重要地位。但中國在處理RCEP形成的過程中,一直是極盡低調,聲稱東盟主導,中國只是積極熱心參與。2011年提出RCEP的是印尼,2012年宣布正式談判是在柬埔寨,2013年討論條款在文萊,2016年發布聯合聲明在菲律賓,2019年參與國領導人集體到場是在泰國,2020年簽訂協議主場是在越南。幾乎所有的重要節點、會議、宣言都發生在東盟國家,中國作為RCEP的主要推動國沒有大聲宣揚,而只是堅持促談、促合、促成,努力推動盡早達成現代、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協定。

xxxRCEP地圖。圖源:維基百科

中國俗語講:「行要好伴,居要好鄰。」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人文相通,中國與東盟是拆不散、離不開的好鄰居、好伙伴、好兄弟。50 多年來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加強戰略對話,增進政治互信,深化經貿、金融、安全、海上、社會人文等領域務實合作,推動雙方關係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方視東盟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自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加快對接,並與柬埔寨「四角戰略」。菲律賓「大建特建」計劃、泰國「泰國4.0」發展戰略等具體根據發展戰略充分結合。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中泰鐵路、越南河內輕軌等大批接地氣、惠民生的「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穩步推進,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加快構建,為雙方11國20億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xxx2021年12月3日,中國開到老撾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圖源:截圖自央視報導

xxx中老鐵路開通,將促成瀾湄經濟圈的發展。 圖片來源:搜狐焦點西雙版納站

自1991年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多年來,經濟融合持續加深,經貿合作日益加快,雙邊貿易額從不足80億美元躍升至9117億美元,擴大114倍。與此同時,自2009年起,中國連續15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23年貿易總額近1萬億美元。在東盟的戰略對話伙伴中,中國是與東盟最具實質性合作的成員。

構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不能光靠經貿關係作為基礎。沒有人文交流的支撐,經貿往來不外是「以利相交」。要確保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行穩致遠,必須提速深化彼此間的人文交流,才能在互鑒互諒的基礎上建立堅實的互信。畢竟任何信任赤字,對發展雙邊關係始終還是個「罩門」。新形勢下,進一步挖掘中國—東盟文化交流的巨大潛力,賦予中國—東盟文化交流新的時代內涵,可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文支持。

東盟提出的「2025年東盟共同體願景」在廣義上與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度契合。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蘊含著以經濟合作為基礎,以人文交流為支撐,以開放包容為理念的重要內容。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關係的發展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也需要文化交流的「軟」助力。

東南亞是華僑華人分佈最密集的區域,估計約有3500萬人,他們在推動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是天然的和平橋梁和使者。廣大的東南亞華僑華人在東南亞各國享有很高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有的甚至高居總理,他們是推動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不可忽視的力量。

中國和東盟始終攜手前行,已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xxx2023年9月6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印尼雅加達出席第2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這是會前集體合影。圖源:新華社,劉彬 攝

「東盟奇蹟」是中國與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馬凱碩認為:「東盟的存在本身就是送給中國的地緣政治禮物」,加強而非削弱東盟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應把東盟視為其最重要的戰略資產之一,盡力去強化證明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最佳「實驗室」是東盟地區。馬凱碩提議中國建立「大國與中小型國家的新型關係」。由此證明自己與美國不同。中國會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原則,真正尊重中小國家的利益和關切。而東盟就是中國落實這一主張的最佳場所。

2017年發布的《中國的亞太安全合作政策》所揭櫫的中國—東盟關係原則,與馬凱碩的提議若合符節。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是「一榮俱榮」,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外溢也造福了東盟。東盟與拉美同樣是大國的近鄰,但命運卻有天壤之別。

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在其名著《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Las Venas Abiertas de America Latina)(Open Vein of Latin America)一書中控訴說:

「拉丁美洲是一個血管被切開的地區。自從發現美洲大陸至今,這個地區的一切先是被轉化為歐洲資本,而後又轉化為美國資本,並在遙遠的權力中心積累。對那些將歷史看作一部競爭史的人來講,拉丁美洲的貧窮和落後就是在競爭中失敗的結果。我們失敗了,別人勝利了。但實際上,只是因為我們失敗了,他們才獲勝。正如人們所說,拉丁美洲不發達的歷史構成了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我們的失敗總是意味著他人的勝利;我們的財富哺育著帝國和當地首領的繁榮,卻總是給我們帶來貧困。」

xxx2009美洲高峰會上,委內瑞拉前總統查維茲(右)致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一冊《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圖源:美聯社

兩百多年來,美國抱持「門羅主義」,視拉美地區為「後院」,一次次對拉美發動入侵、策動政變、強加制裁,實施滲透,從中掠奪資源、攫取利益、掌控命脈,一步步讓美洲從「美洲人的美洲」變成「美國人的美洲」。時至今日,「門羅主義」的霸權利刃仍深深扎入拉美人民的「血管」,給拉美政治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傷害。

xxx呈現「門羅主義」的漫畫。圖源:網路圖片

兩百多年來,美國揮舞「門羅主義」大旗、侵略霸凌拉美的代表性事件多達49項,歸結起來,其所採用的手段不外乎強取豪奪、武力干涉、策動政變、經濟殖民、濫用制裁等。

拉美人民總是哀嘆,他們「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對拉美人民來講,美國是侵略者、掠奪者。而對東南亞人民來說,中國是「東盟奇蹟」的促成者和捍衛者!「東盟奇蹟」是中國與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xxx圖為2022年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第40屆和第41屆東盟峰會時,峇厘島機場的歡迎場面。圖源:新華社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歐盟屈從美國導致雙輸,東盟伙同中國造就共贏
亞洲的第三條道路──東盟如何在大國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金磚峰會發表《喀山宣言》,大步朝世界多極化和去美元化前進
「霸道」的美國無法向奉行「王道」的中國學到什麼
門羅主義200年給拉丁美洲帶來什麼?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