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拉格看香港:當下的眼淚只能留在當下

By 張方遠 / 2019-06-20 14:59:50 /
香港
摘要:

佇足於捷克反共博物館時,香港「反送中」遊行的照片與消息,不斷在臉書洗版。老實說,人民的意志沒辦法被迴避,這是北京和港府必然要直面的「一國兩制」挑戰。 今天回望30年前蘇聯解體的那顆「滾石」,以及眼前香港的動盪,許多人抱持的「歷史終結」的信仰搖旗吶喊,但偏執的意識形態始終被證明無濟於事,更多需要的,則是冷靜的思考和敏銳的觀察。

xxx呲牙咧嘴的俄羅斯娃娃,體現了館方對共產主義的認知與想像。(張方遠攝)

利用端午假期,飛往捷克遊覽了一趟。待在布拉格的最後一天,在「跳舞的房子」吃完午餐後,搭上需要自己按鈕開車門的地鐵,來到了共和廣場。從地鐵站出來,一邊是著名景點「火藥塔」,另一邊則是一間大型的BILLA超市,同行的友人正興奮於到超市張羅零食伴手禮,無意間在旁邊發現「共產主義博物館」(Museum of Communism)。

相較於整個廣場熙熙攘攘的人潮,這間位在樹蔭底下的博物館,真是低調到不行,40多年的共產黨主政歷史,和窄小的入口幾乎不成比例。光看博物館名稱,或許讓人以為這裡是要宣揚共產主義的理想與實踐,但走進去首先看到呲牙咧嘴的俄羅斯娃娃時,大概就能恍然大悟,這裡是要告訴人們共產主義的幻起幻滅;沿著樓梯往上走,展場前矗立了一尊馬克思像,一旁依序寫著三個單字:夢想(Dream)、現實(Reality),以及夢魘(Nightmare)。館方毫不避諱地向購票進來的遊客表達立場:這是一間「反共」博物館。

xxx布拉格「共產主義博物館」展場前的馬克思像,一旁文字展現出共產主義的「幻起幻滅」。(張方遠攝)

聯想起前一天在布拉格萊特納公園(Letna Park)頂上看的「巨型節拍器」(Prague Metronome)。原址曾經是16公尺高、全世界最大的史達林像,1955年落成後不到十年的時間,1962年又被800公斤的炸藥炸毀。「蘇東波」之後,這裡出現了捷克第一間搖滾酒吧,現在也是滑板愛好者的聚集地,黃昏時相當多年輕人一邊喝著啤酒,一邊俯瞰著山下伏爾塔瓦河(Vltava)的美景。

置身布拉格,會感覺捷克這個曾經是社會主義陣營一員的國家,在東歐劇變之後,一直想脫下原來穿在身上的紅色外衣,自我「清洗」,試圖表現得比西方陣營更西方。就像波蘭一樣,不久前還立了法,全面禁止傳播共產主義。同樣的,這間看來是私人經營的博物館,不斷告訴來訪的遊客:共產主義是一場災難。然而,1948年讓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台的,跟若干年後吹起「天鵝絨」的,難道不是同一群人?

xxx位於布拉格萊特納公園的巨型節拍器,原址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史達林像。(張方遠攝)

xxx布拉格的萊特納公園裡,曾經矗立的史達林雕像。(圖/Jon's pics, CC BY 2.0)

就在佇足於這個反共博物館時,香港「反送中」遊行的照片與消息,不斷在臉書洗版。老實說,人民的意志沒辦法被迴避,這是北京和港府必然要直面的「一國兩制」挑戰。但在這當中,多少情緒與恐懼被無意識的點燃,馬上就成了燎原之勢。這段時間以來,台灣和香港每隔三到五年就會發生一場「群眾運動」,歷史的反覆不該被遺忘,反覆的本質性因素更應該被追根究柢。至於運動訴求與結果的好壞是非,恐怕只能等時間來做裁判,當下的眼淚與感動,只能夠停留在當下。

香港越演越烈的事態,以及在捷克反共博物館的感受,相當違和地碰撞在一起。這段行程的尾聲,身體已經相當疲憊,但心中不斷浮現北京大學中文系李零教授解讀《動物農場》的那句妙論:「對於一個有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來說,主流意識形態才最值得懷疑」。今天回望30年前蘇聯解體的那顆「滾石」,以及眼前香港的動盪,許多人抱持的「歷史終結」的信仰搖旗吶喊,但偏執的意識形態始終被證明無濟於事,更多需要的,則是冷靜的思考和敏銳的觀察。

【延伸閱讀】
解決香港問題,要從治理體系和歷史清理入手
台灣撐香港,我們守台灣 「反送中」的新冷戰序曲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