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點燈人」和「追光者」

【專題】扶貧進行式:他們就是我們
By 吳松山 / 2019-04-30 15:01:00 /
脫貧
摘要:

從台灣看大陸,視野往往受到各種有意無意的遮蔽,以至於遺忘了兩岸人民之間彼此都有的「共通感」。這裡有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訴說著最普通的人一輩子的堅守,最底層群眾走向小康的渴望。他們的故事,也可以是我們的故事,因為,兩岸人民的交往不能只有買賣,還要有互助、支援與扶持。

xxx扈志生老師在課堂上看著孫曉峰做題。(新華社 姚劍鋒 攝)

遼寧省鐵嶺市蓮花鎮硯台村的硯台小學外,天寒地凍北風吹,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冷空氣中,佇立在大山深處的兩排教學門房更顯孤寂,唯有空地上一面迎風招展的紅旗和煙囪上緩緩吐著的白煙正靜靜訴說著這裡的故事。

走進教學門房,這裡唯一的老師扈志生正在給唯一的學生,三年級的孫曉鋒上課。教室的窗戶上封著塑膠防止冷風侵襲,暖暖的陽光隔著玻璃傾灑下來,照耀到孫曉鋒認真而專注的臉上。

蓮花鎮硯台村地處大山深處,硯台小學是這裡唯一的學校。由於山區交通不便,這裡沒有外來學生。近年來,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有能力的家庭就把孩子一起帶走到外面讀書,或者轉到鎮上的學校。自2017年9月起,孫曉鋒成了這裡唯一的學生。

雖只有一名學生,54歲的扈志生依然勤勤懇懇。他每天都認真備課、教學、生爐子、打掃衛生。明明可以去環境更好的學校工作,扈志生卻選擇留下來。「我從21歲開始就在這裡教課,對這裡有感情啊,捨不得學校,也捨不得孩子。」扈志生說,「只要曉鋒還繼續讀書,我就會一直教她。但如果她六年級畢業了,還沒有新生來上學,學校就要關了。」

深山的教室裡,除了粉筆在黑板上寫字的聲音,靜得只剩下師生倆的呼吸聲和風吹聲。孫曉鋒正在上課的教室隔壁,還有一間嶄新的教室,牆面粉刷一新,教室的一角有一個書架,上面擺著許多課外讀物,還有文具。

轉眼午後3點,到了放學的時間。因為兩家離得近,師生倆每天都一起上下學。山嶺巍巍,雲霧繚繞。扈志生和孫曉鋒走在被積雪覆蓋的山路上,孫曉鋒穿著紅色的棉服,蹦蹦跳跳,將清冷的山路點綴得格外好看。

【專題】扶貧進行式:他們就是我們
花果山裡堅守36年的「教書匠」
扶貧「大遷徙」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跨省苗寨的「跨越式」脫貧
大山深處的「點燈人」和「追光者」
別了,喀喇崑崙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