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康|開弓沒有回頭箭:館長陳之漢首次大陸行的轉變(節錄)
知名作家張萬康分析館長的轉變過程,指出館長走得比台灣各種顏色的政客都遠,都寬,都高,且綜觀下來其實是有意識,有自覺性的,認為館長已成為超越藍綠白等各種顏色的人民群眾代表。本文經作者授權後節錄約2500多字內容,以饗讀者。
犇報編按
今年六月,在民進黨政府打造兩岸緊張情勢下,知名網紅館長自詡「兩岸和平使者」,毅然決然前往大陸,在海峽兩岸引起極大關注與話題,大陸更抓準館長掀起的旅遊風氣,推出「首來族」免收申辦台胞證證件費,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對此,知名作家張萬康寫了篇8500多字的長文,分析館長的轉變過程,指出館長走得比台灣各種顏色的政客都遠,都寬,都高,且看似乎感性發酵或無意識,綜觀下來其實是有意識,有自覺性的,認為館長已成為超越藍綠白等各種顏色的人民群眾代表。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尻尻聊天(張萬康)」,經作者授權後節錄約2500多字內容以饗讀者,並於文末附上全文版連結,作者在原文中詳細剖析館長生涯成長之路,值得進一步閱讀全文。
開弓沒有回頭箭:館長陳之漢首次大陸行的轉變(節錄)
◎作者|張萬康(知名作家)

2025年館長六月上旬到中旬首次前往大陸,兩個月以來堪稱震撼臺灣,且六次登上央視。很多臺灣人訝異他怎麼變得這麼會講。
驚豔的不光是館長思想轉向,而是他很會講,口才極佳。很多人覺得他以前很廢,倒不是他挺過誰,一碼歸一碼,他腦袋和口條很貧乏,所謂論述能力,很菜。又如他的搞笑,對打,譬如跟啥「吃屎哥」,低能到不行。兩岸許多網友喜歡他爆粗口,當他是樂子人,或崇拜,大多都是壓抑慣了,或生活太過乏味?
館長是如何頓悟的?他的智慧是如何升級的?這帶來一個啟示,人一旦開竅了,一通百通。粵語叫:「一理通百理明。」
我的觀察和研判,他的開竅跟他私下研究大陸,看各種視頻,往返兩岸的本島民間人士跟他聊大陸有關。以及可能有高人指點。
很多臺灣同胞至今不曉得,大陸視頻、文章、影視的素質很高(大陸觀眾認為很多影視低能或亂拍另當別論),所謂高手在民間,各路專業的人都很多,各種面向十分之燦爛。館長從中吸收到養分,加上有慧根,整個開竅。
2024年大陸B站的女性博主「吃瓜蒙主」曾說,臺灣教育失敗,臺灣人講話和寫東西不利索,沒法清清爽爽,文章無法理得明明白白,臺灣人的文化越來越次。順著蒙主這番話來說,館長默默吸收了許多大陸視頻的靈氣,如今腦子和口條理得明明白白,智慧豁然升級。
截圖自視頻.8d0d6847dfd61446.jpg)
他在前往大陸前就開竅一半了,去大陸只是印證看法,印證過後自而信心百倍,全然開竅。此人是做生意的,竟然還46歲了沒去過大陸。他很想去!想去就學得更多。大陸能學到的、能見識的東西太多了。
從接觸大陸資訊到前往祖國,起初是好奇,尤其是想給綠營難堪,基於恨綠,但這演變成他發現自己被臺灣蒙蔽了,所謂台蛙,信息繭房,他發現這事兒得認。認自己過去腦殘。
從而他為過去道歉多次,試問藍綠白政客網紅有無對自己歉疚半次過。不是說他道歉多偉大(他也是不得不),但已然不容易了。
他一通百通之後,慨然講出祖國、中國人、大陸,以及用他簡單精準的俗白方式來論述兩岸走在一起的重要。包括他想止戰,想拉下綠營,想救柯文哲。這些都很打動人呀。
事實上當他首次造訪大陸,來到上海落地的第一天,做直播時仍不斷中國、中國的講話。第二天就改成大陸。後來他告訴大家,大陸群眾有人告訴他為何要講大陸,我們對臺灣同胞這麼友善,聽你們老講中國傷感情。意思就是你們有分別心。可以看出「傷感情」這句讓館長很在意,頗內疚。大陸同胞的真誠,讓館長也變成一個真誠的人,那些表情是演不來的。

這不光是人情世故的假來假去,而是在意傷感情,這種人特別成熟智慧,心腸也好。他傷了別人感情,別人有點受傷,他也跟著受傷,他有這種體會能力,這種人不容易。本人2009年曾前往台大聆聽侯孝賢導演一場文藝講演,他建議台下青年:「要能感受別人的感受。」眼下是十六年後的2025年,讀書人普遍有無做到這句值得打個問號,可狀似大老粗的館長卻體現了這句。
他的思想和口條表達能力是一起進步的,這種進步才叫扎實,也生出了魂魄。從個人的進步,到民族情感、兩岸情感的對接,一瞬間他徹底接通了一切。有點素人禪師的味兒了這是。
館長走得比島內各種顏色的政客都遠,都寬,都高。起初似乎只是感性發酵,無意識的。但兩個月看下來他是有意識,有自覺性的在呼應對岸談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是這九個字他用他自己一套講話方式來發表。兩岸融合,他很重視。這個融合是在精神面的融合,不是從臺灣人能賺錢來出發,而是彼此融合後自然臺灣人有錢賺。他的轉變既是漸進的,也是提速的,一個人思想的成型本就需要時間或機遇,他的進步和升級如今可能比給他指點過的高人還高。
館長已然成為超越藍綠白等各種顏色的人民群眾代表。他是臺灣中下層廣大人民的一個鮮明代表人物。他的大陸粉絲有的是讀書人但身上也有人民性。他自己就是一個「政黨」。不是組黨的意思。而是說他的粉絲或欣賞他的人在島內或去對岸,只要講「我是館長粉絲」、「我是跟著阿館的」就夠了,不用特別講自己是藍綠白哪種或啥洨中間選民,也不必再表態自己是不是中國人或對統一、或統一時程表有啥看法。

在政治大格局上,館長能起啥作用,這可能無法多作期待。館長至少正在做一件大事,就是矯正臺灣人對大陸的偏見和歧視心態,且讓臺胞願意用心融入大陸,彼此當一家人看,當一家人來相處。目前來看很有成效,但當然還不夠。光靠他一人不行,觀眾和粉絲們要能相互影響,傳遞對的、善的、清醒的觀念,要擴展出去。
館長未來會如何,可能還是有戲,咱在此話不能說滿。中國人的風潮才正開始,他不能停,人氣不能散,沒有回頭路了。會不會最終思想又渾了,「妖風又綠陳之漢」?不知道。且看下去。基本上他有生命危險。
可想而知在臺灣有統左派思想的人,或有「人民性」的人對館長是喝采的。很容易彼此看到相同本質、屬性。館長欣喜大陸各方面建設發展的進步和人情味,統左當然也是,但以前大陸沒全面發展時統左也喜歡大陸,甚至萬一大陸出了閃失發展中斷或下滑,統左還是喜歡大陸,亦仍盼望統一。館長不一定像我們這樣,他著重在現實生活肉眼可見的大陸萬象,並思考為什麼大陸能起勢?人民該要的生活是什麼?這一切激起他藏在靈魂中的民族情感。
換言之大陸若沒崛起,他對大陸可能沒啥興趣,且以後要是覺得掃興了就可能退後一兩步?但,凡民本就重視現實,對兩岸大多人而言從現實出發沒毛病。館長仍正在轉變和提升,他對大陸已建立很深的情感,倒也不可能三兩下挫折或看到一兩個不符期待的畫面就容易變心。
我個人要說的是,臺灣人不必高傲又自卑。臺灣作為中國34個行政區裡的其中一省,臺灣當然有34之1的特色魅力,就像廣東、陝西、內蒙、臺灣都是各有各的特色精彩。就算撇開是不是個省,臺灣很多東西跟大陸就是有著切不斷的關係。
就像三杯雞,這是臺灣民間的招牌菜,但其實來自贛南的客家莊,傳到粵北或閩西客家後又輾轉傳來臺灣。三杯的內容,是把起先的豬油改成臺灣的黑麻油,江西的米酒改成臺灣的米酒,醬油沒啥好說。但總之江西、臺灣的三杯雞差不多,真要說臺灣最不同的是放了九層塔。臺灣大可不必神經兮兮啥都要捍衛或切割,否則也辜負了可愛的九層塔。
什麼「小小多山的臺灣」這套臺灣文青用來歌詠臺灣的抄襲或挪用就省省吧,就算不是抄智利國的共產黨詩人聶魯達也一樣,別折騰了,九層塔拿出來灑在三杯雞上就是真理。臺灣人是中國人,臺灣有臺灣的特色請安心。
◎本文為節錄版,作者在原文中詳細剖析館長生涯成長之路,如欲觀看全文,請點選下方連結前往:
開弓沒有回頭箭:館長陳之漢首次大陸行的轉變
◎作者|張萬康(知名作家)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 張萬康|乒乓外交,乒乓內交
‧ 國台辦:免收台灣「首來族」申辦台胞證證件費
‧ 罷團潰不成軍!「反共護台」的牛鬼蛇神們原形畢露|犇報快評
‧ 程志寰|破除「美國中心主義」,台灣才有未來
‧ 統派政團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回顧歷史、批判民進黨法西斯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