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當代中國」 / 「科技 IN TOUCH」
從32釐米到4600公里!大陸建構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僅僅傳輸32釐米。如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到1400多萬倍,實現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通信、計算、測量),中國經過20多年努力,在該領域終於從跟隨到領先的重大轉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佈,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這表示中國已打造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的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
據新華社報導,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僅僅傳輸32釐米。如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到1400多萬倍,實現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相關合作機構共同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經過兩年多穩定性、安全性測試,實現了跨越4600公里的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要實現廣域量子通信,存在光子損耗、退相干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比如光子數在光纖裡每傳輸約15公里就會損失一半,200公里後只剩萬分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受訪時表示,科研團隊在光學系統等方面發展了多項先進技術,化解了這些難題。
潘建偉並介紹,《自然》雜誌審稿人評價稱,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路,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目前整個網路覆蓋中國四省三市32個節點,包括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4個量子城域網,通過兩個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相連,總距離4600公里,目前已接入金融、電力、政務等行業的150多家用戶。
基於「不可分割」「不可複製」等量子特性,量子通信被稱為「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在多領域具有應用前景。星地量子通信網的建成,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網」奠定科技基礎,也為相對論、引力波等科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地實驗室」。
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通信、計算、測量),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中國經過20多年努力,在該領域終於從跟隨到領先的重大轉變。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43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中天關台事件,新聞游擊戰的發展機遇
‧ 專訪推動長江「十年禁漁」的科學家:曹文宣
‧ 未來將如何評價2020的台灣?
‧ 2020年台灣經濟: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