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當中國經濟總量是美國兩倍時…
美國也希望通過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以及一些軍事行為包圍中國,在過往的歷史當中,每一次大國衰落,新的大國興起時,在全球範圍內都存有衝突矛盾,依靠戰爭來解決大國衝突。林毅夫認為,中國將會竭盡所能去避免戰爭,任何情況下中國都應該去避免戰爭。
5月14日,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線上舉辦了題為「世界經濟、金融與全球秩序展望」的主題論壇。觀察者網整理林毅夫教授發言,文章觀點未經演講者本人審核,但提供讀者窺探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對局勢發展的看法。
◎演講/林毅夫
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圓桌論壇,剛才聽到了瑞·達利歐教授的主旨演講,我的這部分是對瑞·達利歐演講的補充,同時也會參考一些類似的話題,從中國的角度同時也是從經濟的角度來探討。
全世界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我們理解這樣的變革,必須要理解變革背後的原因,而這些大的變革也可以在經濟的變化當中展示出來,特別是在全世界的主要大國之間展示出來。
1900年,也就是20世紀伊始的時候,那個時候大國聯盟入侵了北京,我們說的八國聯軍包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國、日本以及奧匈帝國,他們加在一起占到了全世界一半的GDP份額(50.4%)。2000年的時候G8集團,同樣也是8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組成了G8集團,2000年G8集團的GDP加在一起占世界的47%。
我們可以看到在20世紀這種經濟版圖還是非常穩定的,主要基本上是由7大或者是8大國家力量組成,它們占到了全球GDP的50%,也是因為經濟上的力量,使得實際上全球的政治、衝突由這8個國家決定。
當我們進入21世紀以後,事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講話上指出:「當前,我們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
在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2018年,上述8個國家對於全球經濟的貢獻從47%下降到了34.7%。因為整個經濟產出的下降,G8集團喪失了管理世界衝擊的能力。這也是G8發展為G20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在全球版圖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最主要的國家增長率在下降。一方面他們的經濟增長每年穩定在3%左右,另一方面這個變化還因為新興市場經濟快速崛起,特別是中國。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在全球GDP的比重是6.9%,2018的時候占了16.8%。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是什麼?新興國家如何在新世紀當中實現這一點?我覺得這是因為新興經濟市場後發者的優勢,推動了科技進步以及產業升級,並且這個成本低很多。這些大國他們進行產業升級需要發明創造新的科技,而新興經濟市場會有後發者優勢,同時也可以從全球化當中受益,全球化使得新興市場是有足夠的市場發揮他們的競爭優勢,並且能夠捕捉發揮自己競爭優勢的機會。
在這樣一個全球版圖的變化當中,從心理上來說最大的輸家是美國,因為整個二十世紀當中,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在全世界範圍之內最大的經濟體。
到2014年時,中國超過了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是因為這樣的改變,美國也想要去採取一些措施保持自己的經濟產出並且遏制中國的發展。從經濟角度來說,中國經濟規模是最大的,但是如果按照人均水準來看中國比美國低很多,這意味著什麼?
相當於說美國的人均GDP水準更高,生產水準更高,意味著美國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更強,美國的金融實力更強,美國的軍事實力是最強的,所以我們經過觀察可以看到在美國有這樣一些新的趨勢,很多公司希望達成聯盟和中國脫鉤,以此來鉗制中國的經濟發展。
在某些程度上來講,美國也希望通過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以及一些軍事行為來包圍中國,我們剛才還記得達利歐教授在進行演講時說,在過往的歷史當中,每一次大國衰落,新的大國興起時,在全球範圍內都存在有衝突矛盾,都依靠戰爭來解決大國衝突。
面對當今的情況,中國接下來最好的戰略是什麼?首先我非常認同剛才達利歐教授的觀點,我認為在當下的時點,中國將會竭盡所能去避免戰爭,任何情況下中國都應該去避免戰爭,除此之外我想從我的角度給大家貢獻兩個建議。
第一條建議,希望能夠保持動態的經濟發展。
第二條建議,希望能夠保持開放的態度。
在全球化發展當中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如果我們進行歷史對比,會發現它有一些相同的趨勢也會有些差異化的發展。比如在過去我們發現各個政權之間交替時,無論當時霸權主義穩定了霸權或者說有個國家新興而起,它們都會替代原來的國家,所以大家人均的GDP水準都會提高,而且發現競爭者的技術水準基本上在同一條線上,但是現在來講中國還是處在迎頭趕上的狀態,還在追趕的過程當中,中國人均GDP相當於是美國四分之一的水準,所以在以前歷史過程中有這樣一個交替時,必須要求替代者的人均GDP水準是同一個水準,而現在中國只占美國的四分之一。
當然我們發現人均GDP低,科技人均占比更低,美國這兩個方面更高,所以美國當然可以用技術作為制裁中國或者圍剿中國的砝碼,但是中國不斷地大踏步迎頭趕上。
中國有個後發者優勢,就像剛剛我之前所講的一樣——通過一些專門研究,我會發現中國現在的技術滲透率有點像20世紀40年代的德國、5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韓國,但是這種後來居上模式的國家,我們發現他們的增長會有8-9%。
除了中國有後發者優勢之外,中國的國內市場非常龐大,與此同時,中國有很高的國際經濟占比份額,並且我們現在正在看到政治方面,我們有較好的政治環境去保證它的穩定增長,這些都是中國的優勢,中國應該變它的優勢為寶,使它能夠保持動態經濟增長。
第二點建議中國積極保持開放,能夠成為全球化的推動者,為什麼這樣建議?因為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我們能夠保持經濟的8%的潛在增長率,並且每年實際有5-6%的增長還是可以實現的,所以你會發現在全球當中,我國的份額特別大。2008年以來,中國占到每年全球增長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如果中國能夠保持這樣高速增長,中國將會持續地助力全球經濟的發展,所以每一年繼續給全球增長至少貢獻四分之一的增長甚至更多。
第二點,按照購買力平價考量,中國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家。現在中國是120多個國家最大的交易夥伴國,另外70多個國家第二大交易夥伴國,所以在全球你可以算一下,對於90%的國家來說,中國要不然就是他們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國,要麼就是第二大合作夥伴國。
我們都知道貿易是一個雙贏的東西,尤其在當代全球化經濟背景之下,大家應該是1+1大於2的共贏,其他國家和中國打交道做交易,他們從雙邊貿易當中獲益良多,所以這個建議就是中國保持高速動態經濟增長,並且保持開放型的改革態度,如果能夠做到這兩點,中國增長將會是其他國家的機會,當然是除了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
其他國家會發現這其實都是我們國內的增長所帶動的貿易增長,包括創造一些當地的就業和經濟發展,因此和中國保持好的貿易關係是非常至關重要的,這些國家才能維護你們國家的經濟增長、就業率、公司發展等。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中國可以瓦解美國試圖和中國脫鉤的企圖。
按照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經濟,現在我們會發現,現在中國是美國的50%,但是世界會發生改變,我發現世界會有一個舊貌換新顏的全新途徑,中國人均GDP占到美國的50%,中國的人口實際上是它的4倍,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總有一天會是美國經濟總量的2倍,那一天到來了,美國將不得不做一個平衡和抉擇,必須跟中國做貿易,必須跟中國維護好關係。尤其只有跟中國打交道,才能維持自己的就業率,才能確保國家有獲益,這樣樹立的全球新秩序,是穩定和平的新秩序。
◎來源|觀察者網
◎本文為觀察者網整理林毅夫教授演講發言,未經本人審閱
【您可能有興趣】
‧ 英國學者羅思義:人類將見證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 普京逆襲積重難返的美國:非同小可的五百年大變局
‧ 溫鐵軍:為什麼新興國家曇花一現?中國卻能持續發展
‧「國強必霸」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規律
‧ 加拿大埃及裔青年:我對當前中國和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