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羅思義:人類將見證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摘要:

著名英國馬克思主義學者羅思義表示僅僅用70年的時間,中國從幾乎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快速躋身高收入國家,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是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比擬的。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取得了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和社會成就。

xxx3月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作進一步審查。(圖/新華社,曹燦攝)

今年三月,中國大陸召開兩會,做出「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新冠疫情重創全球,中國大陸成功穩住疫情,復工復產促成經濟好轉,更宣告全面消除絕對貧困,並在2020年年底接連簽屬RCEP與中歐貿易協定。在此背景下,中國大陸兩會的召開,讓全球引領期盼中國大陸的未來發展。

著名英國學者羅思義,近來在外媒發表兩篇英文文章,認為在中國兩會之後,世界見證了人類歷史的「第四次轉折」。並指出因為中國共產黨堅守馬克思主義理念,才能領導中國人民突破美國的防堵,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成長為世界最大的高收入經濟體。

羅思義是名馬克思主義者,是英國工黨黨員、社會主義政治活動家,在川普執政後期,西方右翼人士試圖發動「新冷戰」時,羅思義不斷呼籲「拒絕新冷戰」,並發動社會運動,組織反對新冷戰的聯盟。羅思義也同時是陸媒觀察者網的專欄作者。

近日觀察者網便編譯羅思義評析兩會的兩篇英文文章,指出今年三月如期召開的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NPC)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PPCC),承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即便以中國最重要的年度政治事件的正常標準來衡量也是如此。毫不誇張地說,結合中國正在發生的兩件大事,本屆兩會將會成為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性轉折點。

文中指出2020年中國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在這一年,中國以任何其他國家無法完成的方式戰勝了新冠疫情和實現了經濟復甦——此外,中國還實現了新冠疫情爆發前設定的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

而對於今年兩會設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文中更表示如果這兩個目標能實現,按照國際標準,屆時中國將躋身世界高收入經濟體行列。這將是關係中國人民乃至世界形勢的歷史性變化。

對此,羅思義認為自己非中國人,無需對中國的發展與變化發表太多評論,而是想簡要地總結和描述這些成就和變化,以及從國際格局、歷史性大視角對這些成就和變化比較分析其對世界的影響。羅思義相信這樣的比較將有助於人們認識到中國所取得的成就有多了不起,以及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所承載的意義有多重要。而也將更進一步說明為什麼中國的經驗對於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來說至關重要。羅思義也提醒中國經驗可以學習和借鑒,但不能機械照搬。

全球抗疫的中國經驗:「生與死的距離」

羅思義在文中先回顧2020年,中國是最早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國家。與其他任何國家相比,中國在面對這一致命威脅的時間和了解都更少。從2020年1月23日開始,中國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先是武漢封城,然後是湖北封省,來控制新冠疫情的蔓延。這一措施非常成功,儘管兩周內新冠病例數量急劇飆升,但六周後中國大陸的病例數量基本上降到零——從那時起,即便出現局部小規模的疫情,也能迅速得到控制。

文中引用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的評論,指出:「由於中國政府應對有方,新冠疫情並未在『全中國』範圍內大爆發——雖然湖北爆發了嚴重的疫情,但中國其他地區的病例數量有限。」

xxx在後來幾度差點造成疫情復甦下,大陸都成功穩住疫情。圖為青島應對疫情,快速進行全民核酸檢測的血液檢測過程。

羅思義表示新西蘭和越南能後來成為應對疫情最成功的國家,本質上是借鑒中國抗疫經驗才控制住疫情——當然,這些國家的做法值得贊揚。然而西方發達國家則並未借鑒中國經驗,結果新冠疫情在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國家災難性地蔓延開來,並且不幸的是,疫情至今還在這些國家肆虐。

對於這樣抗疫的結果,文中指出中國,以及借鑒中國抗疫經驗的國家和未借鑒中國抗疫經驗的國家有什麼區別——基本上是生與死的區別。中國累計死亡病例不到5000例,相比之下,截至文章發稿時,美國累計死亡病例為52.5萬例,是中國的100多倍。但即便這樣,也會誤導性地低估中國的抗疫表現,因為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按人均計算,美國的累計死亡病例應是中國的400多倍。

文中也指出若按人均計算,英國等其他西方國家的表現甚至比美國還要差。按人均死亡率計算,中國的表現優於七國集團(G7)或金磚國家(BRICS)等任何其他主要經濟體。正如美國經濟學家馬克•維士布羅特(Mark Weisbrot)在評論美國試圖發動新一輪冷戰以轉移人們對這些實質性比較的注意力時所言:「我們需要經濟復甦和擺脫疫情,中國已經做到了這兩點。為什麼我們不先做這些呢?」

羅思義表示,2020年中國政府的抗疫表現使中國人民免受一場全球性的災難。如果中國遵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抗疫政策,中國可能會有數十萬人,甚至數百萬人死於疫情。但得益於中國政府截然不同的表現,這些人現在仍幸運地活著。在西方國家,有超過200萬人因他們的政府未借鑒中國經驗而死亡——這一死亡數字相當於一場大規模戰爭死亡人數。

面對這些生死問題,羅思義指出所謂的西方人權組織,如「人權觀察」,在這方面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們非但沒有贊揚中國拯救成千上萬人生命的事蹟,反而攻擊中國的封城等措施。由此可見,他們的人權理念極其虛偽與膚淺,純粹是為了迎合災難性的西方模式,而不是真正地保障人權——生存權是最重要的人權。

復甦-減貧-高收入經濟體:這一切都不是「奇跡」

羅思義也指出中國迅速控制住疫情,為2020年的第二個巨大成就——經濟復甦——奠定了基礎。

文中指出在疫情的影響下,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遭受了嚴重打擊——GDP同比下降6.8%。但是,由於疫情被迅速控制住,到了第二季度經濟已經開始復甦。到2020年底,中國全年GDP增長2.3%。中國是唯一一個在2020年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相比之下,美國2020年全年GDP下降3.5%。美國GDP下降所帶來的後果甚至要比525000人的死亡來得更為嚴重,因為這導致數千萬美國人遭受失業和減薪。

這些趨勢的結果是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有利於中國的巨大變化。文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指出按照當前匯率計算,2020-2021年60%的世界經濟增長將源於中國,美國的這一數據則為14%。2020-2025年32%的世界經濟增長將源於中國,美國的這一數據則為17%。

文中表示中國不僅安然渡過全球經濟衰退,表現更遠優於其他主要經濟體。

羅思義也表示中國在2020年取得的另一個巨大成就是消除絕對貧困,而且這是在疫情爆發之前就設定的目標。國際間的比較再次令人震驚:按照世界銀行界定的國際貧困線標準,從1981年至今,中國已使8.53億多人擺脫貧困——這占全球脫貧人口的75%。換言之,在過去40年裡,全球每四個脫貧人口中就有三個是中國人。

然而,消除絕對貧困這一巨大的成就,在兩會設定的目標之一——「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按照國際標準將躋身高收入經濟體行列的大背景來看,只是中國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的一部分。

xxx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圖/新華社)

文中把目光從2020年所發生的事件轉向未來,指出中國異乎尋常地宣布,今年將向全國人大提交兩個而非一個中長期規劃綱要。第一個是涵蓋2021-2025年的新的五年計劃,第二個是2035年遠景目標。兩者顯然是相互關聯的——新的五年計劃將是實現遠景目標的第一階段。

這兩個相互關聯的計劃的新特點是,新的五年計劃將開啟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按照國際標準中國將躋身高收入經濟體行列的開端。這一過程將持續到2035年。

文中指出按照中國自己的標準,中國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包括消除絕對貧困。按照世界銀行(World Bank)制定的國際標準,2022-2023年,也就是下一個五年計劃的中期,中國將跨過目前的上中等收入經濟體門檻,邁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即每月略高於1000美元的國民總收入。正如兩會前公布的,2035年「民生福祉將達到新水平」。

羅思義特別強調,中國是在1949年建國以來一窮二白的背景下,取得世界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和社會成就的。

文中回顧歷史,指出中國由於遭受外國列強一個多世紀的干預,1949年中國的人均GDP幾乎是世界上最低的,只有不到10個國家的人均GDP低於中國。從1949年至今,僅僅用70年的時間,中國從幾乎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快速躋身高收入國家,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是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比擬的。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取得了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和社會成就。

文中更提出數據,幫助讀者對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和社會成就規模有更直觀的認識。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現有高收入經濟體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6%,中國人口則占世界人口的18%。也即是說,中國成為一個高收入經濟體,將使生活在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口比例增加一倍以上。

這種情況意味著,「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面臨的任務與前十三個五年規劃不同。這一切首先是要中國跨越1949年以來的巨大發展差距。現在決定性的問題是,中國要如何作為高收入經濟體而持續發展?

成為一個高收入社會所面臨的需求,文中點出顯然比一個不發達社會復雜得多。在一個不發達的社會中,壓倒性的問題是如何滿足基本需要——食物、住房、基本醫療保障和教育。但在一個高收入社會中,教育、醫療、環境、文化和眾多其他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

因此,前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成功意味著「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有了一個新的重心,即如何以國際標準將中國建設成高收入經濟體?

xxx圖為四川涼山州「懸崖村」的小朋友攀爬梯子上下學的畫面。(圖/網路圖片)

羅思義認為很多評論將中國取得的這些經濟和社會成就稱為「奇跡」。從國際和歷史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並非奇跡,而是中國共產黨採取的政策取得的結果。實質上,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就向中國人民做出了承諾。這個承諾就是,如果你們支持我們的社會主義綱領和路線,那麼從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和文明之一淪落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的中國,將逐步擺脫一個多世紀的外國侵略、掠奪和壓迫的屈辱,重新回到自己應有的地位。僅僅70年,一個人一生的時間,中國共產黨就兌現了這個承諾。

對於中國共產黨取得的成就,羅思義認為這並非奇跡,表示人世間哪有什麼奇跡,這是中國共產黨正確的政策和理論的產物,這其中是無數辛勤的勞動和中國人民的犧牲與奉獻。如果世界其他國家也能如中國所做,那麼人類面臨的許多問題都將得到解決。中國人民所取得的這一成就,是今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最好的註腳。

除了向高收入經濟體過渡外,這次兩會提議的氣候變化政策也將在未來影響中國乃至全人類。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發表的一次重要講話中,向國際社會承諾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個行動目標——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些舉措在全球範圍內廣受歡迎,被視為國際社會應對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游戲規則的改變者」。

文中點出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國從世界經濟發展的邊緣位置轉變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之一,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現正影響著全球氣候狀況。這不僅關係到整個世界,而且非常直接關係到中國自身——應對氣候變化必須被納入其經濟政策的核心。

中國將帶領發展中國家見證「歷史轉折」

羅思義認為中國將在「十四五」發展期間,在至少三個方面對世界經濟產生廣泛、深刻、見微知著的改變。2035年遠景目標將反過來催生一場任何人有生以來不曾經歷的第四次世界性轉折。

首先,羅思義在文中指出中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將使生活在高收入社會中的世界人口比例增加一倍以上,從而使世界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收入和更加復雜的需求,將改變和擴大許多與高生活水平有關的全球市場和人類體驗——文化、教育、娛樂、旅游、醫療保健和環境保護——並明顯豐富中國人民的生活。

其次,文中也點出不管是未來15年(2021至2035年),還是未來5年,對於應對氣候變化都將是決定性的。習近平在聯合國的講話中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被環保組織稱為「游戲規則的改變者」。拜登治下的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的決定廣受歡迎,現在為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討論和合作開辟了道路。中國制定的這些氣候變化目標將涵蓋到2035年的整個時期,並將開始體現在「十四五」規劃中。這對中國自身乃至全世界都至關重要,因此全世界的目光不僅關注中國這個五年計劃的進展,而且也關注美國和歐盟同一時期做出的決定。

xxx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圖/新華社)

第三,羅思義認為短期內中國正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從疫情重創中復甦的重要引擎。文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指出2020-2021年60%以上的世界經濟增長將源於中國;2021-2025年30%以上的世界經濟增長將源於中國,而美國的這一數據則為17%。因此,中國新的五年計劃的目標實現與否,將影響到全世界。

第四,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35年以前中國就已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則並非如此。但到2035年,無論是按照哪種方式計算,中國都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隨著美國在約1880年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目前尚健在的人還沒有經歷過世界最大經濟體是中國而非美國的世界。

羅思義認為從經濟學到心理學角度看,這將產生諸多影響,但這超出了本文的範圍,故不多述。但正如習近平在題為《堅定的步伐走出人類歷史上這段艱難時期》的講話中指出:「今天的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目前尚健在的人還沒有經歷過中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世界,因此幾乎不可能事先預見到這種情況將產生什麼樣的社會和心理影響——除了它們的性質必然會改變世界格局之外。

羅思義指出客觀地分析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對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發展的貢獻,都應該受到歡迎,甚至應該在全球範圍內予以傳播。不言而喻,這不僅是中國自身的一大進步,也是全人類的福祉。但遺憾的是,有人幼稚地認為美國政府歡迎中國所取得的這些成就。恰恰相反,中國的這些成就使美國政府不顧一切地向本國民眾隱瞞這一現實,並盡可能地向世界其他國家隱瞞這一現實。

羅思義認為美國政府如此做有兩個原因:

首先,儘管美國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的4%,其GDP目前僅占世界經濟的五分之一左右,但美國政府決心保持對世界其他96%的人口和五分之四的經濟的主導地位。遺憾的是,這是美國的官方政策。

第二,中國通過社會主義取得了成功——這與美國宣稱的「資本主義是唯一成功的經濟和社會制度」的說法大相徑庭。此外,正如上文分析所示,與美國宣揚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日益體現出來。

基於這些原因,羅思義指出美國政府認為不僅要向民眾隱瞞中國的現實情況,還要設法減緩中國的發展增速。這就是美國企圖對中國發動「新冷戰」的原因。

這意味著,儘管中國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的崛起並不是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威脅,相反中國為互利共贏的合作創造了許多新的機會。因此,羅思義認為中國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新的考驗——美國領導層試圖阻止中國崛起和中國人民過上好生活。

羅思義指出正是堅守馬克思主義理念,幫助中國共產黨迄今為止完成了領導中國人民從幾乎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邁入世界最大的高收入經濟體的空前任務。今年的兩會標志著中國進入發展新階。同樣地,中國共產黨奉行的馬克思主義領導理論,對於阻止美國阻止中國人民進一步崛起的企圖達成,是不可或缺的。

最後,關於這些趨勢對全球的普遍影響,羅思義認為中國人民顯然可以直接感受到這些巨大成就對他們的正面意義。但對其他國家的人民來說,這背後所承載的意義不僅僅是被動地為中國點贊。

然而中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對人類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生活在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口將增加一倍多,而儘管如此,世界上仍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還沒有達到高收入水平。因此,這對人類和希望借鑒中國成功經驗的其他國家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中國從1949年幾乎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到不久將躋身高收入經濟體行列這一事實,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提出一個問題:他們怎樣才能取得同樣的進步?

羅思義認為中國的進步在客觀上肯定會極大地幫助發展中經濟體,因為中國是它們最重要的貿易和投資伙伴之一。但是,對於中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後仍將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50億人來說,學習中國的經驗也至關重要,因為這仍將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的目標是,根據自身國情借鑒中國經驗,和中國一樣取得成功——躋身高收入經濟體。

羅思義指出中國並不試圖輸出「經濟模式」,也不積極主張其他國家照搬其政策,這是完全正確的。事實上,任何機械地照搬中國的國家肯定會犯錯誤——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都有其獨特性。但中國並不會禁止其他國家向中國學習,並將這些經驗教訓應用於本國的具體情況。正如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xxx3月5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圖/新華社,鞠鵬攝)

結論

羅思義最後總結趨勢而言,「歷史性」一詞經常被過度使用。但對今年的中國來說,這一說法並不誇張,而很客觀。中國在2020年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展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前景,為中國人民帶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

羅思義表示中國通過這些實踐,表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並非體現在為個人謀未來——它是當今人類發展的最佳保障。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機械地照搬中國,但每個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可以向中國學習。

羅思義認為中國所取得的這些歷史性成就,不僅是中國的一大進步,而且也是全人類的福祉。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兩會對中國一向很重要。但今年的兩會不僅對中國,而且對整個世界都非常重要。

◎文章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羅思義
◎校譯:新之

【延伸閱讀】
中國960萬易地搬遷人口脫貧,為什麼可說是人類兩大世界壯舉?
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脫貧經驗可供他國借鑒
從戰貧到抗疫: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哪裡?
免費看!紀錄片《中國減貧密碼》見證中國減貧奇跡
消除絕對貧困!中國創造人類減貧奇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