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終究不是蔣渭水

By 張方遠 / 2019-08-17 19:12:06 /
摘要:

7月31日,就在中國大陸官方確認全面限縮自由行旅客赴台之後沒多久,台北市長柯文哲正在籌組政黨的消息震撼了台灣政壇。做為2020年台灣大選相當有可能的候選人,柯文哲的政治動作其實見怪不怪,眾人更為在意的,其實是他選擇的黨名──「台灣民眾黨」。 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人的武裝抗日遭殖民當局鐵蹄鎮壓之後,台灣人改採了一條以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為主的抵抗路線。具有醫生身分的宜蘭人蔣渭水,被稱為「台灣的孫中山」,其在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分裂之後成立的「台灣民眾黨」,以及其開設的大安醫院同時是《台灣民報》的發行所與編輯部,是日據時期台灣反殖運動相當重要的陣地。

xxx柯文哲從不避諱自比為蔣渭水。(圖/柯文哲臉書)

7月31日,就在中國大陸官方確認全面限縮自由行旅客赴台之後沒多久,台北市長柯文哲正在籌組政黨的消息震撼了台灣政壇。做為2020年台灣大選相當有可能的候選人,柯文哲的政治動作其實見怪不怪,眾人更為在意的,其實是他選擇的黨名──「台灣民眾黨」。

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人的武裝抗日遭殖民當局鐵蹄鎮壓之後,台灣人改採了一條以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為主的抵抗路線。具有醫生身分的宜蘭人蔣渭水,被稱為「台灣的孫中山」,其在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分裂之後成立的「台灣民眾黨」,以及其開設的大安醫院同時是《台灣民報》的發行所與編輯部,是日據時期台灣反殖運動相當重要的陣地。

政治人物的自我投射與各取所需

正因為蔣渭水與台灣民眾黨在台灣近代史上的象徵意義,使得柯文哲的新政黨,在8月6日(這一天是蔣渭水和柯文哲的生日)成立大會之前已備受爭議。蔣渭水之孫蔣朝根擔任執行長的「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發出聲明,認為該黨名容易造成混淆,請柯文哲再加斟酌,以示對歷史及蔣渭水的尊重。

蔣渭水的其他後代反應更是激烈,一位自稱是蔣渭水外曾孫女的人士在臉書發文,聲稱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知識分子反日是必然」,如今「反中是社會良心的基本態度」,甚至認為蔣渭水要是活在今天也會「反中」,因此要柯文哲「少來攀親帶故」。執政的民進黨,則以「應尊重這段歷史」簡單回應。

事實上,台灣政治人物一向慣以歷史人物自我包裝,柯文哲當然不是第一人。馬英九數度表態自己的偶像是清朝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台北市長任內還把市府簡報廳命名為「劉銘傳廳」;蔡英文則曾說過崇拜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上台後一連串引起社會基層反彈的「改革」,確實處處可見新自由主義的影子。其實這種做法,多少也是政治人物個人背景與思想立場的投射。

至於柯文哲,他從來不避諱把自己與蔣渭水相提並論。2014年柯文哲以政治素人的形象踏入台灣政壇,首度參選台北市長,當時他就說過:「我要完成蔣渭水90年前未完成的命運」;他把選戰包裝為一場以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運動,宣稱概念也是來自於蔣渭水。2018年競選連任,柯文哲掃街活動也特別停留蔣渭水紀念公園發表短講。蔣渭水原葬在台北六張犁墓區,遷葬後改建為蔣渭水紀念廣場,亦是在柯文哲市長任內啟用的。

柯文哲說,他籌組台灣民眾黨,是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希望「台灣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民眾」。老實說,蔣渭水確實是少數同時受到藍綠陣營推崇的台灣歷史人物,2005年接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曾在舊國民黨中央黨部外牆上懸掛巨幅蔣渭水照片;民進黨陳水扁當總統時,題字讚揚蔣渭水為「台灣精神」,時任行政院長的張俊雄則稱蔣渭水是「自由民主先驅,愛國愛鄉典型」,形成特殊的「一個蔣渭水,各自表述」的狀態。

然而,無論是柯文哲,或是其他藍綠政治人物,將蔣渭水放上「神壇」,往往都是自取所需。包括當下台灣社會對於蔣渭水的認識,也僅僅剩下極為空洞的民主、自由、人權這些意識形態價值觀,把自己的「三觀」套在蔣渭水身上。

蔣渭水的民族氣節與階級意識

xxx蔣渭水一次演講後,遭日警唆使流氓丟擲泥巴,但他仍無所畏懼。

蔣渭水的抵抗精神與民族意識,可以說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曾經說過「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蔡培火,將日據時期台灣人分為「祖國派」、「台灣派」與「御用派」三類,蔣渭水正是「祖國派」代表人物。這一點可以從《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得到印證:「其中一種是對支那的將來抱持很大的囑望。以為支那不久將恢復國情,同時雄飛於世界,必定能夠收回台灣。基於這種見解,堅持在這時刻到來以前不可失去民族的特性,培養實力以待此一時期之來臨。因此民族意識很強烈,常時追慕支那,開口就以強調支那四千年文化鼓動民族的自負心,動輒撥弄反日言辭,行動常有過激之虞。……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蔣渭水、蔡惠如、王敏川等」。

蔣渭水的老同志白成枝曾回憶,其「在學中嚮往祖國,常著文痛論日帝暴政」。蔣氏不只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與中華革命黨,也曾計劃潛赴北京在水源地投入霍亂菌毒殺有意稱帝的袁世凱,並在台北醫事學校發起「國民捐」,以支持孫中山的革命運動。

蔣渭水投入的反日反殖運動,來自於其豐沛的民族意識,也因為如此遭到日本殖民統治當局所警惕。1921年他在《台灣文化協會會報》第一號改訂版發表〈臨床講義〉,為日據下的「台灣病人」診斷,開頭即指明台灣的原籍是「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並且「有黃帝、周公、孔子、孟子等的血統,遺傳性很明顯。」「因為是前記聖賢的後裔,故有強健天資聰明的素質。」

xxx1950年版《蔣渭水遺集》收錄的〈臨床講義〉。(圖/張方遠攝)

1924年在「治警事件」法庭辯論上,蔣渭水如此回應日本檢察官三好一八:「台灣人不論怎樣豹變自在,做了日本國民,便隨即變成日本國民,台灣人明白地是中華民族即漢民族的事,不論什麼人都不能否認的事實。」此外,目前流傳下來蔣渭水所作的兩首古體詩,其中一首《嘆神州》:「莽莽神州幾陸沉,藩籬已削更相侵。強鄰蠶食肇黃禍,碧血橫流滄海深。」都能看出蔣渭水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不滿,以及他對帝國主義踐踏下的中國的感嘆與不捨之情。

除了民族意識之外,蔣渭水對於台灣人如何自日本殖民統治解放出來的思考,其視野基本上放進了整個中國革命的脈動之中。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確立孫中山「以農工階級為基礎的民族運動」路線,蔣渭水則在1927年主導成立以大多數受壓迫農工階級為中心勢力的「台灣民眾黨」,並於1928年成立「台灣工友總聯盟」。

在這個時期,蔣渭水發表了〈以農工階級為基礎的民族運動〉一文,並在〈我理想中的民眾黨〉文章中明白指出「馬克思是共產黨的右派」、「列寧是有理想有實際」、「孫文氏是左之右」,「我以為馬氏列寧氏孫氏三人,乃是社會運動家的大模範,我黨須要用做指南針。」 1929年蔣渭水更是在《台灣民報》連續四十期發表〈中國國民黨之歷史〉長文,向台灣讀者廣泛、全面地介紹祖國大陸國民黨的發展動態,以及孫中山革命的思想與進程。

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台灣民報》由蔣渭水執筆社論〈哭望天涯弔偉人〉;1927年蔣渭水在台灣主持孫中山逝世二週年紀念會,他沉痛而凜然地說:「孫先生臨終時,尚連呼和平、奮鬥、救中國數十聲,希望今夜出席的人,深深接納孫先生最後的呼聲:和平、奮鬥、救中國。」

蔣渭水在這一年成立的台灣民眾黨,處處可見孫中山深刻的影子。蔣渭水為台灣民眾黨所設計的第一面黨旗,即採用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但在形式上更改為:上青下紅中白日;這一面旗旋即遭日本殖民政府禁用,而有了較為今人所熟悉的第二面黨旗:青天、三星、滿地紅,據當年民眾黨秘書長陳其昌的證言:「『三星』者,三民主義也」。1931年蔣渭水逝世,其遺囑在形式與語氣上,相當接近於廣為人知的孫中山告同志遺囑(國事遺囑)。

xxx1931年8月5日蔣渭水病逝於台北醫院(今台大醫院),遺體上覆蓋「上青下紅中白日」的台灣民眾黨黨旗。

蔣渭水的女兒蔣碧玉,為求台灣早日脫離日本殖民統治,而暗渡回大陸,在祖國大陸參加丘念台先生所領導的抗日運動,尋求台灣復歸祖國。1995年台灣導演侯孝賢的電影作品《好男好女》,正是以蔣碧玉與鍾浩東這對革命伴侶的故事為主要題材。而蔣渭水最親密的同志陳其昌,一生投入抗日運動,當1986年民進黨成立之時,陳其昌老先生沉重地說:「我們在日據時代奮鬥,為的就是要做一個中國人,現在我們台灣人的黨建立了,但在黨綱中竟沒有『中國』二個字。」

被民主與台獨騎劫的蔣渭水

xxx筆者收藏的1950年版《蔣渭水遺集》。(圖/張方遠攝)

蔣渭水在日據時期被稱為「台灣第一反」,其反殖精神、民族主義與階級意識,共同構成了其思想與實踐的全貌。柯文哲在8月6日企圖「復刻」的「台灣民眾黨」,顯然只是借用蔣渭水其人其黨名,訴諸的僅僅是一種姿態與情懷,不可能甘冒台灣社會政治正確之大不韙,真正地去觸及蔣渭水的實質精神內涵。

柯文哲的出身背景,和很多台灣本省家庭一樣,出自於對國民黨的反感,從而無法對日本殖民統治有批判式的反省認識。他所主政的台北市政府,舉辦過不少以日本時代為主題的活動,而他崇尚菁英主義的性格(例如經常強調台大畢業的學歷、稱「韓粉」為Loser等等),都能看出柯文哲終究不是蔣渭水。

不過,柯文哲的問題其實是整個台灣困境的縮影。那些反對柯文哲自比蔣渭水的人,不滿於柯文哲主張的「兩岸一家親」、「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從主宰台灣社會的反中意識形態、「亡國感」出發加以撻伐,同樣都是在矮化蔣渭水,讓蔣渭水服膺在「愛台灣」的話語霸權之下。

蔣渭水所處的時代,是帝國主義挾著軍事武力對外擴張,反殖民主義當然是任何有良心與良知的知識分子必然選擇之路。戰後的台灣,儘管已然光復,但隨之而來的國共內戰與東西冷戰,使得台灣迅速被編入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主張祖國統一與社會主義的人民群眾遭到肅清,社會從上到下經歷了徹底的「美國化」思想改造。如同陳映真所說:「於是,被殖民者的抵抗和忿怒,轉變成對殖民者的歆羨、崇拜、取媚和依附;被壓迫者的自尊、義憤轉變成自卑、自棄;而極度的自卑、自慚發展成對自己民族、文化和祖國的恨惡和憎厭」,因此無論是柯文哲或是其反對者,蔣渭水被虛空為「民主自由」,「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也全部被虛空為「民主自由」。

台灣的歷史真貌正是這樣一步一步被扭曲。反抗殖民的蔣渭水、賴和「被台獨」,把博士論文「獻給青春茁壯地飛躍向國強民富的中國及無數在鄉間田野都市工廠中辛勤勞動推進社會巨輪的父兄姊妹們」的陳文成「被台獨」,擔任中國統一聯盟名譽主席的余登發也「被台獨」,彷彿台灣歷史與台灣先賢所有的奮鬥全部都是為了追求台灣獨立和西方定義下的民主自由。

平心而論,在被藍綠格局制約下的台灣政治,柯文哲的彈性與務實其實有著可能發揮的空間,在反共的國民黨和反中的民進黨之外,為台灣和兩岸關係提供不一樣的思路。柯文哲就做好柯文哲,不需要喬裝打扮成自己無法跟上腳步的蔣渭水。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現在看來已箭在弦上,台灣即將到來的大選又要把這個社會豐盈的歷史肌理全然吞噬進去,畸形的歷史觀恐怕也只會在「守護台灣」的迷魂曲吹奏下越走越遠。蔣渭水和台灣民眾黨,只能繼續湮沒在層層的歷史迷霧之中。

(本文轉載自《觀察者網》,經作者同意刊載,原題〈柯文哲要宣揚蔣渭水理念?你彷彿是在逗我笑〉。)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