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宮線裝書:再現傳統最原始的書香味
線裝書一般用宣紙採用特殊方式印刷裝幀,因而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南宮印刷業歷史悠久,明清時期就有手工印製史志、書畫、家譜的石印坊。如今,這裡再現傳統技法生產線裝書的場景,南宮線裝書製作技藝也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齊欄、打孔、穿釘、包角、包面……經多道傳統工序,一本線裝書就製成了,在河北省南宮市一家古籍印刷廠車間,一遝遝線裝書散發著淡淡的書香。
線裝書一般用宣紙採用特殊方式印刷裝幀,因而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南宮印刷業歷史悠久,明清時期就有手工印製史志、書畫、家譜的石印坊。如今,這裡再現傳統技法生產線裝書的場景,南宮線裝書製作技藝也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16歲到印刷廠上班,2012年開始研究線裝書,傳承創新線裝書製作工藝是我最大的夢想。」南宮線裝書工藝企業負責人孫廷江說。
跟印刷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孫廷江,與線裝書結緣也是一個偶然機會。
2012年夏天,孫廷江在南宮市圖書館參觀,看到了清代嘉慶年間的《南宮縣誌》線裝書,那製作考究的封面,規矩嚴整的線裝工藝,讓他怦然心動。
「普通印刷的書籍過幾年會泛黃、吸潮、變形,而這本線裝書流傳百年,色彩依舊,紙張也幾乎沒有變化。製作線裝書的想法一下子從心底冒出來了。」孫廷江說。
說幹就幹。回廠後,他馬上召集手工印刷藝人研究線裝書製作工藝,帶領工人多次到外地學習,掌握了宣紙印刷、膠印調色等工藝。
2012年11月,孫廷江首先嘗試印製《重修南宮縣學碑記》。此碑字體結構裏圓外方,方中帶圓,是書法藝術中「南宮碑體」的典型代表,也是南宮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產品出來後,他拿著放大鏡與圖書館帶回的樣本對比,發現自己印製的頁面發黑,有白色斑點。他把自己關在工作室內,反復調製黑藍墨比例、調控主軸轉速,經過幾天實驗,研究出「十分黑墨一分藍,按紙薄厚控快慢」的著色工藝,這一技術攻克了著色難題,同行紛紛效仿學習。
「線裝書製作工藝不同於普通書籍,大部分工序都是手工操作,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問題。」孫廷江說。
他通過試驗發現,按照一般工序生產線裝書,會出現扣版不齊、書面膨脹、廢頁損耗等問題,後經反復研究,他將線裝書生產工藝重新細分工序,形成更嚴密的製作流程。
對於線裝書工藝創新,孫廷江從未停止過腳步。2019年,他嘗試用彩線進行縫製;2020年,創新用塑膠呢絨線、金屬線進行縫製;2021年,又研究縫製走線技術,改變橫平豎直的走線思路,增加交叉、對角、傾斜走線技法,從而使走線的整體像一朵朵花瓣。
近年來,線裝書因其製作精美受到市場熱捧。「不能面對市場誘惑,降低對線裝書品質的要求,我們更應堅守初心,傳承線裝書最原始味道、最經典的色彩。」孫廷江說。
◎來源|新華社,記者:白明山
【您可能有興趣】
‧ 有一種榮耀叫「騎射」 在現代社會留下老祖宗的技術
‧ 千年唐卡藝術在活態傳承中散發新活力
‧ 朱亞夫:中國人為何棄刀叉而用筷子?
‧ 二十四節氣:中國農耕文明的產物、古人形成時間規律的文化
‧ 大陸古風博主李子柒的文房四寶|犇報看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