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馬克宏連任,對法國和歐洲意味著什麼?

By 新華社 / 2022-04-25 19:01:28 /
法國
摘要:

法國人再次選擇了馬克宏,放棄了代表民粹主義的勒龐。然而,本次大選出現的高棄票率、民粹主義崛起等問題,預示著馬克宏未來執政之路充滿挑戰。法國人曾對馬克宏給予厚望,但是五年過去,法國人沒能看到「重要的改革」。對政府的失望和對變革的渴望,使很多法國人轉向支持極右翼民粹主義。

xxx4月24日,法國現任總統馬克宏在巴黎出席選舉後的慶祝集會。圖片來源:新華社

法國內政部25日淩晨公佈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統計結果,現任總統馬克宏獲得58.54%的有效選票,獲得連任;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候選人瑪麗娜·勒龐獲得41.46%的有效選票。

和五年前一樣,法國總統選舉決勝輪再次上演「馬克宏-勒龐」對決,法國人再次選擇了馬克宏,放棄了代表民粹主義的勒龐。現年44歲的馬克宏成為繼前總統希拉克之後,又一位連任成功的法國總統。然而,本次大選出現的高棄票率、民粹主義崛起等問題,預示著馬克宏未來執政之路充滿挑戰。

獲勝意料之中


24日晚,法國多家媒體出口民調結果顯示馬克宏得票率領先勒龐。隨後,勒龐承認敗選並表示將投入到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的選戰中。此間分析人士指出,馬克宏和勒龐的對決是一場「缺乏懸念」的比賽。在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的雙重影響下,「危機總統」的身份讓馬克宏明顯受益。

馬克宏和勒龐20日進行了第二輪投票前唯一一場電視辯論,馬克宏因執政經驗豐富呈現壓倒性優勢。電視辯論後進行的民調顯示,59%的觀眾認為馬克宏更具說服力,只有39%的觀眾支持勒龐。

馬克宏2017年上台後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並未從根本上解決法國政治、經濟、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還曾導致深層次社會矛盾被激化,民意支持率一度跌至23%的歷史低點。但他在任期後半程調整施政策略,加之法國經濟形勢有所好轉,最終使他成功連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慕陽子指出,馬克宏任期最後一年聚焦安全、環保、經濟復甦等議題,滿足了民眾在經濟與就業方面的普遍期望。雖未完全履行其改革承諾,但他推行的搞活勞動力市場、降低企業稅負、扶持人工智慧、數字科技等政策已初見成效。

法國《快報》評論文章指出,2022年的總統大選是「兩個法國」之爭。一個是「開放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法國,另一個是「悲觀的、憤怒和失望」的法國。前者更多以精英階層為代表,他們投票給馬克宏,後者更多是工人階級和底層民眾,他們投票給勒龐。

延續「馬克宏時代」


從馬克宏3月公佈的競選綱領來看,他連任後將保持第一個任期政策的連貫性,對內推動經濟、就業、科研、能源、國防、教育等方面的發展,對外打造「更加獨立自主」的法國,提升法國在歐盟的領導力。

在能源問題上,馬克宏主張大力發展核工業,同時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移民問題上,馬克宏表示將制定針對非法移民的更高效遣返程式,對不配合遣返的國家收緊簽證政策。他主張收緊長期居留許可發放政策,若要獲得長期居留許可,必須通過相關法語考試並實現職業融合。在退休制度改革問題上,馬克宏希望將退休年齡從現行的62歲逐步推遲到65歲,並考慮進行更廣泛的改革。

法國今年上半年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一直在積極推動「歐洲戰略主權」建設和申根區改革等多項計畫,馬克宏的連任將給歐洲一體化進程帶來利好。未來五年,馬克宏將延續一貫政策,推動歐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創新歐洲脫碳的經濟解決方案,並繼續推動歐洲共同防務建設不斷取得進展。

在俄烏衝突問題上,馬克宏始終主張在「諾曼第模式」框架下通過談判解決危機。預計馬克宏連任後仍將是歐盟方面勸和促談的主要力量。

挑戰不可忽視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成功連任,但與五年前相比,馬克宏和勒龐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的得票率差距大幅縮小,表明代表民粹主義的法國極右翼勢力強勢崛起,這一力量將成為馬克宏今後執政的重大挑戰。

法國多家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此次大選第二輪投票的棄票率高達28%,法國人用棄票的方式表達了對現狀的不滿。

法國政治學者呂克·費里指出,法國人曾對馬克宏給予厚望,但是五年過去,在馬克宏承諾的退休制度、生態轉型、教育等領域,法國人沒能看到「重要的改革」。相反,公共支出激增,政府背負巨額債務。狀況不佳的法國「被撕裂」,對政府的失望和對變革的渴望,使很多法國人轉向支持極右翼民粹主義。

慕陽子表示,目前在法國國內,疫情和俄烏衝突使國家財政再次陷入高債務、高赤字旋渦,政治極端化、社會碎片化趨勢繼續加劇,解決醫療、環境、移民、治安等民生問題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在外部,面對美國掣肘和複雜的國際形勢,馬克宏推動的歐洲戰略自主也面臨更大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即將在6月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對馬克宏來說是迫在眉睫的挑戰。勒龐和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黨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的支持率在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緊隨馬克宏之後,他們率領的政黨在議會選舉中表現如何,將直接影響馬克宏政府的未來組成。法國政局未來形勢如何發展,有待進一步觀察。

◎來源|新華社,記者:唐霽

【您可能有興趣】
烏克蘭悲劇帶來的思考:顔色革命作為新保守主義的侵略行動
引渡阿桑奇,美英打壓新聞自由「不裝了」
花俊雄:李顯龍對美國的忠告|海外通訊
以正義為名的邪惡:種族滅絕與戰爭宣傳
從地緣戰略看俄烏衝突:給和平一個機會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