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尚未終結,迷思猶待打破──讀《美國神話的終結》有感|方遠觀點

By 張方遠 / 2023-05-15 18:35:45 /
美國
日本
反戰
和平
摘要:

【犇報編按】本文作者張方遠透過《美國神話的終結》一書,與日前赴琉球(沖繩)的見聞,道出美國向外擴張領土的過程中,將所謂「邊疆」精神化為海外「戰爭」,將美國自身的內部矛盾外部化到「被擴張者」的內部。而琉球的美軍基地,與台灣因內戰、冷戰被打造為美國在東亞的「不沉航母」,都讓台灣、琉球等島鏈上的地區,成為美國的「邊疆」。《美國神話的終結》來自美國內部對於美國霸權的批判與自省,或許能提供台灣讀者一個打破迷思的起點。


◎文/張方遠(媒體工作者、時評作家)

xxx

老友新編了一本書,美國學者葛雷·格倫丁(Greg Grandin)的《美國神話的終結:從擴張的邊疆到美墨邊境牆,直視美國歷史的黑暗根源》(The End of the Myth: From the Frontier to the Border Wall in the Mind of America;黑體文化出版),他知我「好這口」,特別在付梓之後寄了一本給我。

世事就是這樣巧合,收到書還在翻閱時,我接到一個赴琉球(沖繩)參訪的邀請。行程緊湊,毫無觀光旅遊景點,一路從南邊的那霸往中北部的名護走,看了1945年沖繩戰役的慘烈遺跡,了解到琉球人民的巨大犧牲,以及戰後美國走向單極獨霸體系的縮影──普天間、嘉手納,以及興建中的邊野古美軍基地。

xxx《美國神話的終結:從擴張的邊疆到美墨邊境牆,直視美國歷史的黑暗根源》。圖源:黑體文化

「日本不就是美國的狗嗎?」


路途中,空中不時能看到F-16等戰機在訓練,還有地面上一字排開的魚鷹直升機。對一般台灣的旅客來說,或許覺得「帥氣」,但對當地人民來說,卻是「屈辱」的象徵。路上還能看到「Y」字頭的車牌,那是美軍基地人員專屬的車牌,一旦發生車禍,可不是沖繩警方可以單方面處理的。

所見所聞,令我不時想起《美國神話的終結》這本書裡面提到的「邊疆神話」。美國建國歷程體現出來的「擴張」精神,過往被賦予了「民主」、「自由」、「平等」等道德化的價值,實則掩蓋了個人主義、軍事擴張主義、白人至上主義等本質,也因此在歷史上成功轉移了美國內部的種族主義、歧視暴力與社會不公等真面目,甚至隨著「邊疆」精神化為海外「戰爭」,外部化到「被擴張者」的內部。

琉球,何嘗不是如此?在此順道可推薦大家看一部今年3月播映的日劇《圍欄》(フェンス),只有短短5集而已,很快可以看完,而且得以瞬間明白什麼是已故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沖繩札記》這本書裡描繪的,「作為美軍基地的沖繩以及由美國返還施政權的沖繩縣民在戰後的存續狀態」。

xxx日劇《圍欄》(《Fence》)宣傳海報

在琉球短短不到四天時間的所見所聞,我跟當地朋友說感受到宛如「殖民地」,他們點頭稱是。我們前往邊野古新基地抗爭運動現場,和高齡75歲的浦島悅子女士對談,她低頭悄聲說了一句:「日本不就是美國的狗嗎?」我把這個場景立刻寫進筆記本裡,因為來自台灣的我太有共感,久久無語。

《美國神話的終結》這本書,從17世紀英國有意向北美洲開發殖民地,一直寫到川普時代企圖在美墨邊界設立實體圍牆,具有「通史」的性質。但其重點圍繞在「邊疆理論」(frontier thesis),探討美國建國過程不斷向西開發拓殖的過程中,「邊疆」已不僅僅是一個物理概念,更已昇華為一個思想精神概念,代表著無限、自由,甚至象徵高尚於落後的文明。

當美國領土拓展到太平洋沿岸後,又帶著一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意氣風發,不斷向海外以「普世價值」、「反恐」為名,又或冠上「例外主義」之開脫,既頻頻發動介入他國內政的戰爭,還自居為國際政治體系的「世界警察」。帶來的實質「成果」,卻是整個世界(甚至包含美國社會當中的弱勢階級和群體),都成了以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為中心的邊疆。

xxx長期參與反美軍基地運動的浦島悅子女士。圖源:Peace Philosophy Centre

台灣、琉球,美國的「邊疆」


台灣戰後的歷史命運,從日本殖民統治結束,雖名曰「台灣光復」,但隨著內戰、冷戰體制的形成,遂陷入了一種難以自拔的美國「新殖民地」境地。國民黨政權在國共內戰期間,替美國面向中共打一場「代理人戰爭」,敗退台灣之後,又以《中美(美台)防禦條約》被打造為一艘在東亞的美國「不沉航母」,成為美國「第一島鏈」的據點之一。台灣、琉球等島鏈上的地區,實質上不過都是美國的「邊疆」。

作者格倫丁教授認為,當川普宣揚美墨圍牆的想法時,就算尚未建成,便已意味著美國「邊疆神話」的終結,美國有了實體的「邊境」,而無限自由只有疆域內的人有資格享有,同時又是右翼本土主義高漲與社會嚴重撕裂的浮上檯面。悲觀的其實不只有格倫丁,在川普執政時期,檢討和批判「川普主義」成了美國知識界的顯學之一,例如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重病的美國:大疫情時代的關鍵四堂課,我們如何反思醫療、人權與自由》(Our Malady: Lessons in Liberty from a Hospital Diary)也是代表作之一。

但平心而論,無論是在意識形態光譜上接近左翼的格倫丁,還是接近自由主義的史奈德,他們似乎都存在著一種「斷裂」,彷彿扼腕著美國美好的過去,又期待著如此的美好有朝一日能「起死回生」。然而,拜登上台之後的美國,以及其所號召的所謂西方「民主陣營」,再加上美英在俄烏戰爭之中的種種表現,無不令人感到美國神話尚未終結。

當華府菁英提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的概念時,就代表著美國要對中國展開一場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因此,美國邊疆神話並未終結,他們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把中國視為必須要被「(美西方)文明」征服的「新邊疆」。川普對華發起的貿易戰,拜登非但沒有結束,反而在方方面面加以升級,無疑又打響了一場可能改變世界格局的對華邊疆戰爭,把內外問題和矛盾全都轉移到中國身上,且試圖在台海挑起另一場代理人戰爭,這是《美國神話的終結》沒來得及寫出來的下一章。

從這個意義來看,2021年楊潔篪在阿拉斯加會議桌上對著布林肯與蘇利文說「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對中國說話」,完全是有理有據有節的。在我看來,世界格局正在發生的轉變,並不是格倫丁所說的「美國神話的終結」,而是美國霸權的衰落,乃至於稱得上是墮落。美國高官們可以面不改色地拒絕俄烏和談,要求台灣人人拿AK-47步槍,或者是在台灣西部海岸布雷,講出「不惜毀滅台灣」等語,這跟川普把台灣比喻為辦公桌上的筆尖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完全體現了台灣、烏克蘭,甚至日本、琉球,這些「邊疆」在美國菁英心中的地位與順序。

xxx2022年5月15日,民眾在沖繩回歸日本本土50周年紀念儀式現場外抗議。圖源:新華社,張笑宇 攝

神話尚未終結,迷思猶待打破


但世界確實不一樣了,如果我們跳脫出美國中心主義,可以看到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如此之「世仇」,能夠在北京的斡旋下握手言和。當美國情報文件外洩稱俄烏戰爭將持續下去後,北京的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準備啟程赴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與各方溝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國文化展現出與美國邊疆神話擴張主義與權力意識截然不同的面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天下理念,不會只是一場自困困人的「神話」,而是指日可待實踐中的道路選擇。

格倫丁在《美國神話的終結》書中,對追求擴張和建立圍牆,兩者都做出了批判和自省。讀畢之後令人感嘆不已,我們所處的台灣之可悲,在於只無限美化美國的光明面,而對於黑暗面視而不見,甚至執政黨的高官們還下達了「不能懷疑美國」的指令,等於是以做為美國的「邊疆」為榮、為豪、為傲,實質上不正等於做了美國軍事擴張主義的「同路人」?

對台灣而言,美國的衰落與中國的崛起,兩者都需要我們去深思、去直面。借用北京大學學者強世功的話來說,「19世紀以來,以西方為中心的全球現代文明秩序開始成型,然而,無論是冷戰中社會主義陣營的興起,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民的革命運動,還是今天中國的崛起,實際上都是邊疆地帶對文明中心的挑戰。」──這難道不是台灣今天猶待打破的意識形態「迷思」(myth)嗎?《美國神話的終結》或許是台灣讀者打破迷思的一個起點。

◎本文原刊於臉書粉專「方遠北杯講看麥」,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張鈞凱|莫讓戰爭成台灣的國際代名詞
楊渡|不要讓台灣,變成戰爭廢墟!
台灣大選五顏六色,但民眾真的有選擇嗎?
台灣淪為美國政客與軍火商割韭菜的「盤仔」
面對窮兵黷武的美國,中國越強大,世界人民越少挨打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