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馬鈴薯為土豆是大陸用語「滲透」 陸網友諷:按這邏輯台灣還有什麼?

By 犇報報導 / 2023-04-19 14:23:34 /
兩岸
摘要:

近日,台灣康軒文教出版的國中生物課本稱呼馬鈴薯為「土豆」,遭人質疑大陸用語「滲透」台灣,引起爭論。不論是「馬鈴薯」還「土豆」其實都是源自大陸的用語。有大陸網友諷刺「按這個邏輯那台灣還有什麼?」

xxx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3-2生物的命名與分類」。圖源:翻攝自網路

近日,台灣康軒文教出版的國中生物課本稱呼馬鈴薯為「土豆」,遭人質疑大陸用語「滲透」台灣,引起爭論。17日,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在立院質詢教育部長潘文忠時提出此事,潘文忠對教科書出現大陸用詞「感到驚訝」,聲稱台灣教科書怎麼可能使用大陸用詞。事後,康軒文教發表聲明澄清,是依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編寫,並表示教科書內容都經國家教育研究院審查。

然而,根據課本內容,該章節指出生物命名在辨識上的差異,以土豆在兩岸指稱不同植物為例。康軒文教在聲明中指出,依據教育部國語辭典,土豆也可稱為「落花生」、「花生」、「馬鈴薯」、「洋芋」,並參考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指出青椒也可稱為「燈籠椒」、「柿子椒」、「菜椒」、「大椒」,讓學生了解學名對於溝通的重要性。

xxx圖源:截圖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馬鈴薯是16世紀後從南美洲傳入中國的作物,在中國因地域不同稱呼也不同,因長得像中國古代的馬鈴,在福建被稱為「馬鈴薯」,在東北地區稱「土豆」、華北地區稱「山藥蛋」、長江流域稱「洋芋」、江浙叫「番芋」,廣東包括香港則稱「薯仔」。花生因生長於土中,收成時會沾滿泥土,在閩南話中被稱為塗豆,土豆則是台灣常見的誤用。不論是「馬鈴薯」還「土豆」,其實都是源自大陸的用語。

《重新認識台灣話》一書的作者鄭鴻生老師也在其臉書上介紹,閩南語稱花生叫「thôo-tāu」,漢字為「塗豆」,一般誤寫成「土豆」「thóo-tāu」。塗土二字聲調不同,一個陽平,一個去聲。而國語也稱馬鈴薯、洋芋為「土豆」「ㄊㄨˇ ㄉㄡˋ」,台灣不少餐館裡會有「炒土豆絲」這道菜,可能因為土豆絲比馬鈴薯絲好唸。

xxx圖源:截圖自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鄭鴻生表示,我們看到花生,會用閩南語說那是「塗豆」「thôo-tāu」,會用國語說那是「花生」「ㄏㄨㄚ ㄕㄥ」,而不會用國語說那是「土豆」「ㄊㄨˇ ㄉㄡˋ」,所以不會有所混淆。在閩南語和國語各自的語境裡,塗豆、花生與土豆、馬鈴薯是不會產生混淆的。鄭鴻生最後建議先把這些搞清楚再來爭論。

此次爭議也被陸媒《環球網》報導,有大陸網友在留言表示「閩南、台灣花生的確叫土豆,大多數(大陸)人說的土豆,閩南和台灣叫馬鈴薯,本來只是語言表達習慣,這真跟政治無關,但無腦綠毒就是要硬扯政治」也有大陸網友諷刺調侃「大陸用的是漢語,建議你們別說話了」、「按這個邏輯那台灣還有什麼?」、「如此忌諱,也改變不了同脈同血同根。」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呂正惠|閩南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重新認識台灣話》序
漢語方言從哪裡來?
鄭鴻生:為何台灣是全中國推行國語最成功的方言地區?
鄭鴻生|為何要寫這本書?──《重新認識台灣話》代序
廈門人都在講台語?從方言窺探中國文化的歷史發展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