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俊雄:拜登執政一年,美國改革夢碎、國家更加分裂|海外通訊
拜登總統一周年記者會舉辦後,被美國左右派輿論指出是場令國內外錯愕,有不良影響的脫線秀,拜登非但沒有為美國內外危機指出新方向,更錯失機會促進團結。有人認為,今天美國所面臨的危機是結構性問題,已不是一個政黨,更不是一個政客可能解決的「痼疾」。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1月19日下午4時,拜登總統在白宮東廳召開了上任一周年記者會,在回答記者的提問前,拜登先回顧就任總統一年來取得的系列成就。拜登首先為整個記者會定下基調,他說,這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但同時也是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他宣誓就職時,只有200萬人接種疫苗,現在已經有2.1億人完全接種疫苗;創紀錄地在一年內增加了600萬個新工作崗位;失業率降低到前所未有的3.9%;兒童貧困率下降約40%,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幅;新的商業申請增長了30%,這是最大的增幅;美國工人的工資長期以來第一次取得實際的增長,最底層的40%增長最多;美國家庭的保險費也大大降低。
拜登回顧了本屆政府在過去一年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表現,但也承認對沒有及早展開廣泛檢測,致使德爾塔(Delta)和奧密克戎(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所帶來的挫折感,許多美國民眾對政府防疫措施混亂深表不滿。拜登對於促成國會通過兩黨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Infrastructure Plan)所取得的成績深感欣慰,但對《重建更美好未來法案》(Build Back Better)和《自由投票法案》(the Freedom to Vote Act)及《約翰·路易士促進投票權法案》(John Lewis Voting Rights Advancement Act)等重點立法議程在國會受阻感到失望。
針對當前持續高企,達到40年來最高水準7.2%的通脹水準,拜登呼籲聯儲會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為此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他並提出了本屆政府的三條具體措施,包括解決導致高通脹的供應鏈瓶頸問題、通過《重建更美好未來法案》有效降低美國家庭成本、提升市場公平競爭水準。
在隨後的記者問答中,當被要求自我評價過去一年的表現及是否會改弦更張時,拜登說:「我並沒有過度承諾,我的表現可能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事實上,我們相比之前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有一件事我一直沒能做到,就是讓我的共和黨朋友參與到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的行動中來。我認為我一點都沒有過度承諾。我將沿著這個軌跡前進」。
拜登自詡他在上任第一年端出的大盤子中的內容是歷任總統最豐富的。他曾做出諸多承諾:戰勝新冠疫情、復甦經濟、治癒美國「民主」。
拜登表現未獲美國民眾認可
在抗疫方面,他促成國會通過1.9萬億美元經濟救助計畫,快速推進疫苗接種,這些舉措獲得不少選民認可。但此後未遏制德爾塔和奧密克戎等新冠變異毒株引發的疫情反彈,造成單日感染病例達150萬,全國感染病例超過7千萬,死亡人數超過87萬的嚴峻形勢下,白宮針對大型企業員工出台強制疫苗令,卻遭到共和黨執政州和部分商業團體強烈抵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甚至裁決該強制令不得推行,令拜登政府政策受挫。
在經濟方面,儘管拜登推動國會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計畫,但《重建更美好未來》法案卻在共和黨參議員堅決抵制和民主黨參議員西維吉尼亞州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和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克裡斯滕·希尼瑪(Kyrsten Sinema)反對的情況下在參議院受阻。通脹高企、供應鏈瓶頸和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持續難解,美國經濟復甦之路遍佈荊棘。美國勞工部資料顯示,2021年12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7.2%,創近40年來最大同比漲幅。同月,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人數僅為19.9萬,因疫情失業的人數仍高達310萬,就業形勢依舊嚴峻。
在政治方面,美國兩黨鬥爭和社會撕裂未見緩解,導致拜登無法通過國會立法實現緩和種族矛盾、控制槍支氾濫、管控邊境移民、制止暴力執法等政策目標。近日,國會兩黨圍繞民主黨人提出的旨在保障選民投票權的兩項選舉改革法案展開激烈對攻。選舉改革爭議或將進一步加深共和黨選民對拜登政府「執政合法性」的質疑。民調顯示,迄今仍有70%的共和黨選民懷疑拜登當選的合法性。
一年時間過去了。拜登在防控疫情、抑制通脹、政策立法等方面的表現均未獲得美國民眾認可。
支援率僅剩33%的拜登
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近日發佈的民調結果顯示,拜登支援率僅有33%,創下新低,這使他成為歷史上最高票當選(超過8千萬)但卻是歷史上僅次於川普的最不受歡迎的總統。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與民調機構「晨間諮詢」 (Morning Consult)1月19日公佈的新民調,約37%民眾給拜登F,另外分別有11%、20%、18%和12%在給拜登A、B、C、D的評分。
據近日《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當被問及對拜登總統任期內的表現有何感想時,半數受訪者表示,他們感到「沮喪」和「失望」。另外,40%的受訪者說,拜登的總統任期讓他們感到「緊張」,只有1/4的人稱他們感到「平靜」和「滿意」。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民調顯示,72%受訪選民認為國家朝錯誤方向前進,家庭所得跟不上生活開銷,兩黨極化仍會持續威脅美國民主。
NBC請受訪者描述現在的生活,前幾名答案是「每況愈下、分裂、負面、掙紮、失落和糟糕」。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民調顯示,近75%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覺得美國總體表現「有些」或「非常」糟糕。大多數人表示,他們不認同拜登在經濟、移民、種族關係、犯罪、通脹、治安和阿富汗問題上的處理方式。49%的受訪者認為拜登在疫情上做得很好,而51%的人認為不夠好。1月26日,Politico/Morning Consult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如果拜登現在競選連任,他將以9個百分點的差距落後於假想的共和黨競爭者(46%對37%)。
從躊躇滿志到連連失敗
拜登在競選和上台時,把「團結美國」作為主要承諾,原本有其底氣。他本人擁有豐富的從政經驗,不僅和歐巴馬搭檔當了8年副總統,此前還連任36年參議員,擁有深厚政治人脈和善於跨黨派合作的口碑。但執政一年來可以說從躊躇滿志到連連失敗:取消阻撓議事規則(Filibuster又稱為「費力把事拖」)的努力碰壁;投票權法案通過希望渺茫;「重建更美好未來」法案除非再作重大讓步否則難以闖關。
根據Politico民調,52%民眾認為拜登是軟弱領袖。拜登從歷史上得票最多的總統轉為「弱勢」背後存在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美國政治、治理等領域常態化的弊端。
首先,美國兩黨政治極化的局面將長期持續,短期內難以改觀。拜登政府之所以拿不出硬氣的成績單,一個重要原因是深陷兩黨政治空前極化的困境。拜登在推進立法議程方面的弱勢,最主要來自於民主黨在國會參議院的「最弱多數黨」地位,特別是參議院民主黨和共和黨各占50席,勢均力敵。
在眾議院方面民主黨占221席,共和黨占213席,民主黨只有8席的微弱多數。這使得拜登在政治上幾乎毫無迴旋餘地,更何況在參議院民主黨還有兩名參議員即西維吉尼亞州的參議員曼欽和亞利桑那州的參議員希尼瑪與拜登唱反調,因此,拜登的重點立法議程無法推進。這是拜登面臨的獨特困難,折射了美國政治分裂的新高點。
受兩黨政治鬥爭而寸步難行
拜登及其團隊的執政雄心對標羅斯福的「新政」(New Deal)和詹森的「偉大社會」 (Great Society)。且不說拜登總統能否與羅斯福總統和詹森總統對比,光從他們所掌握的立法權資源來說,就有天壤之別。
羅斯福破例的四任總統都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對方,他在任期間民主黨也牢牢掌控國會參眾兩院。即以1936年的大選為例,羅斯福獲得98.49%的選舉人票,成為以最高選舉人票當選的總統。那一屆的國會眾議院民主黨獲得333席,共和黨僅獲得89席;參議院民主黨獲得75席,共和黨僅獲得17席。在這樣的政治格局下,羅斯福的法案共和黨根本無力反對。
1964年大選,詹森以61.34%得票率贏得了選舉,是自從1824年實行直接選舉以來得票率最高的總統。民主黨控制了第89屆國會的2/3席位:參議院為68比32,眾議院為295比140 。到第89屆國會(1965-1967年)閉會時,「偉大社會」的115項立法,已有90項獲得通過。而這屆國會被共和黨參議員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 196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稱為「靜電複印國會」—詹森要什麼,就通過什麼,許多法案都是隻字未改。
詹森在參議院6年任多數黨領袖,2年任少數黨領袖,2年任多數黨黨鞭,1960年成為甘迺迪的競選搭檔,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遇刺後遞補總統,1964年獲得連任。他擅於獲得國會的支持,在國會支持下,「偉大社會」的改革才得以大張旗鼓地推行。
拜登雖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但在兩黨政治極化,民主黨未能掌控國會的情況下,他也寸步難行。更何況隨著黨派政治向其他領域滲透,加深社會分裂。一年來,不論眾議院民主黨人主導的國會山暴亂調查,還是白宮發佈的疫苗強制令,都在第一時間淪為兩黨政治鬥爭的工具。
就連參議院圍繞拜登提名聯邦法官人選確認投票,按黨派陣營投票的現象也比過去嚴重。新冠疫情這樣的危機,過去可能是促進國民團結的契機,在政治極化的時代卻持續成為陰謀論的溫床。民調表明,如今美國選民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因而在兩黨之間搖擺的可能性更小。
一年過去
美國處於更加分裂的狀態
在維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等機構合作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有關「美國當前現實是,我更贊成藍/紅州脫離聯邦,成立各自國家」這一調查內容,約有52%的川普支持者認為是,其中25%的人強烈贊成;約41%的拜登支持者也贊成這一想法,其中18%的人強烈贊同這種觀點。就「來自對手黨派的民選官員對美國民主構成明顯且現實的威脅」這一問題,84% 的川普支持者表示贊同,其中57%的人強烈贊成;另一邊,80%的拜登支持者支援這一觀點,其中51%的人強烈贊同。
當前,在意識形態、文化經濟和地理上美國處於更加分裂的狀態,儘管身為總統的拜登一再呼籲「團結」,但不見收效。在他上任百日時,NBC的民調顯示,高達80%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仍處於分裂狀態。2021年9月23日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在國家團結方面,只有34%的受訪者認為拜登將使國家更加團結,另外66%的人則表示不太有信心。
2021年1月20日,拜登在就職演說中稱,疫情挑戰、經濟衰退、氣候變化和種族不平等是美國面臨的歷史性危機,美國還要應對「政治極端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國內恐怖主義」帶來的威脅。為了應對這些危機,「我們必須結束兩黨之間、農村與城市之間、保守派與自由派之間的無禮之戰」,拜登承諾將努力「治癒」日益分裂的美國,找回「國家之魂」(Soul of the Nation)。
然而,一年過去了,美國似乎更加分裂了。1月6日,拜登在國會大廈雕像廳發表「紀念國會大廈遭致命襲擊一周年」主題演講。有人認為整篇演講歸根結柢就是在「清算」川普,而不是在反思暴亂發生的深層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通篇充滿了冠冕堂皇的空話,無助於團結及彌合傷口。
拜登總統1月19日舉行就職一周年記者會,會後左右派輿論都指這是一場令國內外錯愕,有不良影響的脫線秀,拜登非但沒有為美國內外危機與發展指出新方向,更錯失機會對自己施政不足之處提出解決方案,從而促進團結。
有人認為,民主黨執政一年,其自由派和進步派殷殷盼望一旦重新拿回政權,就可以推動具有世代意義的政策改革的夢想已經破碎。當然更有人認為,今天美國所面臨的危機是結構性問題,已不是一個政黨更不是一個政客可能解決的「痼疾」。
【您可能有興趣】
‧ 拜登執政一年:從躊躇滿志到挫敗連連
‧ 水秉和:拜登大叔出了什麽問題?
‧ 中東六國訪華的真相,中東人民才是中東的主人
‧ 為什麼美國明知戰爭是坑,還不斷給自己挖坑?
‧ 金燦榮: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