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陸求學夯不夯? 陸委會沒告訴你的事
近日,陸委會製作了一支提醒台生赴陸求學風險的影片,表示到大陸念書的人數不如大家想像中熱門。影片以2018年為例,說僅有0.2%(約400人)的應屆高中生到大陸升學。姑且不論陸委會的統計數據是否真實,但相較於每年前往美國就讀的台生超過13000人,大陸搶人說不攻自破。陸委會的影片倒也為近兩年每逢畢業季就瘋傳的「大陸大學搶台灣學生」的說法緩頰。
將留學生情況放大到世界各地來看,前往大陸就學到底夯不夯,還是讓數據來說話。中國大陸教育部的統計顯示,不包括港澳台三地,2018年一共有將近50萬的外國留學生在大陸各省市1004所學校就讀。其中,亞洲學生總數最多,達到29.5043萬名,非洲學生總數約為8.16萬,歐洲學生總數約為7.36萬名。位居前列的國家分別有韓國、泰國、巴基斯坦、印度、美國、俄羅斯、印尼、日本,一直到名列第14位的蒙古國人數都達到10158人。
陸委會還提到赴陸就學的兩個風險,一是醫事學歷不能考台灣醫師執照,一是科技相關領域很難申請到歐美的學校和工作。按照台灣衛福部的公告,歐美日等九大地區的醫事學歷通過採認可參加醫師考試,其他地區在通過學歷甄試後亦可參加考試。但中國大陸的學歷則不包含在採認範圍,不具有考照執業資格。根據此項的規定,赴陸求學者若有意從事醫療工作,的確需要為未來的出路深思,畢竟連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被世界肯定的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也不能參加台灣醫師考試。
至於科技專業在歐美不易就學與被任用的說法,陸委會或許低估了中國大陸的科技發展,也低估了選報相關科系者的思考能力。大陸在登陸月背、量子通訊、太空站、大飛機、北斗導航等等技術上,都可與歐美國家並駕齊驅,甚至略有超前。可見,中國大陸直接就是台生就業最好的選擇之一。
反觀留在台灣就學的風險是什麼?台灣高教環境對教職員生而言,越來越惡質化。政府機構在高等教育的公共支出長期停滯,並利用競爭性經費讓大學間貧富懸殊情況更加嚴重。大專院校不斷透過聘任兼任教師、專案教師等不穩定、缺乏保障的職位壓低成本,讓年輕的教師、研究人員看不到未來,與此同時,也嚴重損及台灣學生的受教品質,這或許是為什麼陸委會在影片的結語,語重心長的跟台灣人說:「全世界都可以是你的選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