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分裂公開化與全球多極化(下)|海外通訊

摘要: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指出,跨大西洋關係正在經歷冷戰後最嚴重的調整,全球多極化已超越理論爭議進入實踐深化階段,但多極化世界下的新國際秩序仍遠未形成。全文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下篇。

犇報編按


今年在德國舉辦的年度慕尼黑安全會議,以「多極化」為主題,邀請的南方國際代表人數也大幅增加。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指出,全球多極化已超越理論爭議進入實踐深化階段,但多極化世界下的新國際秩序仍遠未形成。就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新上任的美國副總統范斯對歐洲展開「意識形態攻擊」,正式把美歐裂痕公開化,歐洲各國也對美國態度的轉變展現出強烈反應。跨大西洋關係正在經歷冷戰後最嚴重的調整,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向印太,歐洲面臨建構自身防務體系的戰略選擇,全球南方國家則在新全球秩序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則越來越在全球多極體系中成為確定性因素,成為世界變革的建設性力量。如今,世界政治的去中心化趨勢基本已是共識,一個更加平等包容的多極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全文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下篇。

◎上篇|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分裂公開化與全球多極化(上)

xxx大陸外長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在「中國專場」發表主旨講話並接受現場提問。圖源:新華社

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分裂公開化與全球多極化(下)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慕安會的另一焦點議題:歐洲防務體系的未來


儘管范斯的講話可能加速歐洲防務自主的討論,但歐盟在建立獨立軍事能力方面仍然步履維艱。根據《經濟學人》報導,歐洲目前的軍費開支遠低於北約要求的標準,即使在法國、德國增加軍費支出的背景下,歐盟仍然難以建立與美國相匹配的防務能力。此外,法國的倡議未能在歐盟內部形成廣泛共識,部分國家(如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仍希望依賴美國的安全保障,而非完全依靠歐洲自主防務體系。

東歐國家的反應則展現出更大的分歧和複雜性。作為北約前線國家,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長期依賴美國的安全保障,因此對范斯講話中的隱含信息感到焦慮。波蘭總理圖斯克在社交媒體上援引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不要害怕」的講話,呼籲加強東歐國家的防務自主性,並警告美國削弱對烏克蘭支持可能導致區域安全失衡。《波蘭時報》報導,波蘭政府內部對美歐關係的不確定性感到憂慮,部分官員擔心華沙在未來北約戰略調整中可能被邊緣化。

xxx各國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的GDP占比。圖源:statista

相比之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則對范斯的講話表示認同,特別是針對移民問題的立場,這與匈牙利政府長期以來的反移民政策保持一致。這種東歐國家內部的立場差異,突顯了歐洲在安全政策上的複雜局面。據路透社報導,波羅的海國家政府已經開始與北約高級官員進行密切磋商,希望獲得更明確的安全承諾,以防止美國減少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xxx歐洲全圖,東歐地區為淡橙色。圖源:維基百科

歐盟高級官員對范斯的講話作出系統性回應,試圖維護跨大西洋合作的穩定性,同時也對美方政策的不確定性保持十分的警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雖然未直接批評范斯,但在隨後發表的講話中重申歐洲的共同價值觀,並強調美國在全球安全架構中的不可替代性。此外,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負責人卡拉斯則更為直言不諱,指出范斯的講話「看起來像是在試圖挑起爭端」,呼籲美歐雙方聚焦更緊迫的安全挑戰,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持續侵略。歐盟內部普遍認為,范斯的講話不僅反映了川普政府可能調整對歐洲的政策,也可能影響未來美歐在全球事務上的協調能力。

xxx2022年3月24日,工作人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整理美國國旗。北約、七國集團和歐盟三場峰會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年來,歐洲安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俄烏衝突的持續、美國外交政策的轉向以及北約內部矛盾的加劇,使歐洲國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凸顯了歐洲在安全事務上的新困境,特別是在烏克蘭局勢的未來走向、防務自主化進程以及跨大西洋關係的不確定性等問題上,歐洲各國面臨艱難抉擇。

歐洲防務體系的未來,是此次慕安會的另一個焦點議題。歐洲領導人意識到,面對美國政策的變化,他們需要更快推進安全獨立,以避免在未來危機中被動應對。目前,法國是推動歐洲防務自主的主要倡導者,馬克宏曾多次呼籲建立一支「歐洲軍隊」,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然而,這一目標面臨財政、政治、軍事指揮體系等多重現實挑戰。

xxx2024年12月7日,馬克宏、川普與澤倫斯基在愛麗舍宮舉行三方會晤。圖源:視覺中國

慕安會首次設立「中國專場」 對中國充滿更高期待


本屆慕安會在論壇首日舉辦了中國專場,這是慕安會首次設立「中國專場」,此外本屆慕安會還舉辦了7場中國議題系列邊會,並為中國系列活動舉辦了開幕儀式。因此,王毅外長的發言時間也從之前的第二天調整到第一天,實現了歐美中領導人同日同場依次開幕發言。

本屆會議,由於川普2.0的衝擊,現場對中國期待普遍更高,王毅外長的發言受到與會嘉賓的普遍認可和稱讚,與會嘉賓大多認為中國是多邊主義的穩定錨、定心丸、減壓器。可以說,在美歐關係裂痕加深的背景下,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穩定作用更加凸顯。

王毅外長在「中國專場」上發表題為《堅定做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的主旨演講。他說:「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更加變亂交織的世界,大家都關心這個世界今後向何處去。借用今年慕安會報告的主題來回答,那就是走向多極化。80前聯合國成立時只有51個會員國,到今天是193個國家共乘一艘大船,多極化的世界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正在成為現實。

xxx王毅在「中國專場」發表題為《堅定做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的致詞。圖源:大陸外交部

多極化是否會帶來動蕩失序、衝突對抗?是否意味著大國主導、弱肉強食?中國給出的答案是,應當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這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主張,也是我們對多極世界的真誠期許。中國並將是多極體系中的確定性因素,將堅定做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

王毅外長表達了4點看法:

一是倡導平等相待。列強爭霸曾給人類帶來災難,兩次世界大戰殷鑒不遠。殖民體系也罷,中心─外圍體系也罷,不平等的秩序注定土崩瓦解。世界各國獨立自主風起雲湧,國際關係民主化不可阻擋。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應當成為建設多極世界的基本原則。

正是秉持這樣的原則,中國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呼籲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這不會導致「西方的缺失」,而將促進世界的正和。慕安會近年邀請更多「全球南方」國家代表參加,這是明智之舉。每一個國家的聲音都應得到傾聽,每一個國家都可在多極格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

xxx圖為大陸外長王毅在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上做主旨講話。圖源:大陸外交部

二是應尊重國際法治。中國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是處理國際關係的根本遵循,也是建設多極世界的重要基石。當今世界亂象頻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國家迷信實力至上,打開了叢林法則的潘多拉盒子。實際上,國家不論大小強弱,都是國際法治的利益攸關方。多極格局不能是無序的狀態,如果沒有了規矩,昨天在餐桌邊,明天就可能在菜單上。大國要帶頭講誠信、講法治,堅決摒棄言行不一、零和博弈。

正是基於這樣的觀點,中國堅定維護國際法治權威,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加入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和600多項國際公約,從不搞例外主義,更不搞「合則用不合則棄」,為當今不確定的世界提供了最大的確定性。我要強調的是,在遵守國際法上不能搞雙重標準,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就應該支持中國實現完全統一。

三是應踐行多邊主義。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搞本國優先只會造成各方「多輸」。聯合國是踐行多邊主義、推進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已經為各國遮風擋雨近80年,未來的多極世界更加需要聯合國。對於這座大廈,我們應該固本強基而不是拆梁毀柱;對於治理全球難題,應該共擔責任而不是唯利是圖;對於共同挑戰,應該團結應對而不是陣營對抗。

xxx2016年11月22日,習近平在聖地亞哥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總部出席中拉媒體領袖峰會開幕式。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正是本著這樣的理念,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我們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承擔著超過20%的聯合國會費。我們切實履行《巴黎協定》,建成世界上最大清潔發電體系。

我們還提出並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產品。

四是應堅持開放共贏。發展是破解各種難題的鑰匙,多極世界應當是各國共同發展的世界。保護主義不是出路,濫加關稅沒有贏家。「脫鉤斷鏈」斷的是機遇,「小院高牆」封的是自己。應當堅持開放合作,以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來支撐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

xxx2017年5月15日,在北京雁棲湖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第一階段會議結束後,習近平同與會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步出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圖片來源:新華社

正是朝著這樣的目標,中國堅定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有位澳大利亞學者把中國稱為「賦能型大國」,我認為很形象。去年中國GDP增長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擔當起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向世界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紅利。中國願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歐盟「全球門戶」戰略對接,賦能彼此,也賦能世界。

王毅外長指出,中方始終認為歐洲是多極世界的重要一極,中歐雙方是伙伴而不是對手。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中方願同歐方用好這一契機,深化戰略溝通和互利合作,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xxx2023年4月6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法國總統馬克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中法歐三方會晤。圖源:新華社

全球多極化已超越理論爭議進入實踐階段


在全球多極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成為各方探討未來全球秩序的關鍵平台。今年會議在一定程度上尤其凸顯了全球權力結構的調整,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上升,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的戰略調整逐漸顯現,而全球南方國家則在新一輪全球治理格局重塑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向印太,歐洲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選擇,即在維持跨大西洋聯盟的同時,如何重新定義其在全球事務中的角色。

當前,多極化已超越理論爭議進入實踐深化階段,但多極化世界下新的國際秩序仍遠未形成。世界秩序重塑是世界經濟技術發展和國際力量格局演變的必然結果。多年來,中美關係的變化,其他地區大國及國家聯盟的發展,削弱了美國霸權,俄烏衝突則加速了國際格局大重組、大分化,多極化趨勢加快發展。如今,世界政治的去中心化趨勢基本已是共識,一個更加平等包容的多極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xxx2024年5月30日上午,習近平同巴林國王哈馬德、埃及總統塞西、突尼斯總統賽義德、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阿盟秘書長蓋特以及22位阿拉伯國家代表團團長集體合影。圖源:新華社

在新秩序形成過程中,要避免更大規模地區及世界性戰爭爆發,使世界秩序變革在相對緩和中進行,仍要靠增進國家間經濟合作與聯合,通過重塑全球經濟治理及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對衝軍事全球化危機。本屆慕安會正值川普2.0時代開啟,新的不確定性與時代變局正在醞釀發酵,慕安會對多極化的關注與強調反映了歐洲的思考與轉變,也提升了各國對多極化的關注與討論。而無論如何,中國作為多極世界的建設性力量,將推動構建更加平等有序的多極化世界,不斷發揚壯大多邊主義。

在這個意義上,一方面,中美可在川普上任初期增進對接合作,把握其上任後政策窗口期盡早為中美新發展階段擘劃藍圖,避免錯過窗口期或導致誤解誤判升級。同時,面對美方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增進中歐合作、全球南方合作等雙多邊合作,包括深化落實或加入一些區域性多邊經貿投資協定等,是中國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的必要之舉。中國需在全球治理體系重構中把握戰略主動,構建多維度的應對框架。

xxx2023年8月24日上午,金磚國家領導人與60多位非洲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或代表、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共同與會。圖源:新華社

此外,在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除了參與並打造新的組織機制,推動聯合國改革與完善世界貿易組織(WTO)等既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也是當前國際秩序轉型期的核心議題。對此,中國可發揮更大的建設性和引領性作用,不斷提升在國際事務與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例如,在改革聯合國特別是安理會呼聲日益高漲背景下,未來全球南方國家或許可以在聯合國甚至安理會中發揮更大作用。就像G20中南方國家占比達到了一半,未來隨著聯合國改革推進,南方國家或可在包括安理會在內聯合國系統中發揮更大作用。

◎上篇|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分裂公開化與全球多極化(上)
◎下篇|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分裂公開化與全球多極化(下)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二戰後的全球秩序迎來大變局 聯合國安理會亟需改革
美國從民主走向超級富豪的寡頭政治
川普夢想建立新美利堅帝國的歷史根源
《中國製造2025》讓美國迎來新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中國的和平崛起是文明復興而非取代美國霸權

0 Comments